何 瓊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并提出思政課要做到“八個相統一”,其中之一是“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這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尤其是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層面的改革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對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如何進一步體現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也提供了基本方向。
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有韌度”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框架。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2]”。立德樹人成效便成為檢驗高校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各門課程中,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
為進一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2019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本專科階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并指出“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提供多角度學術支持。[3]”這一文件的出臺促使全國思政課進一步掀起思政課改革浪潮。
關于如何進行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币簿褪且凇按笏颊钡睦砟钕拢瑢⑺颊≌n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將理論與現實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鮮活的素材,尤其是在全球新冠感染疫情暴發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絕對貧困在中國大地上被畫上了句號。在黨史學習教育背景下,積極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在思政課實踐實施過程中感悟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斗爭史、奮進史、光榮史,進而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與深度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的高度抽象的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帶領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理論講授中要講深講透基本原理,讓學生能運用科學理論“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掌握理論是實踐教學的前提。
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有高度、有深度,要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在社會實踐中“檢驗真理”和“改造世界”,從而達到課內課外融通貫通,思政課育人實效凸顯的效果。
思政課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娓娓闡釋,是結合學生職業特色的“聲”入人心,要提高思政課的“抬頭率”“點頭率”和“點贊率”勢必就要摒棄講“假、大、空”話,運用生動的實踐闡釋深刻的道理,讓思政課充滿溫情,更接“地氣”。
聯系專業特色設計實踐教學進一步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歸屬感較強,學生普遍對專業課程的重視度高于公共課程,渴望獲得更多與專業相關的信息,故而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設計中增加職業元素,強化思政內容,增加實踐課內容的彈性,從而達到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的目標。
在框架搭建完成后,精心設計實踐項目,真正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具體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上,依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 號)的文件精神,根據本學院醫學系人才培養方案,依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內理論知識點,設計為“紅色教育+”下醫學系思政實踐體系,形成“紅色教育”+“職業教育”,“紅色教育”+“勞動教育”,“紅色教育”+“文化教育”,“紅色教育”+“法治教育”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
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為例,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2021 版)的新教材要求,結合地方高職院校特色,重新設計了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形成整體的、系統性的、操作性較強的系列實踐活動。
教育部關于新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教材的內容修訂開展了全國思政課教師的相關培訓,就變動的章節與教材知識點、重難點等內容進行了說明。思政課教師在深入了解教材變動的意圖后,對重難點問題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進行拓展。具體實踐項目和拓展內容見表1。

表1 醫學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實踐項目表
這六個實踐項目體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要求,在2021 年黨史學習教育背景下,由黨史學習的精神滋養延伸至職業道德修養,由紅色故事宣講延展至醫技提升,將紅色精神與勞動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紅色教育貫穿始終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既延展了理論內容的重難點,具有了較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同時也貼近學生實際、聯系學生醫學專業特色,彰顯了親和力和針對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4]。在實踐活動中始終貫穿紅色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后繼者的任務要求,幫助青年學生在紅色教育中對照初心使命,時刻自重自省,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跟黨走、聽黨話、報黨恩,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勇前行。
將紅色教育貫穿實踐項目始終,鏈接好紅色教育素材,以“學經典篇目 思醫者仁心”這一項目為例,實踐步驟分為兩步,第一步主要從“知”的角度,學習紅色篇目《紀念白求恩》,學生利用網絡、圖書和教材等方式,閱讀毛澤東同志在1939 年12 月21 日為紀念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戰地醫生白求恩寫的悼念文章《紀念白求恩》,在閱讀經典名篇中了解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感受和傳承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醫學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二步主要從“行”的角度,將學生精神上心靈上的收獲落實在學習實際中。組織學生開展撰寫讀書體會、編寫人物檔案以及舉辦讀書會和朗誦比賽等活動,在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經典篇目背后深刻意義的興趣,真正感悟醫生職業的使命感與信念感,并鼓勵學生將對白求恩同志及其事跡的樸素感性認識轉化為投身于社會主義醫學事業的理性實踐。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不斷從紅色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力量、獲得啟發,不斷補足自身的精神之鈣[5]。
201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6]。為使思政課實踐項目更具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也需要更多育人力量出謀劃策,共同推動。以實踐項目“訪紅色足跡 做紅色傳人”為例,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實踐教育基地老師都參與其中,從實踐活動的架構、學生的培訓,到實踐活動的準備、開展,各方育人力量相互協作,共同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進展。具體準備工作見表2。

表2 “訪紅色足跡 做紅色傳人”實踐項目準備工作
在實踐實施階段,實踐教育基地的老師對學生進行現場培訓、指導,與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一起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實踐實施過程學生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熟悉組員,第二步市內尋訪紅色遺跡地,第三步小組成員合影并撰寫心得體會,在前三個步驟中,思政課教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撰寫心得體會,輔導員負責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第四步學生參加宣講員培訓,實地參觀實踐教育基地,思政課教師與實踐教育基地老師共同對學生開展宣講培訓,輔導員則主要負責學生實地參觀的安全事宜。第五步考核合格者在實踐教育基地、校內外進行紅色故事大宣講,“青”言“青”語燃黨情的活動,在活動中教育引導青年“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弘揚黨的優良傳統”[7]。思政課教師與實踐教育基地老師共同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這一項目便形成了“四方五步”的流程,學生、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實踐教育基地老師四方力量協同開展,以提高實踐項目的教育效果。
“四+”思政課實踐教育項目通過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生產勞動、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入社會去了解改革實踐、了解社情民意[8]。在深入社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刻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承擔著建設國家、復興中國的重要使命與責任,理應具有同中國共產黨一樣的根本信念,即更好地為民服務[9]。
根據實踐準備情況、實踐過程實施情況,采取學生自評、思政課教師評價、輔導員評價和實踐基地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評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表現與其他成員有怎樣的差距,形成內在的自我教育驅動力。思政課教師評價、輔導員評價和實踐教育基地老師評價從各自的專業角度考察學生的表現,能形成對學生的立體評價。
根據思政課實踐項目的特性,具體分值評價并不具有客觀性,所以采取了分等級評價的方式,分為A、B、C、D 四個等級。在六個項目中有四個項目達到A 等,則總評成績為A 等,有4 個項目為B 等,則總評成績為B等,有4 個項目為C 等,則總評成績為C 等,有4 個項目為D 等,則總評成績為D 等。
根據實踐教學開展情況來看,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學生實踐活動廣泛參與,主動性較強,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實踐教育基地老師和群眾的廣泛好評。
通過思政課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大大提升了收獲感。首先,思想上得到提升,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學生在翦伯贊的生平業績陳列館,學生們學習到了嚴謹的治學精神、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和高風亮節的品質;在林伯渠故居,學生們學習到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不斷追求真理,堅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鞠躬盡瘁,始終為民的博大情懷。這些紅色精神與醫者仁心之間的關系是紅色精神為根,醫者仁心為葉,紅色精神學習激發了學生更深厚、更真摯的仁愛之心,在紅色精神的滋養下,學生對自身的責任與使命認識更清晰,步伐更堅定。其次,責任感得到增強,學生深度參與社會實踐,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情景創設,幫助學生回顧學醫初心;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在藝術創作中、投身勞動中、法治宣傳中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明顯提升。最后,行為上得到塑造,在實踐活動的推動中,醫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出現了一批向上向善好青年,形成了引領作用,一大批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優秀班級與優秀團支部的比例居全校前列。
以專業來設計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雖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1)校外實踐活動組織難度較大。在所設計的實踐活動中,需要馬克思主義學院、系部、實踐教育基地等部門的協力合作,部門與部門間組織協調難度較大。
2)精力不足的現實。思政課教師上理論課的任務繁重,而輔導員日常要處理的瑣碎繁雜的事務則更多,在指導學生實踐活動中精力不足,存在應付的現象。
3)實踐活動設計預想與實際存在差距。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相應的環境,人員的配合,時間的保證,但往往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設計預想和實際效果依然存在差距。
為解決上述問題,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專門的協調組織機制,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顧問工作室牽頭,組建院團委、各系部班主任和實踐基地老師的協調小組,對實踐活動方案、實踐組織調度進行統一管理。組織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育人隊伍能力提升輔導,進一步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為縮小預想和實際效果的差距,在不影響大體效果上進行形式變通?!八亩取薄八?”“四方”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為其他專業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較好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