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煥群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南澳生存之基和發展之本。如何呵護“粵東明珠”的天然質色,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紅利,是實現南澳高質量發展的永恒課題。近年來,南澳縣人大常委會積極順應全縣人民對建設“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和美海島”目標新期待,開啟了推進“和美海島”建設的人大模式。
如今,南澳海島游已成為最火熱的旅游線路之一,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登上美麗的南澳島“打卡”。
南澳是海洋大縣,隨著南澳經濟快速發展,用海需求與海洋保護建設矛盾日益凸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增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精心選題,重點圍繞海洋環境保護、海岸帶規劃建設、海域使用管理等方面情況開展監督。
去年6月,常委會就海岸帶保護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詢問,10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圍繞海岸帶保護利用及管理、整治修復、產業布局等問題現場發問,縣政府7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答詢。常委會組成人員劉煒銘建議:“海岸線一定要保住清新,一分預防,勝過十分補救,要依法設定紅線,決不能盲目追求金山銀山而毀掉綠水青山。”柯漢雄代表建議參照“河長制”的經驗做法,在各處海灣、沙灘全面推行“灣長制”工作。
常委會匯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提出要編制好海岸線資源專項規劃、建立海岸建筑控制線和保護區域、注重海域使用與旅游、交通等專項規劃的有機銜接、依法加強保護監管和開展岸線資源整治修復行動等要求。
縣政府認真落實常委會的監督意見,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島岸線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規定》,嚴格控制保護區域內的開發活動。組織編制了《南澳縣海岸帶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科學有序地開發利用海岸線資源。南澳縣啟動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共投入資金3.55億元,整治修復了海岸自然面貌,修護和美化海岸景觀……
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開展了“履行代表職責、建設和美海島”的主題活動,各級人大代表分成23個代表小組,圍繞“和美海島”建設工作開展調研、視察、檢查活動,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僅是推進“和美海島”建設的基礎工程,也是讓群眾共享“生態福利”的民生實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活垃圾隨意丟棄、溝渠污染淤積等現象屢見不鮮。去年6月,后宅鎮縣人大代表第三小組在開展調研活動中,針對這一“頑疾”,通過“代表直通車”向縣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力促縣政府切實采取措施,美化農村人居環境。
建議不能一“交”了之,提出建議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要持續督辦,跟蹤問效。為使建議落到實處,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常委會組織督查組通過實地察看、明查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督辦建議辦理情況。
截至2022年底,南澳縣不斷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投資約2.1億元的環島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項目順利完成,成為廣東省濱海旅游黃金路線之一。青澳灣國家海洋公園、北回歸線廣場等景區景點旅游設施不斷優化升級,展示了南澳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進一步提升了南澳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位于南澳縣青澳灣的北回歸線廣場的“自然之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