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肖
“李老師,曲涵發脾氣了!劉老師請您去音樂教室!”學生李賀一臉焦急地說。去音樂教室的路上,李賀簡單說了曲涵發脾氣的原因:音樂課在排練“班班有歌聲”的活動節目,曲涵不會唱,一氣之下把教室里的凳子踢翻,還拿腦袋撞墻。曲涵患有多動癥,在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沖動,行為帶有明顯的攻擊性。
來到音樂教室,劉老師正在組織學生擺放凳子,可想而知剛才的場面有多混亂。我鎮定地對劉老師說:“你組織孩子們繼續排練吧,我把曲涵帶走。課后我們細聊。”
課后,劉老師談起曲涵的表現時,不無擔憂地說:“這種情況,班級展示時他能穩定發揮嗎?”我回顧以往場景,發現曲涵通常在遇到困難和意外時情緒才會失控。如果我們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與幫助,或許可以化解大部分危機,于是我們決定這樣做:分解任務,降低難度,讓孩子提前練習;提前排除不穩定因素,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明確分工,劉老師負責孩子的歌曲練習,我做好配合工作。
周三劉老師發消息說:“李老師,我在班級群里布置了音樂作業。”我馬上回復:“好的,我下周一安排組長檢查背唱。”
周一班級背唱,我把曲涵單獨叫到辦公室,正想問他準備得怎么樣,曲涵先開了口:“李老師,我會背唱了。”“太好了,功夫不負有心人,能干!”我真誠地表揚他。
“我覺得每天聽范唱、跟唱最容易做到,所以我每天這樣練習,今天忽然就會背唱了!我剛剛給組長背唱過了!”看著曲涵經過努力實現目標后滿足、快樂的模樣,我心里同樣有種成就感。
展示當天,曲涵穿戴整齊,早早來到教室。他來到我身邊,不安地走動著,一副欲言又止、緊緊張張的樣子。“曲涵,早上你按時到教室,是個守約的孩子,你還理了發,真精神!”我一邊整理他的衣領一邊說。就這樣,他緊緊抵著食指的大拇指松開了。
輪到我們班展示《登鸛雀樓》的曲目了。音樂響起,孩子們悠揚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我看向曲涵,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提著氣,投入地唱著,自信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