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出了風暴》
《我認出了風暴》書名源自里爾克的詩,“我因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該書主編張莉從詩句中提煉出的書名,很能代表20 年來中國散文創作的本質與內核。以20年為時間界限,散文家們向內寫作,個體寫作,從更多地看見世界變化為更多地發現自己。
《文學的魯濱遜:木心的前半生》
從1927 年出生開始寫起,至1956年傳主29 歲結束,夏春錦的《文學的魯濱遜》介紹給讀者的是青春木心。把書中的標志性事件串連起來,這部書就不可避免地散發出濃烈的青春氣息。除卻擔當與血性,木心還有決心,有理想,有愛好。傳記寫作之難在于“體貼”二字,其中包括作者對傳主的體貼和對時代的體貼。體貼無須登高一呼的宣告,而是內化于字里行間對傳主生平與心境的一種感同身受。正因為此,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才是夏春錦研究木心的原則。不說大話與空話,讓這本書顯得更為平實、厚重、可信。
《漫長的星期六》
《漫長的星期六》是博學的知識分子喬治·斯坦納的訪談錄,既回顧了他漫長的一生,又濃縮了他學術思想的精華。作為一個猶太人,他幼年和父親一起從維也納逃到巴黎,也從此開始了自己求知的一生。他說,給自己一個書桌,哪里都能成為故鄉。斯坦納畢生致力于研究語言和翻譯問題,探索的也是人作為“存在”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