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博冉

曾有一段時間,我患上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癥。每天下班回到家就躺在床上刷手機,不去社交,不和家人交流,平時喜歡做的小手工也擱置了,喜歡的書也不讀了,喜歡的電視劇也不追了,走到哪里手機就帶到哪里,就連睡覺之前也在不停地刷手機。
后來經過了一番努力,我的手機依賴癥終于好轉,父母才告訴我,他們當時都想建議我去看心理咨詢。于是我問,那為什么你們最終什么都沒有說?他們回答,因為我們相信你有能力擺脫你的孤獨。
當聽到父母的回答時,我愣住了。然后我反問自己:“那段時間你孤獨嗎? ”得到的來自內心的回答是:“沒錯,當時的我非常孤獨。”
回想我患上手機依賴癥的那段時間,我接連經歷了很多負面事件:分手、和好友絕交、失業、找工作碰壁、終于入職卻不停加班……失去了和我一起分享生活的愛人、失去了帶給我支持的伙伴,失去了我熟悉的工作崗位,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來休閑玩樂的時間,感到孤獨是一定的。睡前不聲不響玩幾個小時手機,能消磨掉無處安放的孤獨感,時間一長,我就習慣了與電子屏幕相伴,所謂的“手機依賴癥”就這樣誕生了。
如果讓我解釋自己為什么要在感到孤獨的時候去玩手機,我會說:“我只是為了有點事做?!蔽矣檬謾C來慰藉內心的無聊與孤獨。當我用手指滑動或點擊屏幕時,似乎所有的孤獨感、虛無感和不安全感,都可以消失。
那么,既然玩手機能幫我緩解孤獨,我為何沒有一直依賴手機呢?
手機在緩解孤獨這方面確實對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過分依賴手機,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我是一個比較外向的人,朋友圈里的飯局、爬山局、旅游局,基本都是我來牽頭組織。但當我開始依賴上手機時,我就不太愿意組織大家聚會了,即便真的坐在飯桌上也不像從前一樣談笑風生,而是誰也不理,埋頭看手機。久而久之,我發現離開了手機,走到諸如此類的真實的社交場景中,我竟然會感到手足無措。
畢竟,我們面臨的現實生活情境非常復雜,需要練習在不同場合和不同人群溝通的技能,且這種練習必須是面對面的才能起效,而手機只能不斷強化單一的、不見面的溝通方式,對于社交能力的提升非但沒有幫助,還可能導致下滑,使孤獨感成倍增加。
怎么形容現代人與手機之間的關系呢?我想大概就是“嬰兒”與“奶粉”吧。尤其是像我一樣有手機依賴癥的,依賴手機的程度堪比嬰兒依賴奶粉,離開手機就魂不守舍,沒安全感,每隔幾分鐘就需要看一眼手機,手機沒電是我們最大的噩夢。
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現代人離不開手機已是一種必然。手機以其靈活性取悅著職場人,使得工作時間與閑暇時間無縫銜接,職場人的時間安排不復從前嚴格。手機還能滿足我們來自工作、生活、娛樂的各種需求—— 在無形之中,我們已經被手機捆綁得太多。
當我開始觀察自己的休息模式和時間分配時,我發現手機占用了我大量的休息時間,讓我沒有時間與朋友、家人進行高質量的相處和陪伴,讓我無法為自己的健康去堅持一個運動項目,也消耗了我本能學習一項新技能所需的能量。與現實中的人和事物接觸得越來越少,也讓我的生活失去了原本的豐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刻的孤獨感。
除此以外,手機依賴還給我帶來了工作效率下降的問題。長時間待在電子屏之下,影響了我的睡眠質量,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沒有活力。最重要的是,手機讓我忽視了生活也忽略了自己,所以我下決心要改變。
首先,關于手機依賴這件事,我們要明確一點:過猶不及。不要認為擺脫手機依賴就是徹底放下手機,也不要認為你能夠徹底遠離手機。對現代人來說,這兩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迫切地想要解決刷手機過度的問題,不妨嘗試一下物理隔離。把手機放在離你比較遠的地方,或者用手機的時候給自己設一個鬧鐘,15分鐘響了之后馬上放下手機做別的事情,深呼吸、散散步、澆澆花、站起來遠眺等等,以此保持一段與手機分離的狀態。堅持一周后,你可以把這段時間拉長至30分鐘,以此類推,長期堅持,一定能產生效果。
第二,在拿起手機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為了防止我們在手機上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或者被網上的一些雜亂信息所吸引,我們可以在使用手機前,先在一張紙上寫下通過手機要做哪些事,做完了就放下手機。這樣做是為了不斷培養一種定力,但要注意的是,在決心這樣做的最初階段,你每次拿起手機的時間應盡量短一點,也就是說你每一次在手機上完成的任務要盡可能簡單、不費時。當你的定力足夠強時,每次拿起手機的時間就可以相對延長。
第三,強制自己去休息。刷手機不叫休息。本質上,這種行為在消耗你的認知能力,從而消耗你的精力。在學習、工作的間隙,我們可以把原本刷手機的時間用來閉目養神,聽聽音樂。晚上保持規律的睡眠,不熬夜,不過多玩手機。這一點別人無法幫你做到,除非你自己下定決心,采取一定的強制態度,否則很難堅持。
第四,保持規律的運動。跑步,打球,游泳或騎自行車。有時間、身體允許可以每天進行30分鐘,如果身體條件不符,可以選擇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重要的并不是運動的強度,而是運動的規律。運動也可以算作一種愛好,幫助你消磨孤獨的感覺,如果你能在運動中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好事一樁。
最后,我想說的是,永遠不要放棄人際交往。我知道很多人沉溺手機、網絡、電子游戲,是因為在這個社會里,自己很難遇到一個聊得來的人,很難交友聚會,甚至很難主動去結識一個朋友。這當中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主觀放棄也是原因之一。年輕人,一定去嘗試保持長期穩定的關系,去嘗試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孤獨是人生的常態,卻不應該是我們的阻礙,它應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驅使我們擺脫糟糕的生活現狀,奔向更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