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廣宇 周寶成

近年來,城陽街道按照國家和省市加強城市社區管理的決策部署,聚焦民生服務需求,把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加強和創新城市社區治理水平的重要工作,重心下沉、關口前移,積極探索規范方法路子,深入開展社區心理服務,全面助推社區健康發展、和諧發展、平安發展,社區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街道先后榮獲“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山東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青島市經濟發展先進街道”“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客戶端、《大眾日報》和《青島日報》等30余家媒體先后報道街道心理服務經驗做法,國家和省市有關領導來街道調研時對該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心理健康服務是助力和諧家庭的新手段,是構建和美鄰里的新載體,是打造幸福社區的新途徑。只有緊跟時代節拍、緊貼社區實際、緊跟居民需求,加快創新發展,才能把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整合服務資源。緊貼城市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特點,從源頭上加強抓好資源整合,推動活動開展。一是服務聯抓。從搭建服務場所、培訓服務骨干、濃厚服務氛圍入手,要求各居委會把心理服務納入社區工作日程,圍繞內容、時間、人員及效果落地,科學籌劃,嚴密組織。二是活動聯辦。通過“五社聯動”將心理健康主題活動與社區常態化便民服務活動緊密結合,強化精神慰藉、心理疏導、關系調適、家庭教育等服務供給,有效提升了居民參與熱情。三是陣地聯建。整合社區現有服務場地,建設心理工作室17個,選派專業咨詢師進社區值班4000余小時,并鏈接社區社會服務資源,培育社區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盤活服務時間。根據社區工作規律和居民生活作息特點,靈活統籌服務時間,保證活動落實。一是用好大塊時間。節假日時間,社區居民大都在家休息,把這塊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黃金時間段,先后集中安排心理培訓、團體輔導等活動150余場次。二是用好小塊時間。工作日休息時間,組織服務機構以進家入戶或隨機訪談形式,組織服務調研、效果評估、心理測評等6000余人次,開展“小桔燈”心理救助127戶、實施“陽光歸航”心理矯治100余人。三是用好特定時間。結合社區居民出入小區或者到居委會辦事時間,安排社區服務專員發放心理服務聯系卡6000余份,不斷濃厚各小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活動氛圍。
創新服務手段。組織社區在深入宣傳發動基礎上,靈活創新出小群多路、卡點守門、見縫插針等服務形式,確保服務內容進家入戶。小群多路是讓10多個服務小組同步推進服務,同步加強宣傳普及,通過小區間居民互動,提升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參與活動積極性。卡點守門是在社區值勤點設置心理服務專員,給出入小區人員發放心理服務宣傳單17000多份、傳授心理減壓小技巧600余人次,讓居民切實感受到服務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見縫插針是給居民解決生活問題時,融入心理服務,把現實問題和心理問題同步解決,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是項系統工程,需要社區工作人員與服務團隊密切配合,相互協作,齊抓共管。街道專門成立由社會事務辦公室、社區書記(主任)和社區工作骨干組成的服務督導組,對服務全程跟進督導。
服務方案一起制定。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社區工作骨干與專家團隊一道設計調查問卷,一起審定座談提綱,共同匯總調研結果。深入17個城市社區,先后開展心理調研3200余人,組織心理測評3100余人,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居民心理健康狀況,摸清服務急需,為開展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找準發力點、厘清工作思路。
服務活動跟進督導。把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與年度工作捆在一起抓,綁在一起干,結合滲透,融合實施,確保各項工作齊頭并進。社會事務辦公室每月梳理匯總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開展情況,及時解決組織方面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落實。采取定期檢查方式,到各社區考核調研,適時掌握服務開展動態情況,全面了解專業機構服務質量。會同服務機構,及時查找問題和不足,研究制定改進和完善的具體辦法和意見,保證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穩步推進。
服務效果專業評估。結合項目各階段驗收,邀請高校相關專家、專業評估機構等組成第三方評估小組,靈活采取調閱資料、查閱審核、電話回訪和現地詢訪等方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重點評估合同規定的服務目標達成情況、服務數量完成情況和服務對象接受情況,總體服務滿意率達95%以上,確保了服務項目評估的專業性和規范性。
街道結合服務進程,邊豐富,邊完善,逐步摸索總結開展城市社區心理服務的方法路子,為持續搞好城市社區心理服務工作打牢基礎。
定好“一個方案”。就是科學制定“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年度工作方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到廣州、深圳等國內較早開展城市社區心理服務的城市學習,吸收借鑒成功經驗;并先后邀請知名專家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傳授開展社區心理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結合服務開展,調研不同群體服務需求,全面找準服務重點,不斷豐富完善工作方案。
用好“兩個模式”。針對城市社區點多、線長、面廣,居民需求多樣、文化層次跨度大、流動人口多,服務組織難度大、標準尺度不一等現實問題,對“線上線下”服務科學規范。線下是通過專項服務進社區、體驗訓練進基地相結合,深入開展心理調研、心理測評、心理培訓、團體輔導和體驗訓練等“共同課目”。線上主要是開設心理咨詢熱線、開通心理幫扶在線和開辦“空中課堂”。全方位幫助居民鞏固心理資本、釋放心理壓力。
配強“三支隊伍”。為推動城市社區工作落地,街道與服務機構一道組建了三支隊伍。一是心理專家隊伍。由全國知名的心理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整個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籌劃和專業技術工作。
二是社區服務顧問隊伍。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院校心理學和社會學專家教授組成,主要負責服務過程中重大專業問題督導。三是服務骨干隊伍。主要由服務團隊中的心理咨詢師、沙盤師、社會工作師組成,全面負責心理咨詢、心理訓練、心理檢測、個案、小組、團體活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