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么才讓,貢保東知,阿 達,張偉奇,拉毛加
(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藏醫經典名方是藏醫藥理論經千年錘煉沉積的精華,歷史悠久,并被后世醫家長期在臨證、著述過程中使用、記載。本文所論述的潔白丸在藏醫臨床中運用最為常見,實驗研究中最為多見,質量標準研究中最為普遍,對潔白丸方劑的溯源、衍變、藥物基原及組方演變的古醫籍考證則鮮有文獻論述。文獻考證是經典名方藏藥制劑研發的首要步驟,也是該方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潔白丸方劑進行古代文獻考證,為潔白丸經典名方制劑的進一步研發提供理論支撐,同時使潔白丸有效地應用于藏醫臨床,擴大其臨床應用范圍。
1.1 文獻數據來源 文獻數據選自《藏醫藥大典》[1]中收錄的文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 年版)》[2]、《藏 藥 標 準》[3]、《少 數 民 族 藥 臨 床 指 南 用藥》[4]、《中國民族藥成藥目錄》[5]及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等多所藏醫院制劑室目錄,以“潔白丸”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同時檢索“潔白丸”的異名、別名、簡稱等,獲取與“潔白丸”(方劑組成、文獻年代等)有關的古籍目錄,閱讀古籍原文進行文獻梳理。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有明確的關于潔白丸方劑相關記載;涉及潔白丸組成、主治功能、臨床用藥等信息;進行內容審校時對同一種文獻的不同版本以較早版本為準;以經典文獻為優先,同一出處者以較早版本為準,不重復錄入。②排除標準:只檢索到“方名”,無其他可用文獻信息者。
1.3 數據規范 按照規范的設定格式錄入所檢索到的潔白丸相關信息,提取的知識字段包括方名、出處、版本、組成、炮制方法、全文、圖片等信息;文本輯錄以原文記載為準,以保證文獻記錄的準確性。
經檢索、篩選,共獲得有效數據25條,記錄有該方的各類文獻共25部,古醫籍涉及治療醫論、醫案等類別。按年代分析,明代和清代及近現代的相關古籍分別有1、10、14本,故本次分析中所涉及的文獻集中在清代。
2.1 藏藥潔白丸的歷史淵源 藏藥潔白丸成方于14世紀初,最早記載于唐東杰布所著《白紅丸制作內容明示》和工珠·云丹嘉措整理的《大伏寶藏》,潔白丸組方被《秘訣秘籍》《欽則昂布醫集》《秘訣補遺》《甘露良瓶》等藏醫學著作所收錄。歷代藏醫學家對潔白丸原有配方工藝進行調整,明確組方命名,整理分析,加減配伍而形成數種同名異方。本研究挖掘出數首潔白丸。見表1。
表1 潔白丸文獻及組方藥物信息
2.2 潔白丸的組方及方義分析 潔白丸是14世紀初由藏醫家唐東杰布首創,其在《白紅丸制作內容明示》中首次記載該方,功效為調和整體、三因平衡,以訶子、寒水石、綠藥、渣馴膏、藏木香5味君藥為基礎,根據需要配伍調和三因、五臟六腑的佐藥沉香、獐芽菜、石榴、甘青烏頭、麝香、肉豆蔻、紅花、草果仁、波棱瓜、瀉木子、手參、硇砂、喜馬拉雅紫茉莉等20余種藥物隨癥加減而成。基于現有數據庫對潔白丸同名、別名及異名方進行檢索,并未出現其同名、別名或異名方,據此說明,自唐東杰布命名“潔白丸”以來,后世諸家均沿用了潔白丸之名,亦或稱為智托潔白丸,基本保留了原方原貌,還保留了原方名。本研究通過挖掘梳理潔白丸的明清代及近現代文獻,考證其歷史淵源與演變,并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藏藥標準》《少數民族藥臨床指南用藥》《藏醫成方制劑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等文獻所明確記載的潔白丸的關鍵信息。見表2。
表2 潔白丸關鍵信息表
2.3 潔白丸的主治分析 潔白丸組方均以訶子、寒水石、綠藥、渣馴膏、藏木香5味君藥組成,藏醫南、北兩派對綠藥的辨認和炮制不同,《秘訣秘籍》《秘訣補遺》《秘訣補遺·鑰匙》《長壽寶串》《甘露良藥》等古籍中傳承創新了數首潔白丸同名異方。對潔白丸的主治研究發現,其主治病證大致相似,多數文獻記載,潔白丸具有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濁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胸腹脹滿、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嘔逆泄瀉、小便不利等癥。見表3。
表3 潔白丸的主治病證
本研究通過挖掘梳理潔白丸的明清代及近現代文獻,考證其歷史淵源與演變,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藏醫藥標準》中收錄的智托潔白丸、潔白丸在臨床用藥及實驗中發現了新的療效,擴大了用藥范疇。吳興本等[27]發現藏藥潔白丸能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改善胃腸功能,對治療慢性胃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腹瀉有顯著的療效。白樺等[28]發現使用潔白丸治療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在早飽、餐后上腹部膨脹感、惡心、嘔吐、噯氣、呃逆、上腹部隱痛等癥狀的改善方面效果較好。常秀君等[29]發現藏藥拉卜楞潔白丸對急性酒精性胃損傷小鼠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楊梅等[30]發現智托潔白丸具有保護低氧應激性胃潰瘍的藥理作用。劉燕等[31]發現智托潔白丸能治療胃潰瘍,可能與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阻止胃酸分泌、降低血漿中胃動素與胃泌素的含量有關。趙益等[32]發現智托潔白丸對乙酸型胃潰瘍具有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增生與組織修復的作用。本研究對潔白丸組方中基藥進行辨認及對組方加減、功效主治進行歸納,挖掘出諸多同名異方,為進一步臨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