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霞,孫琳琳,鄧少娟,楊日華,蘇高翔
(1.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00;2.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新興街道辦事處方興衛生服務站,廣東 湛江 524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血管腔變窄,致使心肌供氧和需氧量失衡的心臟病[1]。本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發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西醫治療冠心病的常規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定斑塊、控制心室率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生存率,但療效仍不理想。
冠心病可歸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中醫認為老年人臟氣漸虧,精血漸衰,可引起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脈失于陽之溫煦、氣之鼓動,則氣血運行滯澀不暢,發為心痛。相關研究表明,本病以氣虛血瘀證較為常見[2],故治宜益氣補虛、活血通絡。本研究采用消栓腸溶膠囊聯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鈉治療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5~89歲,平均(73.89±3.05)歲;病程1~25 年,平均(12.58±2.42)年。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7~82歲,平均(73.07±8.55)歲;病程1~26年,平均(12.36±2.5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倫理要求[3]。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4]及《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5]中的冠心病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冠心病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癥見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脈弱而澀[6]。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60歲;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入組前4周內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衰竭、心臟壓塞、青光眼、嚴重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病、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或低灌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5 剔除標準 治療過程中不能按照診療計劃進行治療者;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或出現嚴重并發癥者。
2.1 常規治療 兩組患者均臥床休息,接受常規西藥對癥治療。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J20180029,75mg/片)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100 mg/片)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62,20 mg/片)口服,每次20mg,每晚1次;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江蘇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408,5mg/片)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珠海同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288,25 mg/片)口服,每次12.5~25.0mg,每日兩次。若患者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則進行相應對癥治療。
2.2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注射用磷酸肌酸鈉(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53,0.5g/支)治療。每次取注射用磷酸肌酸鈉0.5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兩周。
2.3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消栓腸溶膠囊(三門峽賽諾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00025,0.2g/粒)口服治療,每次0.4g,每日3次。連續治療兩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參照《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7]制定。顯效:治療后,患者心絞痛未再發作或發作次數比治療前發作次數減少>90%;有效: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比治療前發作次數減少50%~90%;無效: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比治療前發作次數減少<50%??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心電圖療效。顯效: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下降回升>0.5mm,或者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50%;無效: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沒有明顯改善。惡化:心電圖檢查示ST 段較治療前下降0.05 mV 以上??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5.00%(38/40),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為82.50%(33/40),高于對照組的62.50%(25/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
(3)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均較治療前降低,心絞痛持續時間均較治療前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絞痛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心絞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發作頻率(次/周) 持續時間(min/次)觀察組 40 治療前 7.43±1.32 3.43±1.07治療后 2.84±1.02△▲ 1.68±0.68△▲對照組 40 治療前 7.05±1.34 3.57±1.01治療后 5.18±1.29△ 3.21±0.76△
冠心病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患者健康。西醫治療冠心病的原則為治療基本病因、消除影響誘因,常規用藥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調脂穩定斑塊(阿托伐他汀鈣)、控制心室率、延緩心室重構(美托洛爾)、抗凝(低分子肝素)等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此外,老年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細胞內磷酸肌酸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心肌細胞,心絞痛發作時心肌細胞處于缺氧、缺血狀態,使三磷酸腺苷的代謝發生紊亂,心肌細胞能量不足,導致心肌細胞進一步壞死、纖維化,最終降低心肌細胞的收縮能力[8]。心功能受損的程度越嚴重時磷酸肌酸含量越少,因此臨床治療冠心病應通過補充外循環的磷酸肌酸進而改善磷酸肌酸鈉的代謝情況[8]。
冠心病歸屬中醫“胸痹心痛”范疇,臨床上以胸悶痛為主要癥狀,甚則胸痛徹背,可伴有喘息不得臥、心悸、心慌等不適。中醫認為,冠心病患者多年過半百,臟氣漸虧,精血漸衰,陽氣不足,運血無力,血脈痹阻不暢,發為胸痹,因此臨床治療當以補氣為主,活血通脈為輔。消栓腸溶膠囊是現代醫家根據王清任補陽還五湯中“因虛致瘀”的思想所創的成藥制劑,用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本方以黃芪為君藥,重用其補氣功效,氣行則血行,瘀祛則絡通;當歸為臣藥,活血而不傷血;輔以桃仁、紅花通絡,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地龍性走竄,善于通行經絡,以行藥力。本方重用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補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諸藥合用,則氣旺、瘀消、絡通,諸癥向愈。現代研究發現,消栓腸溶膠囊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等,大幅度降低機體炎癥水平,同時降低機體的氧化應激水平,從而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臟供血功能[9],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障礙和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的狀態,是治療冠心病患者恢復健康的有效藥物[10-12]。
本研究在常規西藥基礎上予以消栓腸溶膠囊聯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鈉治療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心絞痛持續時間均較治療前縮短(P<0.05),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療法可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頻次,縮短心絞痛持續時間,改善心功能,進而改善預后,值得臨床借鑒。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也相對較短,后續需納入更多的老年性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進行研究,以驗證消栓腸溶膠囊聯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鈉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