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城市更新運營為主業的首創郎園,將20世紀60年代的老舊廠房、老舊倉庫、老舊市場,煥新成為今天的郎園Vintage、郎園Station、郎園Park、非遺詠園……

不同于工業時代的追求“量產、標準化”,后工業時代的今天,城市發展邏輯已然顛覆:曾經的“產—城—人”的發展邏輯中,文化培育是聚了人以后的事,甚至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而如今,人口的遷移往往以文化因素為導向,文化是發展動力,人是城市的核心,有更符合人群需求的載體、場景,更吸引人的文化活動,才能形成對創意人群的吸引力,從而讓一個區域,甚至一座城市獲得新的發展優勢。如何實現從“追求井然有序”轉變到“追求有趣有意義”?如何在切換中為城市發展帶來新動力?這對運營者來說,不僅是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是一場觀念轉變的挑戰。
郎園的運營特點是:通過文化賦能,以供給創造需求,來重塑園區、社區的人文底蘊,郎園擅長文化內容運營,做城市生態系統的文化激活因子。
作為首創郎園品牌及運營模式的整體輸出,首創·郎園Park著眼于石景山區地域特色,秉承“用文化點亮城市”的運營理念、“空間運營+內容運營”的特色運營模式,探索出一條以在地公共文化服務為基準,以現代文化產業+體驗式商業為模型,助推文旅融合健康發展,實現城市、文化、生態無邊界、共融合的發展之路,并逐步升級為石景山區公共文化服務和京西文旅融合的雙標桿性項目。


街區,解碼中式摩登新生活2023年初,郎園Park重點打造“呦呦物色·東方美學體驗中心”,以中國傳統色為引導,傳統節日節氣為運營節點,整合國內上百種國家級非遺傳承資源,將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人文設計,融入生活美學,倡導以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表達,詮釋真正的國潮文化,打造傳統文化下的新中式生活,以傳統文化為根源,解碼中式新生活。

為了給市民群眾提供更好的休閑生活新體驗、新方式,園區圍繞項目“詩意煙火 院落街區”的定位,發揮文化內容創新和消費場景營造等優勢,南側聯動比鄰的西長安街文化藝術公園,西側打開與上莊大街的街區界面、結合園區西入口的良閱書房、崇國寺塔、蘭境藝術中心等文化空間,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消費新場景,創造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賦能石景山文化消費提質升級,更好地滿足并創造新時代市民文化消費新需求,進一步提升西部地區市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作為石景山區爭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重要實踐項目,郎園Park依托3500m?公共服務空間打造呦呦物色體驗中心、良閱書房、像素藝廊、蘭境藝術中心、文化商業主題街區等公共空間,與老山街道共建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匯聚優質文化資源,注入呦呦節氣生活、呦呦市集、郎園大師課、電影自習室、音樂會、新媒體公共藝術等豐富多彩的創意文化內容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運營,將“全齡化”公共文化服務帶給群眾,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低密度、靜謐、文化氛圍濃厚的公共文化環境和休閑設施,有效提升了區域整體文化素養及藝術氛圍,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及消費的個性化需求。
在優質的文化氛圍烘托以及充分釋放夜經濟潛能的基礎下,郎園Park依托政策、立足“詩意煙火 院落街區”的項目定位,深度運營京西文創產業,成功將園區打造成為“京西美好院落文化生活首選目的地”“藝文生活方式集成地”“京西文藝網紅打卡地”。2019年7月,郎園Park成為首批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夜京城”商圈之一,同時被納入石景山區重點打造的夜間經濟消費圈和深夜食堂街區;2020年獲“北京市級產業園區”授牌;2021年獲“北京市旅游休閑街區”授牌。


文創園作為城市消費的重要載體,對釋放消費潛力、提升供給質量、擴大國內需求有著重要作用。園區自2018年運營至今,入駐商戶不斷豐富,業態不斷優化,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精準化定位,滿足不同的客群生活習慣,升級各維度消費思維,增強體驗和服務,引領京西文化消費。以呦呦物色為帶動,積極引入各類新中式生活美學、手作體驗、成長美育、格調餐飲等社交型新消費業態,創造新的消費體驗和場景,拉動夜經濟,并通過打造文化IP,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前來體驗打卡,實現客流互通、業態互補、商戶共贏。
不管是郎園Vintage、郎園Station,還是郎園Park、非遺詠園……郎園在城市更新的項目上一直遵循著兩點經驗:經驗1,城市更新項目很難做,難在它的規劃邏輯與新建設項目完全不同。在郎園看來,城市更新是運營邏輯驅動的。如果城市更新項目想要成功,就需要因地制宜,精準定位,織補城市功能,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彈性力量。經驗2,城市更新涉及多元利益主體,需要在定位精準前提下,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實現利益再分配。
郎園對城市更新總結過這樣一段話:“如果城市更新是繡花,考驗的是精細化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更新的運營則是繡花針,考驗的是將市場效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捏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