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東 吳怡嬌
摘要:文化場景理論可為檔案館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新的思路。論文以文化場景理論為依據,將檔案館視作一個具體的文化場景展開研究,分別從文化場景理論的戲劇性維度、合法性維度、真實性維度入手,提出了增強紅色展廳藝術韻味突出場景的美學特征、善用趣味性的檔案游戲凸顯場景的創新氛圍、用好紅色檔案資源傳達中國文化自信、用活紅色檔案資源發揮文化教育功能、提升文化參與實現身份溯源、注重情感敘事強化身份認同等路徑。
關鍵詞:文化場景理論 檔案館 紅色基因
Abstract: The theory of cultural scenes can pro? vide new ideas for archives to pass on the tradition of revolu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paper stud? ies archives as specific cultural scenes, and illus? trates the routes of archives to inherit the“red gene”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theory which are theatricality, legitimacy and authenticity. The routes elaborated in the paper are enhancing the ar? tistic charm of the red exhibition hall to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s, making good use of interesting archives games to highlight the innovative atmosphere of the scenes, exploring red archives resources to convey Chinas cultural self- confidence,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red ar? chives resources to implement cultural education, enhancing cultural participation to realize identity tracing, and focusing on emotional narration to strengthen identity.
Keywords: The theory of cultural scenes; Ar? chives; Red gene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館開館之際發表了重要講話,其中特別強調了檔案工作者要保管好、利用好紅色檔案。[1]紅色檔案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崢嶸歲月,記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輝煌歷程,見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崇高信念,承載著無數催人奮進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流淌于紅色檔案之中,內聚著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風骨。利用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不僅有利于打造中國紅色文化名片,向世界講好中國紅色故事,推動紅色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傳播,提升中國紅色文化影響力;也有利于培育個體的家國情懷,通過紅色精神的強大感召力在社會奏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打下堅實根基。
紅色檔案承載著先輩赤誠的愛國主義信仰,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是其中應有之義。其一,檔案館珍藏著豐富的紅色檔案,包括黨中央召開各項會議的記錄、各級黨組織報告、各個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文件等紙質檔案;革命戰士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物品、佩戴過的徽章等實物檔案;戰地留影、革命人物會晤合影等照片檔案;還包括戰地記者拍攝的戰役影像、革命時期創作的歌曲等音像檔案。這些為檔案館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基礎。其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論述了紅色基因傳承于國家、國人的重要意義,《“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檔案館應通過開發帶動保護,發揮好檔案在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的獨特作用,[2]這充分顯示出了黨和國家對檔案館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視,有助于提振檔案工作者的信心與士氣,可為檔案館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方向指引與方法指南。其三,伴隨著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應用到檔案工作中,推動著檔案工作的不斷進步。數字技術能夠滲透到檔案館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方方面面并為其賦能,從而使紅色檔案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活力。
文化場景理論將文化視作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推動力,探討了文化場景的營造在文化傳遞以及塑造公眾價值觀等方面的深遠意義。引入文化場景理論作為分析工具,能夠為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研究的推進提供新視角,為檔案館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開展提供新思路,使紅色基因傳承實踐更加豐富、廣泛、生動。
(一)文化場景理論的要義
21世紀初,丹尼爾·亞倫·西爾弗、特里·尼科爾斯·克拉克等學者立足于以服務型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后工業社會的城市形態,提出了文化場景理論,用以闡釋文化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文化場景理論將文化場景視作空間、舒適設施、人群、實踐活動以及文化價值觀的動態組合,認為城市中的每一場景都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生態圈,孕育著獨特的文化內涵。
文化場景理論的提出為場域文化符號的識別提供了強有力的概念工具,能夠有效提升用戶對于文化感知的能動性,提高用戶的文化參與感,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場景理論的構成維度
文化場景理論從用戶的主觀體驗出發,為文化場景設定了戲劇性、合法性、真實性三個主要維度。[3]
第一,戲劇性維度。文化場景的戲劇性是指“對外展現與表達自我的方式”[4],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場景的美學特征。通過發揮藝術的催化劑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場景的文化感染力,增強用戶的感官沖擊力,進而強化用戶對場景文化的感知,幫助用戶體悟其蘊含的文化意蘊。二是文化場景的創新氛圍。自由、個性、趣味、活潑的創新氛圍能夠活化場景的文化表達方式,提高用戶的思維活躍度,引起用戶深沉且持續的文化情感共振,激發文化場景中用戶與用戶之間思想層面的交流與碰撞。
第二,合法性維度。文化場景的合法性是指文化場景所展現的價值觀及其所遵從的價值準則,[5]其根植于先輩的精神文明與智慧遺產,以弘揚文化自信為最終目標,重視場景文化的精神傳導與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場景精神文化內涵的呈現與輸出。
第三,真實性維度。文化場景的真實性是指“對于自身來源的追本溯源”[6],其實質是身份認同,即用戶通過文化場景所感知的根源于國家的、民族的、本土的身份感,主要依托于場景的文化參與以及情感敘事實現。
(一)理論層面的適用性
文化場景理論以提升場景中文化因子的可識別性為手段,以活化文化基因為動力,以強化主體文化感知為重點,以文化傳承為根本,其戲劇性維度、合法性維度、真實性維度囊括了文化傳承實踐中所需的動力因子,能夠為完善檔案館文化場景從而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分析范式。
檔案館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文化場景可以使用戶沉浸式學習紅色知識,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進而充分發揮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反之,僅單純展覽檔案原件或照片,讓用戶在一個美感與互動相對缺乏的場景中參與紅色基因傳承活動,效果往往不佳。而將文化場景理論應用于檔案館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有助于檔案館做好文化場景的營造,并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依據和導向。
(二)實踐層面的適用性
文化場景理論中文化場景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三點:一是文化空間,二是多樣性人群,三是文化實踐活動。[7]
第一,文化空間方面。檔案館文化空間包括實體文化空間與虛擬文化空間。實體文化空間是指各級各類檔案館。檔案館作為文化事業機構,其館藏檔案形成時間歷經古今,形成載體豐富多樣,所載內容包羅萬象,文化內涵博大精深,造就了檔案館的內在文化屬性。虛擬文化空間主要包括檔案館網站、數字檔案館等,其作為實體檔案館在數字世界的延伸,在檔案所載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多樣性人群方面。檔案館文化場景語境中的多樣性人群包括檔案工作者以及社會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參與檔案工作的社會主體。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七條特別提出了“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檔案事業的發展”[8],凸顯了社會參與在檔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多主體協同參與檔案文化治理能夠有效提升檔案文化治理效果,創新檔案文化成果形式。
第三,文化實踐活動方面。檔案館作為黨和國家的文化事業機構,擔負著文化育人的重任,其通過組織各式各樣的文化實踐活動,如依據不同主題舉辦特色檔案展覽,深挖館藏檔案文化符號推出文化性與實用性兼具的檔案文創產品,以及依托微信、嗶哩嗶哩、抖音、小紅書等線上平臺推出系列檔案短視頻傳播檔案信息,給予用戶富足的精神文化食糧。
檔案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機構,通過各項文化活動的創意性組織、創新性開展,吸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其中,可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綜上所述,檔案館具備文化場景的構成要素,因此可將文化場景理論應用于檔案館紅色基因傳承的研究中。
(一)戲劇性維度下的路徑分析
文化場景的戲劇性強調文化場景美學特征的突出和創新氛圍的營造,以幫助用戶更好地代入場景之中。
1.增強紅色展廳藝術韻味,突出場景的美學特征。紅色展廳作為檔案館館藏紅色檔案的集中展示空間,濃縮了地域的紅色文化符號,是檔案館傳承紅色基因的絕佳中介。目前,部分檔案館已設立了紅色展廳,如瑞安市檔案館的“紅色瑞安”展廳,麗水市檔案館的“紅色麗水處州兒女”展廳,以及洪江市檔案館的“不朽的業績追尋洪江紅色記憶”展廳。
第一,應緊扣地區紅色文化特點,體現地區紅色文化特色。紅色文化具有地域差異性的特征,不同地區在紅色革命進程中孕育了自身獨特的紅色文化,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紅色文化名片。檔案館應把握好本地區的特色,可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充分挖掘、提煉與整合特色紅色文化符號,將其融入檔案館紅色展廳藝術裝飾品的設計之中,以增強紅色展廳的藝術效果與文化意境。此外,紅色展廳的布局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可將地區的地貌特點融入其中,以表現展廳的“在地化”設計理念。
第二,紅色檔案陳列應在有序的基礎上重視其美感的呈現。秩序是美感呈現的基礎,紅色檔案的有序陳列能夠向用戶呈現出清晰的故事脈絡,為用戶帶來視覺舒適感。檔案館可選取在人物、事件上具有關聯性的紅色檔案,將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組合陳列,輔之以局部景觀再造,并可借助互動投影、AR、VR等數字技術手段營造更加逼真的視覺效果,提升展覽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此外,應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將以聲像為代表的大量新材料、新技術、新視聽信息媒介廣泛應用到檔案展品和展館,能夠極大地豐富檔案展覽展示的設計語匯”[9],如英國國家檔案館的展品“法律語料庫”,其借助三維可視化工具揭示了作為英國當前法律框架基礎的約26萬條法條之間的關聯性。[10]
2.善用趣味性的檔案游戲,凸顯場景的創新氛圍。自由、個性、趣味、活潑的創新氛圍有助于強化場景的文化表達,其可通過檔案游戲來實現。檔案游戲化開發作為檔案館文化服務的新趨勢,能夠活化檔案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并充分激活公眾的情緒,[11]使用戶在趣味性的體驗中融入紅色基因的傳承。
檔案館可推出實地類紅色檔案游戲,其可采用桌游、密室逃脫等形式,以館藏檔案中的紅色故事為游戲主線,以紅色檔案的復印件、復制品為線索提示工具,具體的游戲情節可邀請用戶共同參與設計,以增強用戶與紅色檔案之間的聯系。如美國國家檔案館于2019年4月開展的“密室逃脫實踐坊”教育游戲,該游戲時長為2小時,共邀請了26名參與者并將其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參與者通過檔案館提供的檔案尋找線索以破解謎題,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的理解。[12]
此外,檔案館還可與企業合作開發紅色檔案手游。游戲可以采用“集卡”模式,將其貫穿于用戶觀展全過程,以激發用戶的成就感,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帶給用戶沉浸式的游戲體驗。卡片上應標注紅色檔案的相關信息,強化用戶對紅色檔案的認知,以提升游戲的教育意義。用戶通過手機“掃一掃”紅色檔案獲取相應的虛擬卡片,檔案館可向集滿卡片的用戶給予書簽、明信片等獎勵。
(二)合法性維度下的路徑分析
文化場景的合法性強調場景精神文化內涵的呈現與輸出,以實現場景所蘊含文化對用戶價值觀的塑造。
1.用好紅色檔案資源,傳達中國文化自信。紅色檔案真實地記錄了黨的革命奮斗歷程,留存了黨的紅色光輝記憶,凝結了黨的理論思想結晶,積蓄了強大的紅色文化精神動能。文化自信關乎用戶價值觀的塑造,檔案館應利用好紅色檔案資源,發揮好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領作用。
第一,做好紅色檔案故事素材的提取工作。講好紅色故事是厚植文化自信的生動途徑,紅色檔案內藏豐富的紅色故事素材,檔案工作者應充當好紅色故事的發現者、講述者與傳播者角色。檔案工作者應深入學習館藏紅色檔案相關知識,全面了解其歷史背景,培養敏銳的紅色素材洞察能力,將其轉化為動人的紅色故事以強化紅色檔案的文化教化效果,并構建起紅色故事全媒體傳播矩陣,使紅色文化得到廣泛傳播并深入人心。如岳西縣檔案館在充分挖掘館藏紅色檔案資源的基礎上組織撰寫了岳西紅色故事并連續發表于《安慶日報》,[13]其以故事育人為載體,充分彰顯了紅色檔案的文化育人功能。
第二,增強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能力。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了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14]文化自信作為一種精神力量,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物質載體呈現。文創產品作為中國文化自信“現代化”輸出的一種新方式,[15]應引起檔案機構的足夠重視。紅色檔案文創產品既要體現文化之“魂”,又要注重形式之“新”,在其開發過程中可在深入提取本地區特色紅色文化符號與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用戶的情緒價值與好奇心效應,如可與時下流行的盲盒相結合,推出系列盲盒手辦。此外,應做好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宣傳與推廣工作,打通國外市場,向世界彰顯中國文化自信。
2.用活紅色檔案資源,發揮文化教育功能。教育以文化傳承為使命,其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能夠在精神層面對用戶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幫助用戶對場景蘊含的文化內核獲得更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場景文化內涵的輸出可憑借教育實現。
第一,深化檔案館紅色研學旅行的教育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16]而研學旅行思潮在國內的興起為檔案館面向青少年開展紅色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檔案館應抓住機遇強化紅色研學基地的建設工作,重點應強化紅色研學旅行的教育功能,延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目前,部分檔案館的紅色研學課程仍以參觀展覽為主,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較為被動,效果欠佳。檔案館應在研學課程的形式上積極創新,如可采用“任務驅動型”模式,將學習清單劃分成不同的待解決任務,任務的難度應在符合參與研學學生年齡層的基礎上循序漸進;任務的設置應力求多樣,將參觀、游戲、體驗實踐、問題探究等環節穿插其中,以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還可組織分享交流會、研學作品展等活動,以對學生研學途中所學知識起到鞏固作用。為保證知識體系建構的完整性,紅色研學的課程設計應根據館藏紅色檔案的增加保持動態更新。
第二,利用檔案館網站打造紅色教育陣地。檔案館網站作為檔案館傳播檔案信息的重要平臺,是最大程度發揮紅色檔案資源教育價值的關鍵一環。國外檔案館網站教育資源的建設相對成熟,如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在其檔案館網站內部專門嵌入了教育版塊,將教育資源以在線課程、網絡研討會、數字檔案庫、檔案小游戲等形式提供。我國檔案館網站可借鑒其有益做法。其一,可設立專門的教育欄目,并在其中開設“紅色教育”分欄,在分欄中可嵌入紅色檔案專題數據庫、紅色在線課程、紅色論壇等板塊。其二,可定期邀請相關的檔案專家學者在檔案館網站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就館藏紅色檔案分專題開展研討,進行專業科普。其三,可依據館藏紅色檔案內容開發在線小游戲并嵌入檔案館網站之中,通過游戲的趣味性激發用戶思維的活躍性,從而強化用戶的知識接收能力。
(三)真實性維度下的路徑分析
文化場景的真實性強調用戶從文化場景中感知到、獲取到的身份認同感,其可通過提升用戶的場景文化參與感及強化場景中的情感敘事實現。
1.提升文化參與,實現身份溯源。檔案因其原始記錄性承載著“我們曾經是誰”的身份信息。[17]檔案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向用戶展現地區紅色文化的演進與發展,使用戶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與赤誠信仰,激發用戶的愛國熱情。
第一,推出多樣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檔案館所開展的紅色文化活動要有趣味性、知識性、互動性等特點,使其能夠充分調動用戶的參與感,觸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而強化用戶的公民身份感知。檔案館可在館內設置專門的紅色文化體驗空間,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化體驗活動,如紅色文創產品DIY、革命戰士家書誦讀活動等,傳遞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定期發布紅色檔案眾包項目。紅色檔案眾包實踐將用戶與紅色檔案資源相連接,使用戶在完成眾包任務的同時能夠直接感悟紅色精神,從而引起愛國情感共鳴。我國較具代表性的檔案眾包實踐包括上海圖書館的盛懷宣檔案抄錄項目、遼寧省檔案館網站的“社會檔案人項目”、沈陽市檔案館的家庭檔案網、中國人民大學的“我的北京記憶”網站等。[18]檔案館在設計紅色檔案眾包項目的過程中可借鑒其有益經驗,其中應特別注重用戶激勵機制、過程質量監管機制、用戶隱私保護機制等的建設,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其中。
2.注重情感敘事,強化身份認同。身份認同的建構需要情感因素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檔案敘事是指利用檔案來實現歷史的再現,檔案與敘事的結合能夠激發檔案的文化價值與情感釋放。[19]強化紅色檔案敘事的情感表達可有效觸發用戶的情感共鳴,推動紅色精神的傳遞,強化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
第一,紅色檔案的資源整合。全面完整的紅色檔案資源能夠為紅色檔案敘事情感的強化提供基礎支撐。當前,部分紅色檔案散存于民間及各類紅色教育基地中,造成檔案館紅色檔案敘事主題單元的割裂。為此,檔案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其一,應注重紅色檔案征集的宣傳工作,可利用微信、嗶哩嗶哩、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構建網絡宣傳矩陣,定期發布紅色檔案征集信息,征集信息除文字外還可采用微視頻等形式,以增強其感染力。同時,可借助社會力量,與各類機構、社會組織、社會知名人士等開展合作,利用其資源拓寬宣傳渠道。其二,應不斷創新紅色檔案的征集形式,可通過舉辦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增強民眾的捐贈意識,對捐贈者除證書外還可給予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獎勵。此外,可以在社會范圍招募檔案征集志愿者,擴大檔案征集的影響力,從而提高征集效率。其三,可加強與博物館、紀念館等機構的溝通合作,積極開發紅色資源數據庫共建項目,通過資源的整合,實現檔案館紅色檔案資源的動態補充。
第二,紅色檔案背景信息的挖掘。對紅色檔案背景信息的縱深挖掘能夠揭示不同紅色檔案之間隱含的內在聯系,構建出更完整的紅色檔案敘事,豐富愛國情感的表達。檔案館應加快館藏紅色檔案的數字化進程,并以此為基礎加強數字化紅色檔案的知識開發力度,“朝著更加細粒化的知識單元方向深化”[20]。利用聚集檢測等技術構建數據關聯網絡,通過檔案數據的關聯性匹配,補充、優化現有的紅色檔案敘事單元。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史研究分會“高校校史研究”課題“高校紅色紀念地與歷史檔案的保護及利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XS-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及參考文獻:
[1]伊部.國家檔案局印發《通知》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N].中國檔案報, 2021-07-29(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中辦國辦印發《“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EB/OL].[2023-05- 15].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 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3] [5] [7]SILVER D A, CLARK T N.Scenescapes: How Qualities of Place Shape Social Life[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6:29-69.
[4][6]齊驥,亓冉,克拉克.場景的“蜂鳴生產力”[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24-39.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EB/OL].[2023- 06- 10].https://www.saac.gov.cn/ daj/falv/202006/79ca4f151fde470c996bec0d50601505. shtml.
[9]向寧,黃后彪.視覺修辭在檔案展覽中的應用研究[J].檔案與建設,2021(10):55-57.
[10]THE NATIONAL ARCHIVES.Encoding the Archive [EB/OL]. [2023-06-01]. https : //www. nation? alarchives.gov.uk/about/visit- us/whats- on/exhibitions/ reencoding-the-archive/.
[11]周林興,張笑瑋.檔案游戲化開發:價值呈現、維度把握與路徑探析[J].北京檔案,2022(4):10-13.
[12]NATIONALARCHIVES.NationalArchives Hosts‘PuzzlingEvent[EB/OL].[2023- 06- 18].https:// www.archives.gov/news/articles/puzzling- event- heldat-the-national-archives.
[13]岳西網.岳西縣檔案館深挖細掘講好紅色檔案故事[EB / OL]. [2023-06-19]. http: // xianzhi. ahyx. gov.cn/dangan/2021/07/438133.html.
[14]中國政府網.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3-06-30].https://www. gov.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4316.htm.
[15]光明網.文化自信“現代化輸出”的新方式[EB/ OL]. [2023-06-20]. https: //news. gmw. cn/2022-02/ 08/content_35500606.htm.
[16]人民網.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新論)[EB/OL].[2023- 06- 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03485188134447400&wfr=spider&for=pc.
[17]閆靜.檔案與身份認同:后現代檔案學的當代焦點[J].山西檔案,2022(3):1.
[18]夏佳靜,陳建.探索與蛻變:中國檔案眾包實踐探析[J].山西檔案,2022(2):69-77.
[19]周林興,崔云萍.敘事視角下檔案文化傳播:價值、機理及路徑選擇[J].檔案管理,2021(1):36-38.
[20]王毅,魏扣.優化用戶體驗的數字檔案資源服務策略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7(1):64-69.
作者單位:1.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