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演化觀中的聲調類型:西南吳語案例*

2023-08-10 08:28:04朱曉農
語言科學 2023年4期

衣 莉 朱曉農

1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北京 100083

2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3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提要 文章根據一手錄音材料,從演化的角度來描寫、分析吳語西南部的婺州和處衢片45個方言點的聲調類型。西南吳語聲調和語音的最大特點是:發聲變化大而曲拱豐富。發聲變化大主要有兩點:有70%強的調系丟失了吳語最重要的氣聲特征,從而失去下域;有9個調系增生了假聲/張聲上域,占總數20%。曲拱豐富表現在:1)包括凹調、彎降和凸升的“拐調”特別多;2)新發現四種拐調調型:三種凹調和一種高凸升;3)作為極端例子,有兩個調系中存在四個凹調的對立。確定調型應按類型學標準,而不是以往的音位或區別特征標準。文章對類型學標準的權重問題也做了討論。

1 引言

本文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一個變異繁復的區域內的聲調類型。變異繁復不但表現在音高上,還體現在長度和由發聲態定義的聲域上,以及共變的聲韻母上。

西南吳語(簡稱“西吳”)指吳語西南部的婺州片和處衢片,后者下分龍衢、處州兩個小片(《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文中直接稱婺州、龍衢、處州,不強調片和小片的等級。西吳分布在浙江西南部的金華、衢州、麗水三個地區,以及毗鄰的溫州泰順、福建浦城、江西上饒。調查點共45個(詳見下頁圖1),婺州12個點,龍衢14個,處州19個,具體地點見下頁表1。方言點稱名用鄉鎮地名,如處州片青田縣王岙鄉舒橋村,文中稱為“王岙”;如果是市區或縣城,則稱市縣名,如“衢州城區/青田城區”等,聲調圖中省略“城區”字樣。如果加上“縣/市”,如“衢州市”“青田縣”,則包括城區及所轄鄉鎮。

圖1 西南吳語調查點圖例

圖2 [左]東陽龍山鳳8調;[右] 義烏稠江6調

圖3 [左] 浦江仙華7調;[右] 浦江城區6調

圖4 [左] 常山天馬8調;[右] 江山四都8調

圖5 [左] 龍游湖鎮8調;[右] 開化華埠7調

圖6 [左起] 麗水雙域8調;縉云壺鎮雙域8調

圖7 [左]青田溫溪8調;[右]青田禎埠7調

表1 西南吳語調查點

本文使用的一手錄音材料,大部分是2010年在金華收集的,小部分是早先在當地錄制或后期補錄的。聲調數據經Log z-score標準化后畫在后文圖中,并用分域四度制標示其語音實現,即調值,放在花括弧中。分域四度制最初就是在研究吳語聲調時發展出來的(朱曉農 2006:170-171;朱曉農 2012),其基本思路是:發聲態是聲調的組成部分,發聲態不同會導致聲調性質迥異,所以一個語言中如果有不同的發聲態,需據此分出不同的聲域。發聲態分為六類14種,其中假聲、清洌聲、(1)清洌聲與傳統概念“清音”有相似處,但也有很大差別。首先,清洌聲是音節層面的概念,清音是聲母/輔音概念。即使指輔音,清洌聲還包括弱送態(定義為30ms

置于花括弧中的三域六度調值還無法直接進行跨語言或跨方言比較。跨語言或跨方言比較需要一個統一的度量衡制:普適調型庫。調型庫最初提出時(朱曉農和衣莉2011;Zhu和Yi 2012)只有十幾種調型,后根據新發現逐步增加到45種(朱曉農 2014)、50種(朱曉農 2018:140-141)。本文又新添8種(表2中標星號),包括5種凹調:高凹型 |535|,下域氣聲后凹型 |412| 和兩折型 |3131|,低凹型{323}和下域氣聲低凹型{212};央(高)凸升 |354|(vs中凸升 |243|);央高 |55|和央低 |33|(央平型由原來的一個央中 |44| 分拆為兩個)。表2給出全部57種調型廣義,常域長調19種是基元調型,即只考慮音高拱形的狹義調型;其中最常見的不過十一、二種。西吳中測到的海量調值,都可以也需要據此定型,表2中點灰的代碼就是所有出現在西吳中的調型。普適調型庫中的西吳聲調如表2所示。(3)下劃實線表示短調,虛線是介于長和短之間的央調。虛實線并用表示兩種情況都已發現,但不造成對立。如果不是后凹,一個凹調就記作底伏低凹{323},一般有前凹變體。下域203是嘎裂凹調,寄放于此。由于“央”留給了長度,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再用“前央后”的“央凹調”,而稱“低凹調”。

表2 普適調型庫中的西吳聲調

調型是聲調類型學中的基本概念,它由三項特征來定義(朱曉農 2018:140-141):有經驗基礎,有對立,調型庫具有充要性。調型不同于調位,調位是屬于個別語言的抽象單位;也不同于“拱形/拱度”(contour,我們不用“調形”這個易混的詞),拱度加高度構成狹義調型或音高類型。廣義調型還包括長度和聲域。調型如“純低調”“后凸升”用兩條直線中的代碼來表示,如|22|代表常域純低調,|342|代表中彎降。表2最右欄放在花括弧中的是調值,如{32/23/323},它們都是純低型|22|的語音變體。本文對調查點的聲調描寫先用調值,這些語音實現最后要在調型庫中定位即歸類。

2 雙域調系:吳語常態格局

出現在常域和下域兩個聲域的(簡稱“常下雙域”)調系按說是吳語常態,從來源看,清音陰調在常域(清洌聲為主,張聲作為變體),濁音陽調在下域(氣聲為主,常態帶聲為變體)。但由于氣聲消失,在本文45個點中,對應陰陽調的常下雙域方言點只剩下13個(本節12個,下節1個),其余32點都發生了氣聲衰減及后續假聲增生等現象。西吳還有很多入聲舒化為央調或長調。因此下文用的“陰平”“陽入”等傳統調名只表示來源調類,不蘊涵清音、濁流、短促等語音性質。

2.1 婺州

先來看婺州片中的4個常下雙域調系。東陽龍山鳳8個聲調,常域4調:陰平中升{24},陰上低平{33},陰去高降{52}。陰入開始舒化,2/3例字為央低{33},1/3為喉堵尾短降{42}。單從時長看,陰入{33}(203ms)還稍長于陰去幾毫秒,但與陰上{33} (302ms) 長度之比為央vs長的2∶3比例,是央低與長低平的對立。弛聲下域4調:陽上高彎降{342}。陽去高升{24},有后凸升{243}變體。凸點的滑動會造成升降互變(詳見第5.1節)。陽平和陽入都實現為凹拱,也是長凹 vs 低凹的對立,兩者正在合并中。陽平游移于后凹{412}(2/3的例字)與低凹{313}之間,大部分例字凹點處伴有嘎裂。陽入為弛聲低凹調{323},少量后凹。義烏稠江6個聲調,陰陽入分別并入陰陽上。常域3個聲調:陰平低平{33},陰上中降{42},陰去高平{55}。下域弛聲3個聲調:陽平凹調{313},陽上彎降{341},陽去高升{14}。部分端/幫母變鼻音(燈丁),部分沒變(東刀都低疤/邊),見第5.2節。

浦江仙華7個聲調,陽入舒化并入陽上。常域調4個:陰平中降{42},陰上高降{53},陰去低平{33},陰入舒化為后凹調{423}。下域弛聲調3個:陽平后凹{312},有一個中降變體{31}(圖中綠點線);陽上彎降{342};陽去低升{13},有一中平變體{33}(紅點線)。仙華的一個特點是常下域各有一個后凹調。浦江城區變化更快,只剩下三常三下6個聲調:仙華的兩個常域降調在城區合并為一。還有兩個可忽略的小區別:城區陽平是低凹{212},陽去是高升{24}。

2.2 龍衢

龍衢片有4個常下雙域調系,前三個都很整齊地保留著陰陽調對應常下雙域的格局。

常山天馬8個聲調,四常四下。陰平低平{33},陰上高降{52},陰去凹調{323}。陰入喉塞短高{55}。弛聲下域陽平彎降{331}。陽上高升{14}。陽去凹調{303},凹點處基本上都有嘎裂。陽入喉塞短調{33}。江山四都8個聲調,常域四個:陰平中平{44},陰上兩折調{3232},陰去高降{52},陰入喉塞短高{55}。下域陽平弛聲凹調{202},大部分例字凹點有嘎裂,調頭段(時長前20%)CPP與陰平有顯著差異(p<0.0001);陰去和陽去、陰入和陽入H值和CPP都有顯著差異。陽上中平{33}。陽去彎降{441}。陽入短高降,調尾喉堵{42}。

龍游湖鎮4常4下8個聲調。常域陰平低平{33},調尾張聲微升。陰上微升{45},陰去高彎降{552},陰入喉塞尾短高{55}。陰上和陰去帶有張聲。下域弛聲,陽平純低調{21},陽上高升{24},陽去高彎降{342},陽入喉塞尾短升{13}。開化華埠4常3下7個聲調,全濁上歸陽去,次濁上歸陰上。常域陰平低平{33},陰上高降{52},陰去中升{24},陰入喉塞短高{55}。下域陽平后凹{412},陽去凹調{324},陽入喉塞短升{13}。

2.3 處州

處州小片4個雙域調系,麗水“陰陽-常下”對應完整,其余三個點都有部分氣聲消失現象。

麗水城區4常4下8個聲調。常域陰平凹調{324},陰上高降{52},陰去高彎降{552}。陰入喉塞短高{55},部分字開始長化,少量字(“筆、一”)帶假聲。下域弛聲,陽平中降{31},陽上高降{42},陽去高彎降{341}。陽入已舒化,低凹調{313}。全濁上并入陰平,次濁上并入陽上。縉云壺鎮有兩位發言人,聲調格局基本相同,陽去氣聲消失,入聲舒化,5常3下8個長調。常域陰平中平{44}。陰上高降{52}。陰去高彎降{452}。陰入凹調{323},很多例字有嘎裂聲。陽去后凹調{523}。弛聲下域陽平兩折調{3232}(另一位發音人有兩折、低彎降{231}、后凸升{232}多種變體)。陽上高彎降{342},陽入凹調{213},以前凹為主,少量低凹拱,還有部分中升拱{13}。

青田溫溪5常3下8個聲調,陽入氣聲消失。常域陰平中降{42},陰上微升{34},陰去低平{33}。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低{34}。弛聲下域陽平彎降{441},陽上凹調{213},陽去低平{22}。全清變為內爆。青田禎埠4常3下7個聲調,陽上并入陰上。全清幫端母大多讀成鼻冠爆音。常域陰平高升{35}。上聲高彎降{552}。陰去低平{33}。陰入兩個變體,少數字保留喉塞短高調,大部分喉塞央調{22},開始長化。下域弛聲:陽平高彎降{341}。陽去低平{22},少數字(“大、陣”)弛聲不明顯,相當一部分字調尾喉塞引起基頻上挑。陽入央調{33}。

3 氣聲消失的單域

3.1 氣氣鏈

清濁音變有兩種(朱曉農2018:170)。漢語歷史上發生的以及現代方言中正在發生的清濁音變,絕大部分都屬于第II種清濁音變:氣聲-送氣來回鏈(氣氣鏈),圖8中右行是清化即氣聲消失,左行是濁化即氣聲增生。

圖8 清濁音變II:氣氣鏈(朱曉農 2018:170)

吳語以氣聲作為區域特征,但近幾十年來第II種濁音清化在多處發生,西吳尤甚,氣聲在消失,下域調在減少甚至消失(西吳還有另一種清濁音變,見第5.2節)。上一節中討論的雙域調系,有些調類如壺鎮陽去、溫溪陽入、禎埠陽上都已氣聲消失進入常域。下面來看具體過程。

3.2 氣聲消失的啟動:VOT見長

江山上余4常4下8個聲調。常域陰平中平{44},基頻有些自然下傾。陰上兩折調{3232},小部分字并入陰平。陰去高降{52}。陰入喉塞短高{55}。弛聲下域陽平凹調{303},基本上都帶嘎裂。陽上低平{22}。陽去高彎降{441}。陽入央調{33},調尾弱嘎裂或喉堵。圖9右是陽入“白”字的語圖,它正經歷氣聲向送氣的轉換,聲母ph有一段32毫秒的短而強的送氣段,按說應該濁音清化了,但實際上在元音段頭的前30毫秒處測得H值(=12)極高,說明是很強的氣聲,這是因為送氣侵入了元音段。可能這么說反了,是氣聲在逐漸脫離元音段形成送氣段,這是濁音清化II正在進行中,如圖9所示。

圖9 [左] 江山上余雙域8調;[右] “白”,弱送態(VOT=32)+氣聲元音

圖10給出來自四個陽調的6個例字,都有強氣聲感,又有送氣段(VOT),從左到右逐漸增長:前兩個送氣段16/26ms屬于不送態,中間三個送氣段35/45/55ms屬于弱送態,最后一個75ms屬于送氣態,見證了氣聲漸變為清送氣的過程。

圖10 江山上余氣聲消失的過程 [左起] 16洞3b 26讀4b 35斷2b 45薄4b 55圖1b 75杜2b

上余8調仍保留4常4下雙域格局,但氣聲消失過程啟動了,這是走向單域調的第一步。繼續這個過程,則到達“近似消氣”階段。

3.3 “近似消氣”的準單域

“近似消氣”指調系中已無系統氣聲,氣聲消失接近于完成,但還有零星殘余如以下三種情況:或聲學參數仍有區別,或聽感上還有蜂音感,或有個氣聲變體。這些調系不分域。

1)青田王岙6個聲調,上聲合并、去聲合并。陰平凹調{323},大多有嘎裂或弱僵。陽平中降{42}。上聲高彎降{452}。去聲低平{33}。兩個入聲一高一央調{55/44},基頻呈降勢。陰入有個變體:近半字舒化為高升{35}。弛聲表現兩可,表現在兩方面:1)濁聲母分化,如陽去“大”仍有弛聲,“共”清化變為送氣態,“度”介于兩者之間,“洞敗”變為內爆音。(4)可能是先清化再內爆,即第5.2節講的第I種清濁音變圈的外圈變化(朱曉農 2018:170),不太可能內圈變化,因為長振聲吳音中罕見,而清化大面積發生。2)聽感上不明顯,但有兩組聲調的H值仍有顯著差異:陽平vs陰平(p=0.011, 單尾t-test),陽去vs陰去(p=0.028)。上面說“度”介于兩者之間就是這情況。

2)衢州城區7個常域調,濁上歸陽去。陰平中平{44},陰上高降{52},陰去后凹調{523}。陽去凹調{323}。陰入喉塞短高{55},兩成字舒化。就H值和CPP而言,陽平與陰平,陽入與陰入都無顯著差別,但陽平有一半字,陽入有三、四成字仍有蜂音感,這應該是氣聲消失的最后階段。陽平中彎降{442};陽入喉塞短低{23},有微升感。常山招賢7個常域調,陽上大半歸陽去,小半歸陰上。陰平低平{33};陽平中彎降{342},聽感還有蜂音感,但H值和CPP與陰平均無顯著差別。陰上高降{53},陰去后凹{523},陽去低凹{323}。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低{33},有微升感,如圖11所示。

圖11 [左起] 王岙6調,衢州7調,招賢7調,橫店7調,開化7調

東陽橫店上述兩種情況都有。橫店有7個常域調,陽上分化,次濁上歸陰上,全濁上一半歸陽去,一半歸陰去。陽平氣聲聽感不明顯,但H值仍有差別;陽去某些字(“洞、陣、大、害、帽、賣”)有蜂音感,但陽去H均值與陰去無差別。陰平高升{35},陽平低凹{324}。陰上高凹{435}。陰去高降{52},陽去高凸升{253}。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后凹{423}。

3)開化城區7個常域調,陰平中平{44}。陰上高降{53},陽上高凹{434}。陰去后凹{523}。陽去低凹{323},無氣聲感,但H值仍較大。陰入喉塞短高{55},部分字(“黑、急、腳、切、滴”)舒化并入陰平。陽入喉堵短低{33},少數字(“毒、熟、別”)仍有氣聲,三成字舒化。陽平分化,2/3例字氣聲消失,變為前凹{324},1/3殘留氣聲及降拱,記為高彎降{341},可看成一個調位變體。開化的一個特點是四凹對立。

上述調系處于雙域過渡到單域的最后階段,處理為單域是看到它們下一步演化的趨勢。

3.4 單域調系

近似消氣再進一步就是氣聲消失,即使有也是隨機出現。此時下域完全消失,成為單域調系。

單域八調(入聲沒舒化)有6個點。龍游縣城陰平中平{44},陽平中降{42}。陰上微升{45},陽上(及個別陰上字“島、古”)后凹調{423},絕大部分字凹點處有嘎裂。陰去高降{52},有張聲感。陽去中彎降{342}(小部分字并入陰去)。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低{33}。上饒在江西境內,處于吳語區西南角,常域8調:陰平中平{44},陽平弱化后凹調{523}。陰上高降{52},陽上中彎降{342}。陰去低平{33},陽去純低調|22|。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低{22}。武義泉溪常域8調:陰平中升{24},陽平長低凹{324},同時與陽上高凹{434}和陽入低凹{323}對立。陰上中平{44}。陰去高降{52},陽去中彎降{342}。陰入喉塞短高{55},個別字有假聲感。宣平柳城常域8調:陰平凹調{323},陽平中降{42}。陰上中平{44},陽上低平{33}。陰去高彎降{552},陽去中彎降{342},個別字(“洞、樣、共”)還有蜂音感。

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升{13}。松陽城區常域8調。陽平中彎降{442}。陰上后凹{423},陽上低平{33}。陰去高升{35},陽去凹調{434}。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中{44}。松陽陰平聽感促化高平,調尾有喉堵,故基頻呈降形,記為央高調{55},與陰入對立。西吳中有促化形成的長度對立,見第3.5節。

縉云舒洪常域8調,入聲舒化。陰平中平{44},大部分字有喉塞尾,所以調尾上挑。陽平中凸升{243}(曲線看上去像兩折調)。陰上高彎降{553},調尾有一段均長85毫秒的嘎裂。陽上中彎降{442}。陰去是個迄今為止唯一的央高凸升 |354|(vs陽平),因時長較短(205ms),整個拱形沒有充分實現,曲線為{454}。陰上和陰去帶張聲。陽去凹調{424},一半多例字凹點有嘎裂。入聲都已舒化,陰入中降{42},陽入中升{24},有凹調變體。由于氣聲消失并舒化,8個清洌聲長調(三降三升一平一凹)都聚集在同一個常域中,造成很多少見的三個降調對立:中(直)降vs中彎降 {42∶442},高彎降vs中彎降{552∶442},高彎降縮短了常態發聲的時長、增添了嘎裂調尾段,同時還有張聲。三個升調中唯一一見的是央高vs長中兩個凸升對立{454∶243},中凸升又與中升對立{243∶24}。

單域七調有7個點。見下頁圖12。金華洋埠陽入舒化并入陽上。陰平高凹{434},與陽上低凹{323}對立。陽平后凹{523},陰上中微降{43}。陰去高降{52},陽去彎降{442}。陰入舒化為中平{44}。金華羅店陰陽上合并。陰平微升{45},陽平凹調{424}。上聲微降{54}。陰去高彎降{452},有個高平{455}變體。陽去中凸升{243},有個中升變體{24}。陰入喉塞短低{33},陽入舒化為后凹調{423}。蘭溪梅江濁上歸陰去。陰平低平{33},陽平純低調{32}。陰上中平{44}。陰去高降{53},陽去微升{34}。陰入喉塞短高{55},聽感稍升。陽入短降{42}。幫端母除個別(“刀”)外,都變為鼻音m/n。慶元城區和慶元荷地都是7個常域調,調型也基本相同。上聲合并,為低平調{33}。陰平凹調{324},有一些升調變體。陽平高降{52}。陰去純低調{22},陽去中降{42}。陰入荷地喉塞短高{55},城區喉塞短中{44}。陽入荷地喉堵短低{33},因為有喉堵,基頻顯得下降;城區喉堵更明顯,是個短降{42}。青田城區發音人Z上聲合并,為高彎降{552}。陰平高升{35},陽平中彎降{342},另有后凸升變體。陰去低平{33},陽去純低調{22}。陰入喉塞短降{53},另有個短升變體{34}。陽入喉塞短低{33}。青田還有一位發音人Y大體相同,有些變體見§5.1。泰順司前7個聲調,陽上分化,次濁上歸陰上,全濁上大半歸陰平,部分歸陰去。陰平純低調{22},陽平中降{42}。陰上微升{45}。陰去中升{24}。陽去凹調{323},部分字還有蜂音感。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開始舒化,為央低平{33}。

圖12 單域調系,[左起] 八調系統:龍游、上饒、泉溪;七調系統:洋埠、羅店(李德超的數據)、梅江、慶元、荷地、青田;六調系統:東陽、永康、磐安(方前)

圖13 [左起] 慶元合湖8調,龍泉查田7調

圖14 [上] 上域;[下] 常域。[從左到右] 龍游塔石,浦城,龍泉龍淵,龍泉鳳鳴,遂昌石練

單域六調系統有3個:東陽城區陰陽入舒化,分別并入陰上和陽平。陰平微升{34},陽平純低調{32}。陰上低平{33},陽上中降{42}。陰去高降{52}。陽去有中凸升{243}和中彎降{342}兩個變體(像是從西邊的升調變為磐安彎降的過渡狀態)。永康城區陰陽入舒化,分別并入陰陽上。陰平中平{44},陽平低平{33}。陰上中降{42},陽上純低調{32}。陰去高平{55},有些字有張聲感。陽去中升{24}。磐安城區和東陽一樣,陰陽入分別并入陰上和陽平。陰平高升{35},陽平凹調{323}。陰上中平{44},陽上低平{33}。陰去高降{52},陽去中彎降{342}。附帶說一下,磐安縣城話屬于婺州片,但縣東部的方前鎮話屬于臺州片(朱曉農 2006:122-129)。方前鎮原屬天臺縣,1939年磐安設縣始劃入,地理上它處于大盤嶺東麓,而磐安縣境大部在西麓。方前話具有臺州片上聲嘎裂凹調、陰陽分域等特征,與天臺話認同度極高。

單域調系出現后,尤其是入聲再舒化,會造成常域擁擠。此時有可能調類合并,也可能發展出新的區別特征,如長度變異(見第3.5節),或發聲態變異并增生新調域(見第4節)。

3.5 長度變異的單域調系:央 vs 長

長度分短、央、長三度(朱曉農等2008)。央調有區別性較少見,不過在舒化過程中它是必然一環。

慶元合湖氣聲消失,入聲舒化,所以是8個常域長調。平上去三聲都呈現陰低陽高格局(陽去前部高于陰去,陰去調尾高)。陰上和陽上分別是中降{42}和高降{52}。陰去高升{25},陽去中平{44}。陰入微升{45},已長化(個別字仍為短調),但喉塞尾仍可聞。陽入低平{33}。這位合湖女發音人的陰陽平發生“舒聲促化”,調尾有喉堵縮短了時長,有緊喉感。陽平央高平{55}。陰平央調{44/33},處于中平到低平的交界處,以央調和喉堵來區別陽去{44}和陽入{33}。這種以縮短時長的方法來區分平調,類似于臨高語(王文敏和朱曉農2020)。

龍泉查田7個常域調,陰陽上合并。陰平和合湖一樣,是個喉堵尾央中調{44},原因亦相同,用以區別中平陰去{44}。陽平中降{42},與上聲高降{52}對立。陰去{44}和陽去{33}聽感都是平調,調尾微升主要由喉塞尾引起。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開始長化,是個央低調{33},與陽去{33}構成對立。所以,查田有兩對長vs 央的平調對立,還有兩個央平的對立。

4 假/張聲突變引發上域

有9個調系增生了假聲/張聲上域。

龍游塔石8個聲調,弛聲衰減,增生假聲,陰去為上域高平{66}。其余7個常域調:陰平中平{44}。陽平中降{42},個別字有蜂音感。陰上中微升{45},帶有張聲。陽上凹調{323}。陽去高升{35}。陰入喉塞短高{55}。陽入喉塞短低{23},有近四成例字舒化并入陽上。陰陽入都開始長化,完全舒化后可能會分別并入陰陽上。福建浦城7個聲調,陰陽入合并,全濁上并入陽去,次濁上(加上全濁上“弟舅”,可能是小稱)自成一個陽上,假聲例字稍多于張聲,為上域央高調{66}。常域陰平高升{25}。陽平凹調{213},少數字有蜂音感。陰上中平{44},陽去低平{33}。入聲央降{42}。陰去{434}和陽平{213}這對凹調有三重差別,調型定位涉及標準運用的先后問題,見第6.4節。

龍泉的龍淵和鳳鳴調系格局基本相同,上域1個常域6個,共7個調,陰陽上合并。上域陰去高升{35},一半例字假聲,一半例字張聲。常域陰平嘎裂凹調{303},陽平純低調{32}。上聲高降{52}。陽去高升{25},鳳鳴另有一個凹調變體。陰入張聲短高{55},有進入上域的趨勢。陽入喉塞短低{33},有微升感。遂昌石練常域7個上域1個,共8個聲調。陰入部分字(“黑、腳、福、滴、剝”)舒化,近2/3例字為上域張聲短高{66},部分字(“尺、且、筆”)有假聲感。常域陰平高升{35}。陽平中平{44},陰上高平{55},兩者基頻有自然下傾。陰上部分字有張聲感,有高化進入上域趨勢。陽上中升{24},有凹調變體。陰去低平{33},陽去中降{42}。陽入喉塞短升{34}。

開化馬金8個聲調,氣聲系統性差別消失(陽平極個別“床、窮”還有蜂音感),但發展出一個假聲上域。上域2個聲調:陰去高平{66},陽去高升{46}。常域6個聲調:陰平中平{44}。陽平凹調{323},陰上高凹調{434},這樣高低對立的兩個凹調極罕見。陽上高升{35},少量字歸陰上。陽去分化,作為調位的一半例字(“渡、洞、樣、度、用”)增生假聲而進入上域,另一半留在常域并入陽上。陰入舒化為后凹調,調干因漏氣而基頻缺失{402}。陽入喉塞短高{55}。這位發音人低頻區聲帶松弛,漏氣明顯,常貫穿整個音節。如圖15中陽平“爬”,把調干中段的聲波拉大可看到很多表示漏氣的小毛刺。原來以為是氣聲消失后變為強清送氣,使得陽平和部分原陽上字有漏氣感,但因為不涉及氣聲消失的陰入的低頻區也漏氣,所以是發音人的個人特點。

圖15 [左起] 開化馬金8調;爬 phi?1b;前圖點亮處放大;鐵thie4a

圖16 雙域8調,[左] 衢州峽川;[右] 衢州航埠

衢州的峽川和航埠都是8個聲調,都增生了上域。峽川8個聲調。上域2調:陰上高升調{36},一半例字有假聲;陰去張聲高降{63}。常域6調:陰平中平{44}。陽平純低調{22}(有一半例字有明顯氣聲,但主要在后半部,似為個人特點)。陽上凹調{424}。陽去高彎降{442},部分字(“洞、共、害、漏”)并入陰去。陰入張聲喉塞短高調{55},有趨向上域之勢,少量字(“腳、鴨”)舒化并入陰平。陽入喉堵短調{33},個別字(“藥、肉”)開始長化。航埠3個上域5個常域,共8個調。上域3調均有假聲感:陰上高升{36},有張聲喉塞尾,部分字(“短、比”)有假聲感。陰去高平{66},部分字(“蓋、變”)有假聲感;陰入短高{66},部分字(“尺、切、鐵”)有假聲感。陰去和陰入都有部分字(“凍、去、糞”/“得、一”)為常態發聲,音高和時長還在攀高(和縮短)過程中(常域圖中箭頭線/圓頭點線)。常域陰平中平{44},陽平凹調{323}。陽上中彎降{342},陽去高平{55}。陽入喉塞短調{33}。航埠陽調氣聲聽感不明顯,但H值與陰調有顯著差別,與第3.3節中第一種“近似消氣”王岙例相似。

云和城關8個聲調。氣聲消失,增生假聲。上域2調:陰去假聲高升{46};陰入短降{64},以張聲為主,少數字有假聲感。常域6調:陰平高升{35},近半字為前凹變體。陰上中降{42},陽上低平{33}。陽去中平{44},個別字(“陣、害、敗”)并入上域陰去。陽入2/3的例字舒化并入陽去,其余為一喉塞短低{33}。陽平要多說幾句,它大部分例字調尾有嘎裂聲(見圖17右),前半段完整基頻的均長只有154毫秒。它跟上聲中降的對立,有兩種處理方案:

圖17 [左1-3] 云和8調;[右] 陽平僵聲尾例字

圖18 龍山鳳的陽去例字:“大、洞、共、樣”

圖19 青田游移于彎降和后凸升之間的兩個聲調,[左] 發音人Z的陽平變體,[右] Y的上聲變體

1)設立一個下域嘎裂降調{30} vs 清洌聲降調{41},如圖17左3;

2)處理為僵聲vs 長中降:{42∶42},類似于第3.5節的長度變異調系。

第一種方案增設下域是類型學的標準做法,不過有兩個理由暫時不加考慮:第一,嘎裂聲是各地最容易出現的低頻伴隨特征,也是個人最容易出現的隨機現象,所以需要更多的發音人才能確定增設。第二,這種三域鼎立吳語中還是第一次碰到,從區域類型學來說,要這么處理需要理由更強。

5 其他變異

聲素(phonationals,Zhu 2017)系統下轄14種發聲態,2種超發聲態:長度和音高(朱曉農2014)。前文第3.5節討論了長度變異的單域調系,本節來看音高和內爆音(屬于張聲)引起的聲調變化。

5.1 凸點滑動造成升降互變

上文(第2節)在討論東陽龍山鳳和青田城關時提到高彎降和后凸升之間的自由變異,彎降和后凸升有兩個區別:1)彎降凸點在50%時點或其前,后凸升在之后;2)彎降起點一般比終點高,后凸升大多起點比終點低。龍山鳳的陽去下域高升{24},有后凸升{243}和高彎降{342}的變體,圖 18從左到右四個例字,顯示了一種“凸點左滑”的聲調演變過程,最左的“大”是個升調,然后凸點逐漸左移變為后凸升,“洞”凸點左滑至約70%的同化時點上,然后“共”凸點左滑至約50-60%的時點上,最后變為彎降“樣”,凸點左滑至近30%的時點上。凸點左滑是從升調經后凸升到彎降的演化過程。

青田發音人Z的陽平游移于彎降{342}和后凸升{243}之間:47%的例字凸點在40%和50%的時點處(彎降特征),53%的例字凸點處于60-70%時點處(后凸升特征)。青田發音人Y上聲亦如此,不過它更傾向于后凸升:25%例字凸點在50%時點處(高彎降),大部分例字凸點在60-80%處(后凸升),但特征兼有的情況是,凸點在60%時點處(后凸升特征)的曲線,其起點高于終點,這是彎降的特征。

此外,東陽陽去、浦江仙華陽上等都是彎降{342},并有后凸升{243}變體。

朱曉農(2010a:77;2010b)預期中古濁上變去,是一個凸點右滑的過程,后為李德超(2015)用浙南語料加以證實。本文提供了更多類似的凸點滑動變異,可見這是個常見的升降互變機制:凸點左滑是降變升,凸點右滑是升變降。

5.2 第I種清濁音變圈

圖20左是涉及“清洌聲>張聲>內爆音>鼻爆音>響音>振聲”的第I種清濁互變的演化圈(朱曉農2018:170)。西吳中就存在這樣一個音變圈:始于清不送氣如端母t,“硬化”為吳語中特有的前喉塞張聲t,然后變為內爆音,再經過鼻爆音nd變為響音 n/l,個別字更進一步變為常態帶聲d或濁氣態d。傅國通等(1986)提到端母變為鼻音的現象。曹志耘(2002:30-31)非常詳細地列出五種情況:鼻音、邊音、“先喉濁塞音”(對應本文的內爆音)、“先鼻清塞音”(近似本文的鼻爆音)、濁塞音。本文還辨認出前喉塞張聲t和濁氣態d,并從演化角度把這些區域變異納入第I種清濁音變圈。

圖20 [左] 第I種清濁音變圈(據朱曉農2018:170);[右] 清濁綜合演化網(朱曉農2018:173)

這種情況在西吳婺州、處州、龍衢三片都很普遍,表3給出顯示演化階段性的一些例子。

表3 西南吳語的第I種清音濁化

6 討論與總結

6.1 調型定位

表4以“普適調型庫”為度量標準,為45個西吳調系的每個聲調歸類,確定它們所屬的調型。

表4 西南吳語調型(黑體為氣聲下域調,楷體為假聲上域調)

表5 西吳調系和調類數

6.2 平均調類數

西吳45個調系中有(準)單域調系23個(51.1%),占了一半強,上域與常域新組成雙域調系9個(20.0%),合計32個調系,即71.1%的調系發生了變化。未發生變化的原常域與下域組合的雙域調系只剩下13個,不到三成(28.9%)。23個(準)單域調系中共有164個聲調,平均每個調系7.13個;9個新雙域調系中共有69個聲調,平均每個調系7.67個。發生氣聲消失變化的共32個調系(71.1%),共有233個聲調,平均每個調系7.28個。13個原雙域調系共97個聲調,平均每個調系7.46個,高于(準)單域,但少于新雙域系統。氣聲消失結果,平均調類數稍有減少,主要是婺州的東陽、永康、義烏、磐安四個城區合并掉2個調類,只剩6個調類,拉低了(準)單域調系的平均調類數。新老全部雙域調系共22個,調類數166,平均7.55個。全部45個調系中共330個聲調,平均每個調系7.33個。這個均調數還是比較高的。

在氣聲消失和舒化后,婺州片的絕大部分點合并掉一個甚至兩個調類,但處衢片大多發展出長度對立或新的聲域對立。音高高度方面,吳語傳統上陰陽隨常氣發聲而分調,陰高而陽低,這清楚地反映在第2節的雙域調系格局中。氣聲消失打破了原有分布,極端的例子如慶元,每一對聲調都變成了陽高而陰低。

6.3 西吳U調和拱度分布

拱度方面和其他方言一樣,西吳也是降調出現頻率最高(25%),然后依次為平(19%)、凹(18%)、升(14%)、純低(4%);央短調占21%,見表6。西吳有個拱形特點是拐調或U-tone多,拐調包括凹調、凸升調、彎降調,也許還可包括“準U調”,即拐點在20%時長處、調頭有較大降幅的升調。拐調的概念可以成立是因為它是一個自然類,其成員常常互為自由變體(見第5.1節)。

表6 西吳拱形出現頻數和比例 (據表 3歸類而成)

從表6可以看到,西吳共有拐調99個,占全部調類數331的30%,這是其他方言中沒有的。本文新發現的8種調型,除去央高和央低,其余6種全是拐調:高凹 |535|,下域后凹 |412| 和兩折型 |3131|;低凹 {323}和下域低凹{323};高凸升 |354|。

高凹調:以往發現的凹調雖然有低{323},有高{434},但沒有對立(朱曉農等 2012)。西吳中發現多例高低凹對立,如圖21上排5例:洋埠、橫店、馬金、開化、泉溪。浦城也有高低凹同現,但還有其他區別,見下。

圖21 U調對立例

低凹調:與長凹調對立的例子如武義泉溪陽入低凹{324} vs陽平長凹{324}。與長凹調同現的也有幾處,但不是唯一對立。如浦城陽平長凹{323} vs 陰去低凹{434},后者同時為高凹,見第6.4節。東陽龍山鳳下域陽平{312} vs陽入{313},前者以后凹為主。

下域三個氣聲凹調——氣聲兩折調 |3131|:縉云壺鎮陽平是唯一一見的下域兩折調,壺鎮另一位發音人陽平有各種拐調變體。氣聲后凹 |412| 和氣聲低凹 |212| 同現于東陽龍山鳳,前者還見于浦江仙華。

高凸升:縉云舒洪有兩個引人注目的后凸升:陽平中凸升{243} vs陰去高凸升 |354|(因時長較短,實現為{454})。中凸升還有兩個曲線接近的聲調:準U調陽入中升{24}(同時有凹調變體),以及陽去凹調{323}。另外,東陽橫店有個很標準的高凸升(圖21上排),不過沒有對立的中凸升。如果沒有舒洪的對立凸升,橫店單個凸升就不分高低,只算后凸升。

拐調多的方言點如縉云壺鎮8調中有6個U調。拐調中以凹調為第一成員(占60%),凹調的極端對立例是四凹對立:壺鎮常域有低凹和后凹對立,下域有低凹和兩折對立。另外,開化也是四凹對立:高凹vs 低凹 vs 前凹vs 后凹。

6.4 類型學標準的權重

當多重區別同時出現時,我們得判斷哪個區別更重要。這是類型學中分類、歸類的權重標準,并不是音系內部的音位或區別特征標準,那是以某個特定音系的表達簡約性為首要標準的做法(Chao 1933;Wang 1967;Clements等 2011);也不是聽感的權重標準,后者需要專門的實驗。

先說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況:當音高區別無法表達時,只得考慮域度或長度。如高壩侗語五個平調,當然無法放在一個聲域內,所以得考慮聲域,把最高的假聲調分出去。

六類發聲態中有三類對于聲域設立最為重要:清洌聲、假聲、氣聲。清洌聲每個語言都有。當有明顯而系統的氣聲和假聲出現時,先考慮域度區別,如魚糧苗語六個平調,最低的兩個有明顯而系統的氣聲,最低那個有一半例字因嚴重氣聲而基頻消失,此時要先設立一個下域,把兩個氣聲調分出去放到下域去。魚糧同時也是個“無可奈何”案例,它的六個平調一定不能放在一個聲域內。另外三個發聲類,僵聲、張聲、振聲對于聲域設立不是必然的,所以要根據調系具體情況來定。

同域度內一對聲調如果同時有音高和時長區別,從類型學簡約性角度出發,也就是不增加維度的情況下,音高區別考慮優于時長區別。

浦城陰去{434}和陽平{213}這對凹調差別有:陰去較高較短,與陽平時長之比符合央調對長調2∶3的比例;凹點有可聞弱僵態。由于這個僵聲主要表現為弱僵態,只有個別字嘎裂,所以不是系統而明顯的發聲區別,可以暫不考慮。同一聲域內,音高區別優先于時長,所以我們先考慮這是一對高低凹調的對立,同時輔助以時長區別。

縉云舒洪有一對后凸升,陰去高凸升 |354| vs 陽平中凸升 |243|;高凸升因時長較短(203ms),語音實現不充分,調值為{454}。陽平時長366ms。兩者同時有時長區別,時長之比符合 2∶3的央調對長調的比例(實際上差別還要更大一些)。同樣,在同一個常域內,以簡約性原則,首先考慮音高維度,即高低凸升的對立,其次才是輔助的時長區別。

6.5 西吳聲調演化大勢

西南吳語的語音特征,一言以蔽之:發聲變動大而拐調多。發聲是音節特征,它的變化首先影響聲調,同時影響韻母,還影響聲母。所以,上面“一言”不僅僅指聲調特征,也是西吳的音節特征和語音特征。

吳語的總體特征主要是保留中古的“清洌聲/氣聲音節-清/濁聲母-陰/陽調-常域/下域”對立。西南吳語的演化較東南吳語(臺州、甌江片)和北吳太湖片為快,這表現在以下演化過程:1)保持原有陰陽雙域調系的不到三成,七成強的調系的陽調氣聲消失,導致下域消失;2)入聲舒化,由此引來常域舒聲調擁擠。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合并以減少對立的調類,如東陽和永康只剩下六個調類。或者作為補償,假/張聲出現引致上域增生。也可能引出更多的音高變異,使得用以區別的拐調增多。或促化,以增生央調來區別同拱形的長調。

氣聲消失從西吳整體看,發生在中、西、南部,保留或殘留氣聲的在北部到東部。分片來看,婺州南部和處衢大部(中到南部)氣聲消失。婺州北部(浦江、義烏、東陽)、龍衢北部(常山、開化、江山、衢州、龍游等)、處州東部(麗水、縉云、青田、泰順)大多保留或殘留氣聲。上域增生發生在處州中西部、龍衢北部。氣聲消失和假聲增生都是調類和詞匯擴散的漸變過程,假/張聲的增生以氣聲消失為前提。一般來說,以下三種環境有利于氣聲存古:1)僻遠地區,如西北部開化、常山、江山等地;2)靠近有氣聲的北吳東吳的地區,即西吳的東北到東部;3)鄉村比城區保守,如東陽城區全部氣聲消失,橫店鎮上“近似消氣”,龍山鳳村還保留常氣對立。不過這是一般情況,相反的鄉村創新也可看到,如衢州包括城區的三個點都“近似消氣”,而城區外的航埠、峽川鎮都增生了上域。

西吳的“濁音清化”不是簡單的帶聲變為不帶聲,它是發生在音節層面的氣聲消失,具體過程包括以下幾步:1)大量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氣聲消失,從聲母角度看即第II種濁音清化。這個過程一般是擦音清化在爆發音之前,這一點曹志耘(2002:25)已注意到。2)清化先后跟聲調的關系,主要不是與以往認為的調類相關,而是與音高有關。高調的氣聲容易先消失。高調氣聲消失后傾向于變為不送氣清音。隨后的低調氣聲消失后傾向于變為送氣清音。(6)有關原理見朱曉農(2010b)3)同時還有不送氣清爆音的濁化過程,即第1種清濁音變圈。由于這些都是漸變過程,中間各階段的殘留(自源層次)顯得異常凌亂而復雜。如要加以精確描寫,一要有“弱送”“弱弛”等發聲態概念,二要從演化角度來看這錯綜的區域分布,以及多頭緒的共時動態連續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av在线|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青青操国产视频| 色噜噜综合网|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无码电影|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v|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制服丝袜 91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色图久久|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成人|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欧美一级片在线|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伦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香蕉久久| 色有码无码视频| 朝桐光一区二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无码电影|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久久先锋资源|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性精品|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婷婷色狠狠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