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亞玲,王 慧,廉江平,李 茁,張 鵬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環(huán)孢素屬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作用于T 淋巴細 胞,臨床用于防治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應及多種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治療窗窄,個體化差異大,有效濃度接近于中毒濃度。故對環(huán)孢素進行治療藥物監(jiān)測(TDM)是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有效手段[1]。國內指南推薦,腎移植術后超過4個月患者的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應控制在80.0~250.0 ng/mL[2],臨床治療時醫(yī)師根據其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經驗性調整用藥劑量和頻率效果肯定,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調整后血藥濃度未達標的情況[3]。以群體藥代動力學(PK)模型為基礎開發(fā)的個體化軟件(簡稱JPKD 軟件)可利用Bayesian 反饋法預估患者的PK 參數,預測藥物的給藥方案和谷濃度[4]。據報道,JPKD軟件用于預測萬古霉素穩(wěn)態(tài)谷濃度的準確性優(yōu)于經驗性調整[5-6]。目前,使用JPKD軟件優(yōu)化腎移植患者環(huán)孢素個體化用藥的方案尚未見報道。本研究中通過分析腎移植患者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的監(jiān)測結果,探討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的影響因素,并重復測定患者的監(jiān)測數據,以評價JPKD 軟件的預測能力和適用性,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指導?,F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的腎移植術后4 個月住院患者口服環(huán)孢素并監(jiān)測血藥濃度的相關資料,包括患者基本資料(住院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年齡、體質量、科室、診斷、用藥診斷),環(huán)孢素的使用情況(用法用量、給藥頻次、起止時間、療程、住院時間、血藥濃度、是否合并用藥、合用藥品名稱、不良反應),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比率(Neut%)、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計數(PLT)],肝功能[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腎功能[肌酐(Cr)、尿素(UREA)、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排除病歷資料不全;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超出檢測上下限的病歷。
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EMIT)法測定環(huán)孢素的血藥濃度,檢測設備為西門子藥物濃度分析系統。其檢測原理為藥物與經葡萄糖- 6 磷酸脫氫酶酶標的該藥物競爭抗體結合位點,與抗體結合后,酶活性降低,可根據酶的活性來確定樣本中的環(huán)孢素濃度。
選擇環(huán)孢素,輸入患者的體質量、給藥劑量、給藥間隔時間、異體腎移植時間及初始藥物谷濃度,推算患者的PK參數,依據實際給藥方案,推算理論谷濃度。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多組間數據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參數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 線性回歸,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JPKD 軟件的預測能力采用權重偏差(WRES)評估,WRES(%)=(|預測濃度-實測濃度|)/ 實測濃度× 100%。當WRES < 30%時,認為預測能力良好。
共篩選1 347例患者,納入202例腎移植患者,共監(jiān)測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268例次。其中,男122例(60.40%),女80 例(39.60%);平均年齡(44.13 ± 10.88)歲。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達標(80.0~250.0 ng/mL)102 例次,達標率為38.06%;未達標166 例次,其中血藥濃度低于80.0 ng/mL的51例次,高于250.0 ng/mL的115例次。詳見表1。
表1 202例患者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分布(n=268)Tab.1 Distribution of cyclosporine blood concentration in 202 patients(n=268)
單因素分析:根據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監(jiān)測結果分為3組,即濃度低于治療窗(<80.0 ng/mL)組,處于治療窗范圍(80.0~250.0 ng/ mL)和高于治療窗(> 250.0 ng/ mL)組。根據各影響因素的范圍分為不同亞組,分別比較組間差異。結果顯示,年齡、用藥時長及RBC,Hb,ALT,TBiL,UREA,Cr,RBP,CysC 是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不達標的影響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影響單因素分析結果(%)Tab.2 Results of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yclosporine blood concentration(%)
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結果有統計學差異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Hb、ALT、TBiL是影響血藥濃度的主要因素。詳見表3。
表3 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影響多因素分析結果Tab.3 Results of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yclosporine blood concentration
在監(jiān)測的268例次血藥濃度中,篩選出重復測定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66 例次。使用JPKD 軟件,輸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首次監(jiān)測結果,計算出患者第2次監(jiān)測時的理論谷濃度,并與實際所測谷濃度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實測值的血藥濃度為(215.2 ± 130.5)ng/ mL,軟件預測的血藥濃度為(190.5 ± 98.1)ng/ mL。散點圖(圖1)提示,軟件預測值和實測值之間呈正相關。以實測濃度和預測濃度的平均值作為橫坐標,實測濃度和預測濃度的差作為縱坐標,并計算出差值的均值和差值95%的分布范圍,即一致性界限(差值的均值±1.96×標準差),繪制Bland-Altman圖(圖2)。在66個數據中,在一致性界 限范 圍(- 120.16,134.81)內的 有64 例 次(96.97%),其余數據都在一致性界限范圍內,表明JPKD 軟件預測的谷濃度和實際谷濃度具有一致性。根據Pearson 雙變量分析,預測值與實測值具有相關性(r= 0.53,P< 0.01)。經計算,WRES < 30%的有38 例次,說明57.58%的患者使用JPKD軟件預測情況良好。
圖1 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預測值和實測值散點圖Fig.1 Scatter plot of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cyclosporine blood concentration
圖2 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預測值和實測值的Bland-Altman圖Fig.2 Bland - Altman plot of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cyclosporine blood concentration
根據軟件的預測情況,將66 例次患者分為WRES ≥30%(28 例次)和WRES<30%(38 例次),對可能影響預測結果的潛在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由表4 可知,年齡、Cr、ALT 是JPKD 軟件準確性影響的影響因素(P<0.05)。
表4 JPKD軟件準確性影響單因素分析結果(±s)Tab.4 Results of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JPKD software(±s)
表4 JPKD軟件準確性影響單因素分析結果(±s)Tab.4 Results of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JPKD software(±s)
P值0.027 0.002 0.039影響因素年齡(歲)Cr(μmol/L)ALT(U/L)WRES ≥30%62.3±17.3 116.8±68.7 82.6±120.9 WRES<30%57.6±20.4 80.3±107.5 43.1±50.1
由表1可知,我院腎移植患者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達標率為38.06%,與文獻[2]報道一致,提示存在用藥不合理現象。其中,42.91%的患者的血藥濃度高于目標上限,說明部分腎移植患者在給予常規(guī)劑量環(huán)孢素時血藥濃度易超標,增加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用藥時長、RBC、Hb、ALT、TBiL、UREA、Cr、RBP、CysC 是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不達標的影響因素。與>65歲患者相比,≤65歲者血藥濃度易高出正常范圍(≤65 歲的血藥濃度均值為203.0 ng/mL,>65歲的均值為135.2 ng/mL)??梢?,不同年齡患者的血藥濃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所納入人群的結構有關,≤65 歲的占90.70%,> 65 歲僅占9.30%。王超[7]的研究同樣表明年齡對腎移植患者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影響有統計學意義。
環(huán)孢素主要經肝臟代謝,僅6%經腎臟排泄,肝功能異??赡苤缕浯x減慢,造成在體內蓄積而致血藥濃度升高;同時,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過高對肝臟也會造成損傷,使肝功能受損更嚴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8-9]。文獻[10-11]報道,腎功能異常也會造成血藥濃度升高,腎功能異?;颊叩母呙芏戎鞍缀脱毎热葜递^低,影響藥物結合,導致血中游離的環(huán)孢素增加,進而對腎臟造成損害。環(huán)孢素廣泛分布于血液中,吸收后60%~70%被紅細胞攝取,30%結合于血漿蛋白和其他蛋白,腎移植患者短期內促紅細胞生長素達不到正常水平。故Hb 和RBC 減少可能會導致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降低。有研究認為,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與RBC 呈正相關,原因可能為RBC影響環(huán)孢素的體內分布[12]。
多因素Logsi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Hb、ALT、TBiL 是影響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最主要的因素。腎移植患者在使用環(huán)孢素時應密切關注年齡、Hb和肝功能。
采用JPKD 軟件計算66 例次重復測定患者的理論血藥濃度,與實測值進行對比。結果實測血藥濃度為(215.2 ± 100.5)ng/ mL,軟 件預 測 的血 藥 濃 度 為(190.5 ± 92.1)ng/ mL。根據散點圖提示,軟件預測值與實測值呈正相關。據報道,JPKD軟件用于預測萬古霉素血藥濃度時,預測值和實測值呈正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Bland-Altman 圖可知,66 個數據中,95%的數據都在一致性界限范圍內,表明JPKD 軟件預測谷濃度和實際谷濃度具有一致性。Pearson雙變量分析結果顯示,預測值與實測值具有相關性(r= 0.53,P< 0.01)。陳晨等[13]運用JPKD 軟件預測他克莫司血藥濃度的結果顯示,預測值與實測值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準確度欠佳,認為性別、身高、紅細胞比容低、CYP3A5 基因及合用藥物是影響預測結果的因素。據報道,采用JPKD 軟件預測萬古霉素血藥濃度時預測值和實測值具有顯著相關性[4-5,14]。本研究中通過WRES 評估JPKD 軟件的預測能力,其中WRES<30%的有38例次(57.58%),說明部分患者使用JPKD 軟件預測情況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使用JPKD 軟件預測準確度欠佳。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Cr、ALT是JPKD軟件預測結果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顯示,臨床實踐中部分高齡患者存在依從性差、服藥時間不規(guī)律、醫(yī)護人員采樣時間不規(guī)范,導致軟件預測結果偏差。Cr 和ALT 水平的變化影響軟件的預測能力,推測可能為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了肝功能損傷和腎功能損傷,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進而影響軟件的預測結果。陸灝迪等[15]認為,樣本抽樣時間、ALB 水平、Cr、年齡、肝功能等造成JPKD 軟件預測準確性欠佳,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故對于部分患者來說,JPKD軟件能較好地預測環(huán)孢素的血藥濃度。但本研究中納入樣本量較少,還需大樣本量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患者年齡、Hb,ALT,TBiL 是影響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的主要因素。對于部分患者,JPKD軟件能較好預測環(huán)孢素的血藥濃度,可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一定參考;但對于用藥不規(guī)范、用藥依從性差、用藥過程中出現了肝功能和腎功能損傷的患者,預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臨床實踐中,需密切關注此類患者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的達標率,保證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