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虹,張 艷,陳 芳,王 林,蔡桂敏,貝 寧
(海南省干部療養院·海南省老年病醫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導致心肌嚴重缺血而發生的系列臨床綜合征,分為非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與不穩定型心絞痛(UA)等[1-2]。ACS 好發于老年群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我國ACS 發病率逐漸升高。據統計,高齡ACS 患者發生率為30.5%,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ACS 的藥物治療以他汀類藥物為主,可調節脂質代謝,維持機體代謝平衡,通過改善血管粥樣斑塊,抑制病情惡化[4-5]。本研究中探討了尼可地爾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ACS 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及血管內皮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ACC)/ 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臟介入手術臨床資質(2007 年修訂版)》中ACS 的診斷標準[6];經冠狀動脈造影、血生化檢測等檢查確診;對本研究擬用藥物不過敏;年齡≥60歲;臨床資料完整。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為倫〔2020〕07 號),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治療前2個月內有他汀類藥物治療史;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功能異常;合并腫瘤或精神疾病;6 個月內有重大外傷或手術治療史;依從性差,或無法如期完成治療。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我院內科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老年ACS 患者120 例,根據用藥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57 例)和觀察組(6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所有患者均予基礎治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次75 mg,每日1 次)+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每次5 000 U,每日1 次);根據患者病癥差異,分別予氯吡格雷、普萘洛爾及硝酸甘油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片(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58,規格為每片按C22H28FN3O6S 計10 mg)口服,每次20 mg,每日睡前1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予尼可地爾片(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197,規格為每片5 mg)口服,每次20 mg,每日睡前1次。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觀察指標:取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各12 mL,離心(轉速為3 5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80 ℃保存,待檢。1)取1/ 3 上清液,通過ChemDia 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德夏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檢測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2)取剩余上清液,均分為2 份,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內皮素-1(ET-1)水平。3)利用FDC6100 型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進行多普勒超聲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冠狀動脈微循環抵抗指數(IMR)、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指數(CFR)。4)記錄治療期間患者發生的惡心、厭食等不良預后事件發生情況。
療效判定:顯效,心電圖檢查指標正常,心絞痛分級降低2 級及以上,無發作或發作頻次減少80%及以上;有效,心電圖檢查指標有改善,心絞痛分級降低至少1 級,發作頻次減少50%~79%;無效,心電圖檢查指標無明顯改變或加重,心絞痛分級無變化或升高,發作頻次減少低于50%或有所增加。總有效=顯效+有效。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符合正態性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發生惡心、厭食4例(7.02%),觀察組發生6 例(9.52%),組間無顯著差異(χ2=0.027,P= 0.869);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余結果見表2至表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表3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lipi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表3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mmol/L)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lipi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 0.05。表4和表5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 (for Tab.3 - 5).
組別對照組(n=57)觀察組(n=63)t值P值TG治療前2.39±0.65 2.34±0.69 0.407 0.684治療后5.81±0.65*5.10±0.52*6.636<0.001治療后2.11±0.54*1.91±0.51*2.086 0.039 TC治療前6.61±0.90 6.54±0.92 4.205 0.675
表4 兩組患者VEGF和ET-1水平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VEGF and ET-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患者VEGF和ET-1水平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VEGF and ET-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對照組(n=57)觀察組(n=63)t值P值VEGF(pg/mL)治療前325.57±21.42 325.19±20.87 0.098 0.922治療后56.87±7.15*43.70±5.88*11.061<0.001治療后401.47±32.87*468.32±28.15*11.997<0.001 ET-1(ng/mL)治療前63.51±13.04 62.72±15.43 0.301 0.764
表5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功能比較(±s)Tab.5 Comparison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5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功能比較(±s)Tab.5 Comparison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IMR治療前23.49±5.93 23.64±5.42 0.145 0.885 CFR治療前1.29±0.32 1.31±0.35 0.326 0.745治療后29.87±6.16*26.80±5.97*2.771 0.007對照組(n=57)觀察組(n=63)t值P值治療后1.89±0.44*2.23±0.51*3.891<0.001
ACS 的主要臨床治療手段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且已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7]。但PCI在手術期間對患者冠狀動脈產生一定程度的機械損傷,釋放活性物質導致血管收縮或炎癥發生,出現內皮因子表達失衡,發生內皮功能障礙[8-9]。ACS 主要表現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的不穩定性是ACS 發病的決定性因素[10]。ACS 發生機制非常復雜,包括脂質代謝、冠狀動脈微循環及內皮因子表達等[11-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李娜等[14]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TC 和TG 高水平表達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5]。瑞舒伐他汀作為羥甲基- 戊二酸單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調節患者血清膽固醇的效果顯著[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TG,TC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血脂調節作用更顯著。分析原因,尼可地爾發揮血管擴張作用,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血液高黏狀態、脂質代謝[18]。有研究發現,ET-1 在機體中高水平表達可起到抗感染及心臟保護作用,但同時也可通過影響內皮功能正向反饋作用于動脈粥樣硬化,促使ACS 發生[19]。VEGF 的主要作用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同時可抑制內皮素分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VEGF,ET-1 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瑞舒伐他汀聯用尼可地爾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改善機體缺血、缺氧狀態,恢復心功能,保護血管內皮功能。IMR與CFR 是臨床評價冠狀動脈微循環狀態的代表參數,CFR<2時認為患者出現冠狀動脈微循環功能障礙[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CFR 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瑞舒伐他汀聯用尼可地爾改善ACS 冠狀動脈微循環功能更顯著。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聯合用藥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尼可地爾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ACS可改善患者的冠狀動脈微循環及血管內皮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