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春 祁亮亮 黃奕洲 陳國龍 丘獻娟 韋錦福 盧玉文*
(1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廣西玉林 537000;2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南寧 530007;3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南寧 530007)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稱蘑菇、白蘑菇、洋蘑菇[1-2]等,在分類中隸屬于傘菌目、傘菌科,為蘑菇屬糞草生菌類[3]。雙孢蘑菇依菌蓋顏色可分為白色種、奶油色種和棕色種,而白色種是栽培最廣泛、消費量最大的雙孢蘑菇[4]。玉林市是廣西雙孢蘑菇主產區之一,主要栽培品種有AS2796、W192、W2000 等。目前玉林市雙孢蘑菇生產面臨著品種應用混亂,種性不穩定、退化等問題。雖然雙孢蘑菇A15 在工廠化栽培中應用較多,但是其在玉林市的栽培表現并不理想,菌蓋小,菌柄長,產量一般,品質較差,A級菇少,生產效益低。為篩選適宜玉林市市場需求的優良雙孢蘑菇品種,筆者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引進3 個雙孢蘑菇菌株,并開展比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菌株為雙孢蘑菇福蘑38、福蘑58、W192,均引自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種為麥粒種。
麥粒栽培種培養料配方為麥粒80%,細木屑18%,石膏1%,過磷酸鈣1%。裝料袋為12 cm×24 cm 聚乙烯袋,裝料量為料距袋口5 cm 左右,滅菌后接入原種。
于2022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在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玉林市玉光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進行試驗。2022 年7 月30 日播種,8 月19 日覆土,9 月7 日出菇,9 月14 日采收[5]。培養料采用二次隧道發酵法制備,發酵后培養料入房上架,料厚23 cm。每個品種3 次重復,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在同一菇房內發菌出菇。
1.2.1 培養料發酵
每個雙孢蘑菇菌株栽培面積為133 m2(一個菌株一列菇床),用料量(培養料折干為57 kg/m2)為麥草4 700 kg,雞糞2 550 kg,重質碳酸鈣330 kg。麥草提前1 d 預濕,按配方要求將麥草和雞糞混合預堆1 d,第2 天加入重質碳酸鈣,之后移入發酵隧道前發酵、后發酵。一次隧道堆料發酵15 d,二次隧道巴氏滅菌和恒溫培養7 d,料發酵結束后呈棕褐色,有彈性,調節料含水量至65%,pH為7~8[6]。
1.2.2 播種覆土
培養料發酵結束后及時上架鋪料播種,播種量為1.5 瓶/m2。播種后料床面覆蓋塑料薄膜,5~7 d 揭膜通風,每次通風3~5 h,具體通風時間視菌床表面的干濕程度而定。通風后繼續覆蓋薄膜,整個菌絲培養階段保持料溫26~28 ℃,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二氧化碳質量濃度低于6 000 mg/L。待菌絲長滿料面,并深入培養料層三分之二時覆土。為節約成本,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覆土為基地附近新鮮無污染的泥土,泥土中加入適量谷殼,以利于透氣,覆土厚度約2 cm。覆土前先用福爾馬林水溶液噴霧泥土,覆膜1~2 d 后,撤膜待藥味散盡后再用3%石灰水調土含水量,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宜,pH為7.5。覆土后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左右,適當風機抽風,利于菌絲爬土。

圖1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試驗出菇場景
1.2.3 出菇管理
出菇階段,風機開啟40%,控制料溫25~26 ℃,二氧化碳質量濃度6 000 mg/L,視覆土水分進行水分管理。搔菌后關閉風機,使料溫升至28~30 ℃,菌絲迅速長入土中。待菌絲長滿料面的三分之二時,噴水降溫,溫度下降速度約0.15 ℃/h,按照二氧化碳質量濃度800~1 500 mg/L 來控制新風通入量。子實體生長期,保持菇棚內18 ℃恒溫;采收期:采收前2 d停止噴水,控制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轉潮期:菇房內環境因子調控同菌絲培養期[7]。
觀察記錄菌絲萌發用時、菌絲長勢、菌絲滿床用時等。比較雙孢蘑菇產量、品質(柄長、菌蓋直徑、柄粗、單菇重、有無鱗片等子實體性狀),計算生物轉化率。子實體性狀采用游標卡尺測量,稱量記產。
產量測定: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每個小區隨機取3 個樣點,每個樣點1 m2,統計前3 潮菇單位面積總產量[8]。
供試3個雙孢蘑菇菌株菌絲生長濃密、灰白色、較粗壯、生長旺盛。由表1可知,供試雙孢蘑菇播種后24 h 菌絲萌發,試驗菌株吃料迅速,其中福蘑58菌株菌絲生長最快,從播種到菌絲長滿料床用時最短,只需19 d,其次是W192 菌株,福蘑38 菌株稍慢些;福蘑58 菌株菌絲爬土速度也最快,菌絲生長優勢最明顯。

表1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菌絲生長情況
由表2 可知,供試3 個雙孢蘑菇菌株原基形成時間為播種后37~40 d,第1 潮菇始收期為播種后44~46 d,第1 潮菇采收持續時間為4~5 d。菇始收期及出菇持續期會影響菇房的周轉效率、工人的采收效率,采菇期延長會增加感染雜菌的概率。所以,出菇相對集中的菌株更適合工廠化生產。供試3 個雙孢蘑菇菌株,福蘑58 菌株表現較好,播種后37 d 出菇,菇始收期早,第1 潮菇采收持續時間為4 d;其次為福蘑38菌株,菇始收期為播種后39 d,第1潮菇持續時間為5 d。

表2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出菇情況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均為乳白色,質地較結實,無鱗片,菌蓋扁半球形,表面光滑。W192 菌株子實體群生較多,福蘑38、福蘑58 菌株子實體多單生。由表3 可知,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單菇質量從高到低依次為福蘑38、福蘑58、W192 菌株;子實體菌蓋直徑,福蘑38 菌株最大,福蘑58 菌株稍小,W192 菌株最小;福蘑38 菌株子實體菌肉較厚,福蘑58 菌株菌蓋比福蘑38 菌株稍薄,W192 菌株菌蓋最薄;福蘑38 菌株子實體菌柄最粗,福蘑58 菌株菌柄稍細,W192 菌株菌柄最細;子實體菌柄長度,從長到短依次為W192、福蘑38、福蘑58菌株。

表3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經濟性狀

圖2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子實體縱剖面
由表4 可知,供試雙孢蘑菇菌株第1 潮菇產量最高,第2 潮、第3 潮產量依次下降,但相差不大。單位面積總產量,福蘑58 菌株最高,為17.90 kg/m2,其次為W192 菌株,福蘑38 菌株最低,只有15.50 kg/m2;生物轉化率從高到低依次是福蘑58、W192、福蘑38菌株。

表4 供試雙孢蘑菇菌株鮮菇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試驗結果表明,引進的3 個雙孢蘑菇菌株W192、福蘑38、福蘑58 菌絲長勢良好,都可以正常出菇。福蘑58 菌株菌絲生長最好,爬土能力強,速度快;出菇均勻,單生菇為主,朵形適中,不易開傘,質地結實,商品率較高,產量最高。W192 菌株群生菇較多。福蘑38 菌株雖然單菇有優勢,菇肉厚、致密,但出菇量少,產量低,且菇形太大,商品率較低。綜上所述,福蘑58菌株更適合在玉林市推廣。
今后有待對福蘑58 菌株栽培料配方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等進行試驗示范,以實現良種良法,提高栽培者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