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倩倩 劉春貝 蘭玉菲 汪喬 孔 怡
(泰安市農業科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平菇、靈芝是山東省袋料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種。平菇、靈芝傳統的栽培模式是順季單一品種栽培,栽培場地、設施設備利用率偏低,導致平菇、靈芝生產企業、合作社及菇農生產效益偏低。平菇、靈芝都可以采用大棚立體墻式栽培或者層架式栽培;平菇、靈芝袋料栽培對栽培場地、栽培設施、光照通風條件的要求基本相似;平菇子實體發生在冬春季節,而靈芝子實體發生在夏秋季節。利用現有設施完全可以周年交替栽培平菇、靈芝,既提高栽培場地利用率,又能增加菇農收入[1]。
筆者為了綜合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益,降低勞動強度及病蟲害危害,優化食用菌出菇環境等,創新推行立體網格層架式周年循環栽培平菇、靈芝(圖1、圖2),即垂直于大棚長軸方向搭建網格層架,每個網格根據栽培袋的規格定制[2],冬春季節將平菇菌袋擺放于網格層架內出菇,出菇期結束后,在夏秋季節再將靈芝菌袋移入網格層架內出芝,實現平菇、靈芝周年循環生產。現將平菇、靈芝大棚內立體網格層架式周年循環生產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圖1 立體網格層架式出菇(平菇)

圖2 立體網格層架式出芝
平菇,栽培期一般安排在冬季10 月—11 月下旬,春季2 月。靈芝一般在5 月中旬—6 月中旬出芝,7—8月收集孢子粉,8—9月采收子實體。
山東地區適宜栽培的靈芝菌株主要為泰山赤靈芝系列,適宜栽培的平菇菌株主要為中低溫型菌株,如平4195、平4155、泰平19、平菇99、平菇89等。
栽培場地遠離工礦業的“三廢”、環境清潔、靠近水源、通風良好、便于排水及管理。
栽培大棚選擇光伏陰陽棚(棚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棚內陽棚和陰棚由同一道保溫墻隔開,保溫墻的向陽面是陽棚,種植有機蔬菜,保溫墻的背陽面是陰棚,栽培食用菌)、簡易拱棚、日光溫室等。大棚應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并安裝孔徑0.25~0.3 mm、幅寬1~1.5 m 防蟲網;棚內上方安裝微噴或霧化增濕裝置;棚外頂部加蓋遮陽網,并覆蓋棉被或草簾保溫。
在上季菇類栽培結束后要及時清理、消毒大棚,以便安排下季菇類生產。平菇或靈芝菌袋移入大棚前,要對大棚內外環境進行徹底的滅菌滅蟲。
平菇、靈芝菌袋在接種后可移入大棚,擺放在立體網格層架內發菌,待菌絲長滿菌袋后即可直接開口出菇(芝)。扎口的菌袋用消毒刀片沿扎口內側垂直割下,形成一個圓形口;窩口的菌袋直接去掉封口棉塞。
冬春季栽培平菇,原基形成期控制菇棚內溫度7~20 ℃,最適溫度13~18 ℃,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0%,光照強度800~1 000 lx,每天通風3~4次,每次30 min,適當拉大晝夜溫差,從而刺激現蕾。子實體生長期要加大通風量,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子實體形成初期以空間噴霧化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為主,噴水以少量多次為宜,切忌直接往菇蕾噴水;當子實體菌蓋長至直徑1 cm 以上時,可直接向菇體噴水。環境條件適宜,平菇從現原基至長成子實體需5~10 d。
夏秋季栽培靈芝,原基形成期保持棚內溫度為22~28 ℃,空氣相對濕度85%~90%,光照強度500~2 000 lx,每天通風換氣2次,每次1 h,7~10 d開口處即可形成白色的原基。開片期保持棚內環境溫度25~30 ℃,空氣相對濕度85%~95%,同時要適當地增加散射光,光照強度為2 000~3 000 lx,并加強通風,CO2體積分數0.1%以下,促使芝蕾生長。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靈芝子實體生長40 d 左右,菌蓋邊緣白色生長圈逐漸消失,菌蓋不再擴大并開始增厚,表面孢子粉不斷增多(孢子粉層增厚)時,即進入成熟期。
采收平菇要適時,一般七八成熟即菇體顏色由深變淺,菌蓋邊緣尚未完全展開,孢子未彈射時為適宜采收期。采收時,一手輕按料面,一手捏住菇柄,將菇體旋轉扭下,也可用刀平貼料面割下菇體。采收平菇后要及時清理料面,將死菇和殘留在培養料中的菇根撿凈,以利于形成下一潮菇。
當靈芝菌蓋表面有少量孢子粉開始彈射時,采收孢子粉。采收方法有套袋采粉(孢子粉)、地膜覆蓋采粉、風機吸附采粉等[3]。孢子粉采收完畢,即可采收子實體,用利刀或枝剪從芝柄根部割下或剪斷芝柄。采收靈芝子實體時,留柄蒂1~2 cm,割口愈合后再形成原基并發育第2潮靈芝。
選用抗逆性強的優質高產品種,并從具有菌種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引種,避免菌種帶雜菌或帶蟲。選用新鮮、無霉變、無蟲蛀的優質培養基原料。采用科學的培養基配方,同時栽培時機安排恰當,科學管理。做好菇(芝)棚及周邊環境衛生。
培養基滅菌要徹底,發現污染的菌袋要及時清除并進行防擴散處理。發現病菇(芝)及時摘除。大棚入口處要建緩沖間,棚內懸掛誘蟲板和殺蟲燈等誘殺害蟲。
整理場地時用藥劑消毒,殺蟲、殺菌,各種工具可用蒸汽高溫方法消毒滅菌,棚室可用二氯異氰尿酸鈉煙熏劑熏蒸消毒滅菌,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 500 倍液噴灑殺蟲,或選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記允許使用的藥劑有針對性地用藥防治。
立體網格層架式周年循環生產模式,發菌、出菇(芝)在同一設施,每個菌袋有相對獨立的發菌、出菇空間,省去發菌期、出菇期菌袋翻堆倒袋的環節,節省設施、用工成本。在立體網格層架上發菌,通風透氣性好,平菇、靈芝菌絲長速快,長勢強壯,滿袋用時均比常規方法提前5~7 d。該模式平菇、靈芝子實體生長發育比較整齊,質量穩定,同時大大增加單位面積菌袋數,提高菇棚空間利用率和周年使用率,經濟效益增加70%以上,子實體商品率提高20%以上,病蟲害發生率降低15%以上,真正達到高產、優質、高效,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