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一本封面題為《瓊島英雄花》的劇本進入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編輯沈寂的眼簾,打開劇本一讀,沈寂有些震驚:娘子軍,新穎的題材;吳瓊花,鮮活的人物。沈寂不由得被劇中人物的艱苦歷程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憑著經驗,他斷定這是一部值得拍攝的劇本。
但突如其來的工作變動打斷了沈寂的計劃,他當即就將劇本推薦給了導演謝晉。當晚,謝晉一口氣讀完了劇本。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敲開了電影制片廠廠長陳鯉庭的門,推薦這個本子,廠領導商量后同意讓作者梁信來上海修改劇本。
1959年6月,劇本經修改后定稿為《紅色娘子軍》。在電影界,謝晉執導的影片一向以構思縝密而著稱。劇本一定稿,攝制籌備工作隨即全面展開。謝晉為選擇演員煞費苦心,已從八一廠、北影廠請來王心剛與陳強飾演劇中兩個重要人物洪常青、南霸天。為尋找“吳瓊花”,謝晉四處奔波。
按劇本的描述,吳瓊花“有一雙火辣辣的大眼睛”。“我沒有想到,要找這一雙眼睛,竟是那么難。”謝晉在給梁信的信中曾訴苦說。
一次,謝晉應邀去上海戲劇學院觀看學生演出的話劇《在和平的日子里》,一個名叫祝希娟的姑娘進入了謝晉的視線。在排練話劇時,她與一名男同學爭論起來。這個男同學又高又大,可祝希娟在他面前一點也不退讓。謝晉注意到她有一雙火辣辣的大眼睛。為從各方面了解祝希娟的情況,謝晉后來又多次來到上海戲劇學院,看她上課,又看她彈鋼琴。觀察了一個多月,才選定了她。
祝希娟隨劇組來到當年紅色娘子軍的根據地海南島體驗生活,參加軍訓,在最短的時間里褪去了女大學生的書卷氣,從外形和氣質上十分接近農村女戰士吳瓊花。
(摘自《解放日報》 馬信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