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5 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五年來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并對今年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1:4%
【報告原聲】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學生人均經費投入大幅增加。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在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強大而堅實的人才和智力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4%的占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經費配置結構上,我國教育資本性支出比例過高,經常性支出比例偏低;存在不同學段、不同地區差異大、不平衡等問題。作為教育界別委員,我將持續關注教育投入問題,深入調研,聽民聲、察實情、多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我們要持之以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用精用細用好財政性教育經費,確保錢花在刀刃上、用在刀尖上,千方百計促進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持續提升,助推教育事業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強大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2:義務教育
【報告原聲】
義務教育鞏固率由93.8%提高到95.5%。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義務教育鞏固率由93.8% 提高到95.5%,“1.7”小數字的背后,書寫的是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發展大文章。讓更多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好上學,靠的是國家持續加大財政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突破薄弱環節,提升農村地區辦學水平和質量,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扶貧必扶智,我國教育公平實現了新跨越,希望能繼續在擴量、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向更好地實現“優質教育之光照亮每個孩子”的愿望邁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現場聆聽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我對“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方面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更對未來經濟社會特別是教育事業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作為全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排頭兵,北師大有責任、有能力扛起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旗幟,大力推進“強師工程”,深入實施“ 優師計劃”和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為欠發達地區培養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關鍵詞3:減負
【報告原聲】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教育集團總校長劉希婭:“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校外培訓得到了有效規范和遏制,促進了全社會教育本質、教育常識的回歸。當前,“雙減”進入攻堅區,教育領域還有一些急功近利行為阻滯“雙減”進一步深化落地。在區域教育治理層面,建議針對縣域教育治理持續深入開展“雙減”專項督導。在學校和教師層面,建議加大對違規補課的督導問責力度。在家庭教育層面,建議在社區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整合校內外教育專家力量,為家長提供咨詢輔導,引導家長更科學更理智地進行家庭教育。
關鍵詞4:教師工資待遇
【報告原聲】
保障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工資待遇。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保障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就是要讓教師“ 有奔頭、有勁頭”,就是要給予鄉村教師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尊嚴感和幸福感,讓大批優秀鄉村教師愿意扎根基層,用心、用情教書育人,為鄉村學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張文明:“保障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難能可貴。教師是鄉村教育振興的最關鍵因素,提升待遇是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和防止鄉村教師流失的最重要保障。
關鍵詞5:幼兒園供給
【報告原聲】
多渠道增加幼兒園供給。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善竑: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普惠學位供給率大大提升。過去家長們半夜起來排隊報名上幼兒園的情況已經基本消失了,老百姓反饋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滿意度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要向“普及普惠優質安全”的學前教育邁進。要做好人口預測,一方面考慮到新生人口的下降,另一方面注意在城鎮化進程中人口依然向城鎮遷移,因此還要繼續擴充鎮級以上幼兒園的學位。
關鍵詞6:高中階段教育
【報告原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實現。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賀穎春:作為一名來自中學的政協委員,我對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感受深刻。目前,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升至97.15%以上。
肅南縣大力推進優秀教學成果應用,加強普通高中辦學指導和條件資源差異化配置,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深化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高中階段教育的高水平普及和質量提高,有力遏制了優質生源外流,整體提升了肅南基礎教育的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我們為此歡欣鼓舞!
關鍵詞7:職業教育
【報告原聲】
職業教育適應性增強,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過去五年“職業教育適應性增強,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的可喜成績令人驕傲。更讓人期待的是,今年工作重點中明確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為了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應該通過體制創新和行業賦能,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8:高校招生
【報告原聲】
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5.7%提高到59.6%,高校招生持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鄭州輕工業大學校長魏世忠: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穩步提升的背后,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普及化的轉變,是人口優勢向人才優勢的轉變。作為高等教育組成部分,高職專科學校2019 年以來累計擴招413 萬人,有效解決了適齡青年想上學、有學上的現實需求,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儲備了大量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特別是近年來“雙一流”建設和持續加大對中西部高校發展和農村地區力量的傾斜,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9:“強基計劃”
【報告原聲】
深入實施“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建設288 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學明:加強基礎研究,是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高校應該在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要及早發現人才。我們高校應該圍繞加強高水平人才培養,加大理工科研究生培養力度,特別是要增加一流大學和一流研究所的研究生名額,提升一流研究機構的科創實力和效率;不斷引導學生牢記扎根前沿、基礎研究,勇攀科技高峰。
關鍵詞10:“雙一流”
【報告原聲】
接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不斷夯實發展的人才基礎。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學科創新、學科交叉與融合作為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加大對一流培優學科集群、一流培育學科集群、特色交叉學科集群的支持力度,強化對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引導力度;不斷優化學科布局,支持新興知識體系的探索與構建。
據中國教育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