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葉 黃道瓊 陳 瑜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治療中晚期肝癌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股動脈因動脈粗大且搏動明顯,易于操作,是介入科醫生穿刺最常用的血管。股動脈穿刺后引發的出血和血腫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股動脈穿刺導致的出血通常發生在術后24小時內,可通過壓迫穿刺點及周圍組織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遲發性出血是指在手術后或其他有創性操作24小時后發生的出血,少部分患者在壓迫止血后出現。我科收治1例肝癌患者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術后床上用力排便后導致股動脈穿刺點遲發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經積極治療與護理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75歲,因“左上腹脹痛伴乏力1年余,發現肝占位1周余”為求進一步治療,于2022年4月7日擬“肝惡性腫瘤;肝硬化失代償期;慢性腎功能不全;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痛風性關節炎”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各7年余,痛風病史3年余,腎功能不全5年。入院后予護肝、護胃、抗腫瘤、降血糖等藥物治療。4月9日12:49患者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局麻下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手術過程順利,術畢回病房,神志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予心電監護,吸氧,護胃、護肝等對癥治療。患者右側足背動脈搏動良好,右股溝創口處敷料干燥,無滲血、滲液,予沙袋壓迫6小時,因伴有雙下肢靜脈血栓,嚴格平臥制動,臥床休息24小時。19:00左右患者撤除沙袋壓迫,創口敷料干燥,無滲血、滲液。4月10日17:00患者床上用力排便一次。18:40護士巡房時發現患者右側腹股溝觸及腫塊,面積約10 cm×10 cm,邊界清晰,疼痛感明顯,通知醫生,予加強觀察。18:55患者右側腹股溝腫塊較前增大,面積約12 cm×12 cm,表面皮膚瘀紫,通知醫生,予局部沙袋壓迫。急診B超報告示右側腹股溝區皮下血腫,通知醫生后予心電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抽急診血常規送檢,予彈力繃帶聯合沙袋加壓壓迫右腹股溝,右下肢制動12小時。血常規:血紅蛋白49 g/L,紅細胞計數1.77×1012/L,血小板計數110×109/L,予輸血漿400 mL,懸浮紅細胞4 U。21:12患者面色蒼白,主訴頭暈不適,四肢發涼。血壓下降至78/43 mm Hg,測快速血糖末梢值為6.2 mmol/L。予開放靜脈通路、快速補液、輸血、升壓治療后升至112/65 mm Hg。4月11日07:49局麻下行右下肢動靜脈修補術+右股動脈血腫清除術,右腹股溝創口接引流管,引流出淡血性液。患者術后神志清楚,測體溫37.2 ℃,脈搏75次/min,呼吸21次/min,血壓78/46 mm Hg,血氧飽和度99%,后繼續輸血、輸液升壓治療,動態觀察血壓、血色素及出入量情況。患者血壓較前上升, 95~122/60~70 mm Hg,心率70~80次/min。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并發肺部感染,經抗感染治療,生命體征逐漸平穩,感染得以控制,右側大腿創口處皮膚淤青消退,右下肢腫脹明顯緩解,于住院28天好轉后順利出院。
2.1 失血性休克的護理 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一條予常規補液擴容及各種給藥對癥支持治療,另外一條予輸血支持治療。抽取血常規、出凝血、血生化等血標本及交叉配血,做好輸血準備。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脈搏、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情況,予鼻導管吸氧,采取休克臥位(頭高足高位),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受涼引起肢體末梢循環功能障礙。同時,監測患者尿量情況。
2.2 術后病情觀察護理 術后調節病房至合適的溫度及濕度,保持病房環境整潔、干凈。嚴格限制探視,允許一位陪護人員,避免交叉感染。術后持續低流量吸氧,告知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暢。觀察穿刺點包扎是否完好,有無滲血、滲液,觀察穿刺點周圍皮膚情況,有無顏色、溫度、濕度的變化,有無腫塊形成及觸痛。本例患者為老年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多年,平時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全身血管有嚴重粥樣硬化性病變,穿刺時易發生血管損傷。術后每隔30分鐘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呼吸情況,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告知患者多飲水、多排尿,水化保護腎功能及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監測患者術后體溫變化,預防感染發生。患者術前雙下肢有血栓形成,所以雙下肢需制動,禁止按摩、熱敷,絕對臥床休息24小時。
2.3 創口出血及血腫的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傷口及周圍滲血、滲液情況,定時擠壓創口引流管,保持創口引流管通暢,每班觀察創口周圍皮膚顏色、溫度、濕度變化。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加強傷口換藥,保持傷口周圍清潔,避免感染。觀察血腫的腫脹程度,用硫酸鎂紗布濕敷。紅外線燈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照射腫脹處,促進傷口恢復。同時,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剪短患者指甲,以防抓撓腫脹部位。
2.4 創口處瘀斑的護理 班班到床旁交接患者的皮膚情況,觀察瘀斑的面積大小,動態觀察并記錄。用溫毛巾熱敷患處,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用紅外線燈局部照射兩次,每次理療3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利于皮膚瘀斑消失。
2.5 心理護理 一般肝癌患者介入術后良好,l周以內可出院。本例患者介入術后出現股動脈遲發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合并多種疾病,病情危重,住院時間延長,加重經濟負擔。患者及家屬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擔心疾病預后。通過創建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平臺,為患者提供情感和社會支持。同時,對患者及家屬做到態度和藹,并經常巡視病房,做好心理安撫工作,了解并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必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
本例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出現延遲性出血與高齡,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血管彈性較差,恢復能力弱,且雙下肢血栓形成,術前使用抗凝藥物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術后用力排便有關。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穿刺部位、創口敷料及術側肢體情況,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滲血及血腫等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同時,根據不同患者情況采取個體化處理,如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出凝血障礙的患者,可在介入術后適當延長沙袋壓迫時間。做好介入術后宣教工作,向患者講解術后術側肢體制動及沙袋加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