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晨

西非塞內加爾的“愛國黨”領導人烏斯曼·松寇,是近年塞國最重要的反對派領袖,其政見可以被稱為“經濟愛國主義”。他原本是政府的查稅員,2016年因揭發富人透過避稅天堂逃稅、外國企業在塞國逃稅的丑聞而廣受關注。2019年他參加總統大選,政見除了針對逃稅的不公平現象,也包括主張塞國應停止使用高度依賴法國的“西非法郎”。
2021年松寇遭逮捕,當時他被指控性侵按摩師阿姬·薩賀,其支持者認為是執政黨的誣陷,在全國各地引發了暴動,性侵案本身的焦點也因此模糊。今年5月底塞國法院判決性侵罪名未成立,但以腐化年輕人的罪名判處松寇有期徒刑2年,支持者認為這是執政黨要阻止其參加2024年的總統大選,再次引發了新一波更激烈的沖突。
西非法郎是非洲國家仍然依賴前宗主國的實例,西非共同體中曾被法國殖民的幾個國家一直使用這一貨幣,其匯率與歐元掛鉤,50%的外匯存放在法國的央行。這雖然使得其幣值高度穩定,但也使國家無法擁有充分的金融主權,無法自主操縱匯率來幫助產業發展。2019年塞國大選的幾個月后,法國與西非共同體簽訂與法國脫鉤的新協議,但批評者認為脫鉤不夠完全。
跨國逃稅的問題其實并非塞國自己所能解決,2021年塞國與其他135個國家加入經合組織及G20推動簽訂的全球最低稅負制,這一制度旨在解決跨國逃漏稅的問題,預計會在接下來的幾年上路。許多批評者認為此制度的規則不夠切合非洲國家的現實,非洲大國中的尼日利亞與肯尼亞本身已有更嚴格的征稅標準而不愿加入,其他非洲國家也仍有超過半數未加入。
除了處理貨幣與稅制的問題,在各式各樣的治理需求中,非洲國家既需要更多跨國資源及區域協作,同時又希望脫離富國或前宗主國的強勢影響。這兩種需求一直以來引導著各國的外交及經濟策略,但不一定能夠同時滿足。非洲政治經濟的孱弱使得自立至為不易,西共體計劃新貨幣“埃科”(Eco)取代法郎已有多年,但媒體評論多不看好各國能達成2027年上路的目標。
在西共體之外,東非共同體(EAC)的7國也有發行共同貨幣的計劃,2013年的規劃給出10年時間—也就是明年就應當正式發行使用,但同樣因各國相關準備工作進展緩慢而不斷推遲。非洲的區域化計劃渴望增強實力并加強內部貿易,但所需的法律、交通、貿易等整合設施過弱,歐美的磁場則依舊強大,使得這類實踐不斷落后于愿望。
盡管進展緩慢,至少非洲國家在嘗試自己建設新的治理架構。非洲從15世紀以來面對殖民入侵,尤其在1876年的柏林會議后遭到列強恣意劃分勢力范圍,即使曾為北非強國的摩洛哥也淪為法國、西班牙、德國的刀俎魚肉;東非的埃塞俄比亞靠著利用意大利及英國等國的矛盾,才得以部分幸免于殖民。到了冷戰時期,西非的加納與東非的坦桑尼亞同樣在冷戰兩陣營之間周旋,坦桑與美國固然有緊張關系,但終究并未太嚴重;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則因試圖介入越戰而遭美中情局策動罷黜,獨立后的非洲國家從未能免于干預。
塞內加爾的動蕩仍在持續,作為西非舉足輕重的國家,也將牽動周邊西非共體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