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杰
清代皇室,對皇子的教育,有一整套嚴密而科學的制度。乾隆時期曾經在軍機處任職的史學家趙翼在他的筆記《檐曝雜記》中寫過皇子上學的情景: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余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人,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
早晨五點上學,幾點放學呢?下午三點多,每天學習將近十小時。在書房里,也和今天的學校一樣,每天都有固定的課程表。每天上午,有兩門課,一門是經史、一門是文學,經史就是四書五經、二十四史。
作為皇子,不需要參加科舉考試,所以用不著學習寫八股文。他們接受的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他們除了孔孟經典外,更多的是讀史,要從歷史的興亡得失中學到經驗教訓。另一門是文學課,讀讀唐宋八大家、詩詞歌賦等,學習寫作文、寫詩歌。下午也有兩門課,一門是體育課,一門是語言課。體育課有些什么內容呢?一是學習射箭、二是騎馬、三是槍械射擊、四是武術。下午除了體育課,還有語言課,什么內容呢?學習滿語和蒙古語。滿語是清代的國語。清代號稱滿蒙一家,所以做皇帝你必須會蒙古語。這些課程的安排文武兼備,種類齊全。
皇子們學習的日程安排得很緊,十小時中間只有兩次休息。哪兩次呢?辰初二刻,也就是早上七點半,吃早飯。午正,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吃午飯,但是每次吃飯不超過半小時。皇子們一年只有六天假期,哪六天?皇帝生日、正月初一、端午、中秋和皇子本人生日。有人說這不五天嗎?皇帝生日放兩天,加一起六天。除此之外,即使大年三十,也要上學。所以清代皇子們讀書,比今天的學生累多了。
教育抓得這樣緊,所以清代皇族,雖然是少數民族,卻有著極深的傳統文化造詣。
乾隆一生能取得那么多成就,與他超人的勤奮是密不可分的。從六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到二十五歲登基,弘歷在書房中整整度過了十九年的光陰,每天的學習時間長達十個小時。乾隆自己說:“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鑒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旨趣,探其精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