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軒
5 月28 日,淮安市漣水縣保灘街道肖渡村灰墻白瓦、鄉居簇擁,全村中心地帶小廣場燈火輝煌,歌聲與掌聲相伴,笑容與戲韻交融……
原來,這是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被列為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送戲下鄉”活動。此時,它“走”進了肖渡村,走近了百姓身邊。據了解,該活動由淮安市文工團精彩演出,為當地父老鄉親按需定制,只見現場有淮劇、黃梅戲,還有歌舞、小品等,臺上的演員認真、投入,臺下的觀眾傾聽、歡呼,形成了一幅交相輝映的和美畫卷。
自今年3月全省“送戲下鄉”活動正式開展以來,這樣的文化活動在江蘇大地處處可見。
為進一步推進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送戲下鄉”走深走實,5 月28 日至29 日,十名淮安籍全國、省人大代表就“送戲下鄉”開展專題調研,代表們深入一線、建言獻策、共謀文化發展與繁榮。

在淮期間,代表們首先進行了實地調研——
他們走進淮安區漕運鎮文體活動中心、金湖縣塔集鎮文化站等公共文化空間,詳細聽取基本功能布局、設施設備配備、服務活動組織等方面情況介紹,全面了解當地公共文化陣地管理運行情況,對淮安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在淮安西游樂園,代表們實地查看了游客中心、西游主題郵局、漕埠商業街等,詳細了解項目規劃設計、非遺進園區、品牌宣傳等情況,對西游樂園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廣大游客多元消費需求等方面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很是贊賞。
…………
代表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交流淮安在文化輸出方式上的新穎與別致。
曾經,節目“老一套”、青少年“不感冒”、送戲“走形式”等難題困擾著“送戲下鄉”,應如何破解?經過不懈摸索,有關部門積極通過三項措施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優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事前發布、事中監測和事后評估無縫銜接的工作機制,實現“政府端菜、群眾點單”,支持各地探索實踐“區域聯供、地區互送”,確保把好戲送給群眾看,提升群眾滿意度和“送戲下鄉”質效。
——公布活動目錄,內容包括演出團體、演出節目、送達地點和時間。各縣(市、區)通過當地新聞媒體、鄉村大喇叭、鄉村公告欄和手機端等公布活動信息,提升群眾知曉度和參與率。
——跟蹤滿意度測評,通過省“戲曲進鄉村”管理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各地工作信息,推介先進典型,并每月公布各地“送戲下鄉”工作進度和群眾滿意度,以此來加強實效性監管。
數據顯示,全年安排“送戲下鄉”2508場演出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多場,現場觀眾累計達百余萬人次;面向全省劇團采購配送場次600 多場,已完成200多場,服務線下觀眾近9 萬人次。此外,全省還通過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在線直播6 場,共計服務人群20 余萬人次。
在今年“送戲下鄉”專題調研中,人大代表暢所欲言,為更好地讓“戲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我省重要的文化惠民舉措,‘送戲下鄉’已連續舉辦多年,早已深入人心,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國人大代表,盱眙石馬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葉紅期待,省、市進一步提升演出節目質量,改善演出環境和觀演條件,以適應更多群眾更高層次更加多元的文化需求。
李葉紅話音一落,省人大代表,淮陰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張隨即接過話筒,他說,“送戲下鄉”不只是文旅部門一家的事,還要形成多方聯動,如包括淮陰區在內的各區縣、鄉鎮政府等都可為之出一份力,可以結合各級政府組織的大型文體活動一起開展,既能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也能擴大在社會的影響力。
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李曉瓊則直言:“送戲下鄉,還要多送一些老百姓喜歡的戲曲,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域,選擇不同戲曲。”在她看來,既要結合所在地域的特色,也要盡可能多樣化,讓更多的群眾滿意。
“希望今后能多組織群眾文藝活動進社區進校園,同時也可以邀請社區志愿者和學生社團加入到表演隊伍中來,通過擴大參與度提高群眾滿意度?!笔∪舜蟠?,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淮安市委副主委楊穎充滿期待。
“希望今后下鄉的節目能更加豐富,融入更多現代時尚元素,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走近傳統文化,同時要加大對優秀文藝團隊的培育和扶持,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原創作品?!笔∪舜蟠恚窗彩形幕^館長干露指出了當前年輕人的看戲聽戲需求。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話“送戲下鄉”的新期許,一個個“金點子”,也將轉化為“送戲下鄉”工作提效能、增影響的重要參考。
座談會結束后,代表們興致勃勃地來到漣水縣保灘街道肖渡村,與500余名村民一道觀看演出。代表們一致認為,通過觀看“送戲下鄉”演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對豐富、優質群眾文化活動的期盼,也紛紛點贊文旅部門省市聯動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不懈努力和執著追求。
目前“送戲下鄉”活動已在全省遍地開花,老百姓共享“文化大餐”的同時,也豐富了游客在地化、特色化、沉浸式旅游的體驗。其中,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將送戲下鄉活動與當地燒烤季活動有機結合,居民、游客一邊吃燒烤、品龍蝦,一邊欣賞精彩演出,人氣爆棚;在鹽城東臺,“送戲下鄉”演出先后走進安豐古街、梁垛鎮臨塔村等知名旅游點,游客剛下旅游大巴,就能聽到鑼鼓聲聲,“流量”變成了“留量”,“邂逅”變成了“小住”,切切實實增強了人氣、拉動了消費、收獲了口碑。
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煥新”,讓下一代常聽戲、懂聽戲、愛聽戲?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中學學生聽到了鏗鏘醇厚的呂劇,南通市如東縣新店初中同學們跟著臺上哼起了黃梅戲,鹽城亭湖區新興鎮新興小學、射陽縣臨海鎮八大家小學以及千秋鎮千秋小學全校師生共同欣賞了兒童劇……種下戲腔戲韻的種子,開出傳承弘揚的花朵。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行走中的“送戲下鄉”畫卷讓人目不暇接。據介紹,今年7月,有關部門還將組織對省級直接采購配送場次中期考評,8至10月完成第二階段演出327場。未來,江蘇將進一步加強與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創新演出形式、豐富演出內容、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讓“好戲”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