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曉寧
(白銀市平川區華融幼兒園 甘肅 白銀 730900)
目前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很多的困難,教師對于幼兒園班級文化存在認知偏差,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存在實用價值傾向,因為幼兒園班級文化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會給幼兒園和學校帶來實用價值,幼師認為對于幼兒的學前教育要從實實在在的教學價值出發,幼師存在的文化認知偏差,是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過程當中的主觀困難。雖然部分地區的幼兒園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但建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幼兒園和幼師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在建設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幼兒的需求和參與,在文化內容選取上也沒有結合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征,讓文化構建趨于形式。
我國學者對于幼兒園班級文化的研究主要從班級文化的結構要素方面展開,張寧曾在其研究中提出,對于幼兒來說文化教育是一種潛藏在其他課程當中的教育,幼兒班級文化可以體現到幼兒各個班級文化墻的設計、班級口號等各個方面,是幼兒在幼兒園中隨處可見并經常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的。馬麗杰提出幼兒園每個班級設置的班級規則和制度,都是以幼兒園班級文化為核心,將文化核心嵌入到班級的各個制度當中。鐘明則認為,幼兒園班級文化是幼兒幼師作為主體,在幼兒班級環境當中,通過互相學習建設起來的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可以讓幼兒班級成員全都凝聚在一起,激勵著幼兒和教師的共同發展。城南沙則認為,幼兒班級文化更多地體現在管理和規范方面,他認為幼兒園班級文化是約束和指導幼師和學生的一種行為準則,滲透在平常教學的方方面面,如幼兒園早起上課不能遲到等制度,體現了幼兒園所建設的準時守信的文化。王志清提出幼兒園班級文化是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共同協作的精神支撐,督促著大家向共同的目標出發,在不斷地相互接觸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王翠麗通過實地考察研究,發現幼兒園的學生文化意識較弱,幼師作為指導者處于強勢一方,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更多的是教師文化,幼兒的想法和文化需求很難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貫徹落實。
首先,幼兒園班級文化的構成要素,對于幼兒園班級文化有學者從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兩個方面區分,認為幼兒園班級制度規范、行為約束等為顯性文化,幼兒園班級當中,教室工具的布置、班級衛生打掃、班級文化墻但都是班級文化的隱性方面。也有學者從主體角度劃分班級文化,語文班級文化應該包含幼師文化和幼兒文化兩個方面,幼師文化是幼兒園中主要文化,是引導和促進幼兒綜合發展的文化,幼兒文化是幼兒在幼兒園當中通過學習不斷形成的價值觀念。其次是幼兒園班級文化的特征,幼兒園班級文化有整體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文化建設在結構上來說是一個整體,班級文化制度建設和班級文化精神建設在結構上是統一的,二是班級文化建設方法上來講,文化建設內容選取和管理手段但都是互相協調的;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隱性特征,隱性特征體現在班級文化主要是通過影響幼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價值,在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下幼兒在思想上和行為上會潛意識受到約束和規范,班級文化建設會讓幼兒園教學環境變得更加具有文化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和行為。最后是幼兒園班級文化的價值功能,幼兒園班級文化具有凝聚和同化功能,所謂凝聚功能,是指幼兒和教師在同一文化的影響之下價值觀和生活行為都會變得很像,整個班級表現出很強烈的凝聚力,在具有文化氛圍的幼兒園班級中,所有的幼兒和教師就像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一樣,班級總是有一種共心力吸引和凝聚著他們,這位同化功能是指在同一班級文化的影響下,幼兒和幼師的行為規范會不自覺地向同一方向發展。
在幼兒園班級是幼兒接受學前教育和生活的主要場所,與幼兒和幼師則是這個班級當中的主體,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讓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目前,很多幼兒園在學前教育過程當中,幼師充當著幼兒園班級主體的角色,很多幼兒在班級中是被教師操縱的客體,導致幼兒在幼兒園經常被忽視,主要的原因在于幼兒園和幼師在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尊重幼兒對于幼兒的關懷較少,教師只是按照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教學,這完全違背了設置幼兒園的初衷。筆者認為,設立幼兒園更多的在于讓幼兒能夠從小學會適應環境,并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也需要幼師通過學前教育對學生進行禮儀和道德素養等教學,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教導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念,因此,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充分彰顯了幼兒園對幼兒的人文關懷。
在幼兒園的每個幼兒既有共同的需求,也有獨立的需求,可能不同幼兒的需求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幼兒園在建設過程當中要尊重和包容幼兒差異,幼兒之間的差異也是推動幼兒園持續發展的活力,幼兒園要尊重每個主體的合理需求。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就是在尊重幼兒和幼師差異的基礎之上開展的,通過發揮每個幼兒和教師的創造力讓班級文化具有特色。班級文化始終作為班級的精神支撐力,讓幼兒在幼兒園消極的情緒得到緩解,讓幼師能夠減輕學前教育壓力,通過文化的內在價值推動整個班級持續發展。因此,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各個主體的不同需求,在整體上把握文化建設方向,也要考慮適用于不同主體的局部要素。
公平正義是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遵循的一個準則,幼兒園文化建設也要遵循公平正義的主旨,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在共同的班級當中感受到平等對待。幼兒在幼兒園被區別對待的現象在生活當中很常見,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幼師區別對待不同幼兒的現象,區別對待不僅讓幼兒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也讓學前教育失去了意義。幼師不僅是幼兒的教師,更是幼兒的朋友和同伴,是指導和陪伴幼兒度過人生中最重要階段的人,且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如果遇到被教師不公平對待的行為,可能會在幼兒的心中產生心理陰影,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要將公平正義作為文化建設的主旨,要建設人人平等的班級氛圍,尊重每個學生和幼師,在班級教學資源的支配上每個學生都享有同等的權利,教師不能將班級教學資源支配的權利獨占,也不能因為幼兒的家庭和外在條件剝奪幼兒平等享用班級資源的權利,相反對于家庭條件較差和身心有缺陷的幼兒,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尊重和關懷,要幫助這部分幼兒克服身心障礙,給他們創設一個有溫度、有關懷的班級文化氛圍。
幼師作為幼兒園班級的主體,在班級文化建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師對于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態度直接影響著文化建設的效果。目前,影響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最大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于幼師的認知偏差,部分幼師的文化素養較差,對于學前教育的教育觀念也不同,認為幼兒園文化建設僅僅是通過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體現的,對于幼兒園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不重視。第二是幼師面臨的選擇困境,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師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當中會遇到選擇困境,既想通過制度文化規范和約束學生,也想讓學生在幼兒園教學中感受到自由,這樣教師在選擇的過程當中就陷入了選擇困境。第三是幼師專業素養不高的限制,幼師的專業能力是影響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仍有很多幼兒園的幼師專業素養并不是很強,導致在文化建設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
第四幼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協作為幼兒發展創造條件,在幼兒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家園共育是提升幼兒綜合發展的主要方法。但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和幼師總會存在觀念上的沖突,在幼兒教育上很難達成共識,這也是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阻礙,例如現在很多幼兒都是由家中老人在照顧,在和幼兒園溝通交流時候也是由老人出面,很多老人都存在溺愛幼兒的問題,對于幼師要求幼兒獨立生活、做家務等老人很難接受,讓幼兒很難在家庭當中培養獨立人格,因此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教育理念沖突也成為了阻礙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原因。
幼兒園文化滲透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是幼兒園發展的精神支撐,幼兒園文化包括幼兒園在長期發展過程當中積淀下來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離幼兒園精神文化,嚴重影響著幼兒園的每個人,幼兒和幼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也受到幼兒園文化的約束。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時,要和幼兒園文化取向相一致,但目前部分幼兒園文化約束著班級文化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幼兒園在文化建設上更多的關注點在于組織和管理方面,對于班級文化精神建設考慮較少,幼兒園文化的價值取向嚴重影響了幼師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幼兒園在文化建設上,更加注重教師主體地位,忽視了幼兒。第二,幼兒園文化在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形式活動,幼兒園每年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意義的活動,如親子活動、傳統手工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其實是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學當中的重要體現,但是幼師在舉辦活動的時候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要很多幼兒園富有文化意義的活動失去教育價值,在幼兒園舉辦傳統剪紙等手工活動,本應該是在幼兒園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讓幼兒從小就培養文化意識,提升幼兒園的文化教育價值,但很多幼師在組織這類活動時不考慮幼兒的自身情況將硬性任務安排給幼兒,對于活動中表現不好的幼兒,有時還會區別對待,在舉辦活動時更多地是考慮自身,通過舉辦這種活動發送至各種平臺提升幼兒園的品牌效應等,讓幼兒并未在活動當中真正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教師、幼兒及家長是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參與對象,在多個主體之間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班級文化的建設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思想狀態發展,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前提。幼兒園班級文化體現在是否具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價值觀念、情感關系、互動關系等多個方面,由此可見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取決于指導思想與價值觀念,這就需要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中多個主體之間形成統一的思想共同體,在指導思想上保持一致。其一,教師與家長之間在幼兒教育方面保持價值觀統一,只有形成穩定的思想價值觀念,教師及家長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其二,教師、幼兒、家長三者之間需要形成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協商的情感關系。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個主體都享有獨立自主的發言權,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規劃充分表達自身觀點,互相尊重對方的思想意見,并將對方視為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合作伙伴,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精神共同體成長發育。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由于幼兒園班級文化中多個主體在知識水平方面普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為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學習的動力,多個主體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完善班級文化建設。因此,創設相互溝通交流的學習渠道,形成學習共同體,并且通過相互學習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中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在具體建設中達成一致。部分家長對于幼兒的教育理念還存在一定的瑕疵,開展培訓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教師指導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對于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是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指導者,決定著班級文化的建設導向。教師的文化水平直接決定著班級文化的高度,教師的文化自覺是對于自身文化水平的認識程度準確定位以及對于班級文化的未來走向準確預判。因此創新教師的文化自覺理念是大勢所趨,只有教師不斷反思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還存在的問題,并虛心學習自我改變,實現自我價值的突破,才能更好的實施教書育人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文化自覺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于幼兒班級文化的準確定位,幼兒園班級文化主要是教師價值觀念與行為習慣的選擇,決定著班級文化建設的走向。幼兒園主要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適當的創新教學理念,合理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才能構建出更加適合幼兒的班級文化。第二,教師對自身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準確定位。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是由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教師作為引領者要把握整體的文化走向。例如,開展孝心文化教育,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述什么是孝心,在傳統文化中孝心的價值與地位,讓學生感受到作為子女要對父母懷抱感恩之心,教師再布置讓兒童回家為父母洗腳的作業任務,并且監督作業的完成情況。這在班級的孝文化中教師就需要準確定位自身角色,及時與家長相互溝通,并且對不嚴格按照布置作業實施的家長提出反對意見,并及時糾正其錯誤的思想觀念,幫助班級文化更好的推行。
幼兒園作為兒童開展校園學習的第一步,班級文化建設具有突出的指導意義,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是由教師、幼兒、家長多個主體共同參與,需要在指導思想上保持一致,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由于多個主體之間知識水平有一定的差異性,多個主體需要相互借鑒,教師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引領者,時刻關注班級文化的走向并及時與幼兒及家長相互溝通共同推動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