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逛街口渴的時候,大小超市里的所謂礦泉水、純凈水很多,哪個牌子的最好?并不是價格高低所代表的。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喜歡的品牌,絕大多數人都買的牌子,就是市場占有率的客觀反映。飲酒喝茶也如此,引導消費的是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名不見經傳的產品市場份額低,大家都不認識不知道的東西,怎么可能是暢銷產品呢?買貨不僅要性價比,更要看牌子與廠家。從某種程度上說,牌子也是通行證。過硬的品牌,就是競爭的護身符。沒有品牌意識,忽視品牌功效,買賣雙方都不會獲得滿意的回報。
所有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拼價格、比性能、論質量,都離不開品牌的作用力。品牌是質量的“代言人”,優秀的品牌源自優秀的質量,沒有過硬的質量,哪有過硬的品牌?如同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關系,商標注冊僅僅是商品的名號,要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經久不衰,必須要具備強有力的內在質量。有名不等于有譽,消費者關注的是性價比,虎頭蛇尾的東西難以維持長久。立牌與樹人是同理的,沒有好人,哪有好產品?人品決定產品,產品是人品的化身。優秀的產品都是出自優秀的群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
產品是能力的代表作,粗制濫造,生產不出大眾滿意的東西來。所謂的經濟發達地區,絕對是擁有相當一批愛崗敬業的“手藝人”。即便是農民種地,同樣的農產品,張家與李家也會有差異。不僅是產量的不同,還有質量的不同。俗話說,隔山不下雨,同行不同果。有的顧客盈門,效益蒸蒸日上;有的市場萎縮,日子難過,今不如昔。工商業產品更是如此,每個行業的內卷都存在,彼此之間的爭斗主要是來自質量技術的高低。許多生產隊式的小作坊,經營者目光短淺,缺乏品牌意識,市場占有率極低,“一錘子”買賣居多,幾乎沒有回頭客。老子創業,兒子敗家,孫子失業,好端端的品牌與品種,人為地斷送了前途遠景,遼南知名的防撬門就是例子。百年老店,鳳毛麟角。開業二十年不倒閉的企業,就自稱為老字號了。沒有傳承創新的接班人,毫無做大做強的經營理念,曇花一現的廠店,猶如保健品從風起云涌到銷聲匿跡,讓人徹底地看到了品種素質。為什么日本的百年老店眾多?歐洲的老字號到處都是。能把一粒紐扣做到極致,民間的手工藝人秉持大國工匠的精神,安心本職,從不好高騖遠,踏實小門小店的勞動,絕無一夜暴富之心。反觀我們身邊的人,多為高談闊論者,大錢掙不來,小錢不愛賺,貪心不足蛇吞象。夢想做大事,不愿干小活。雖然產業與產品依舊如火如荼,但是從業者整體轉移,大規模減員。農民的后代不愿意耕田,工人的子孫遠離企業。大家都幻想著當公務員,吃皇糧,在體制內生存,無心學習制造業。且不說官多兵少能否打仗,一二產業不旺,第三產業能火起來嗎?
其實,做產品也是做人品。每個人都是品牌,不同的人,不同的品牌。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品牌。凡是市場份額大的品牌,背后都凝聚著人品的附加值。汽車是一個國家民族工業水平的象征,它是眾多行業分工配套的集大成代表作。好車都是好國家生產的,落后的民族不可能制造出先進的汽車。廉價的體力活,干不出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送十年快遞的人,可以脫貧致富,絕對不能成為社會精英。萬眾一心求發財,缺乏專業技術都是打工仔。沒有軟實力作支撐,沒有質量立業,沒有品牌興業的長遠規劃和不懈奮斗,小打小鬧的短期行為,永遠都不會有質的飛躍。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品牌?;颊哔I藥都要挑選生產廠家和品牌,消費者購物多數是看牌子的。創牌比創業還難,培育品牌需要漫長的過程。誰不拿品牌當回事,誰就會失去市場。誰砸自己的牌子,誰就是砸自己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