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和擴大消費,國家出手了!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措施》對恢復和擴大消費提出了二十條強有力措施,涉及大宗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農村消費、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消費市場呈現穩步恢復態勢。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下半年欲保持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振消費也必是重中之重。
仔細分析此次頒發的《措施》,既有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等大宗消費需求的具體舉措,也有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以此激發消費動力的規定,可謂軟硬結合,相得益彰。比如,針對文旅消費,《措施》中要求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這也是讓公眾拍手點贊的內容。文旅行業是今年消費市場復蘇的重要牽引,僅暑期電影檔已經破百億元。不僅避暑游、研學游、親子游大受歡迎,音樂節、演唱會等也成為吸引游客的新“武器”。隨著帶薪休假、錯峰休假制度的落實,必將大大提升旅游體驗,為促消費擴內需蓄能加力。
各種硬性的政策讓利和軟性消費環境的提升,的確能增加人們的消費意愿,但擴消費的根本還在于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促消費政策不是所謂的“掏空錢包”“透支需求”,恰恰相反,促消費政策的出發點是幫助居民節約開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買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此言不虛,但要讓老百姓主動“掏錢包”,最重要的還是要打好穩就業、促消費“組合拳”,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讓人們有更好的增收預期,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將各項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將進一步夯實經濟“壓艙石”,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摘自《廣州日報》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