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動病床常用于患者的診斷、監護,使患者在就診過程中能夠形成臨床就診所需的體位,是一種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本文基于醫療行業相關背景對電動病床檢驗常見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動病床;檢驗;醫療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4.032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Electric Hospital Bed Inspection
DONG Xiaoxi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Inspection
〔Henan Provincial VaccineApproval Center〕, Zhengzhou 450018, China)
Abstract: Electric sickbeds are commonly used for patient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enabling patients to form the position required for clinical use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y are a modern medical equi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in electric hospital bed testing based on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Key words: electric hospital bed; inspection; medical treatment
電動病床是一種用于成人患者檢查、治療和護理,支撐患者身體,形成臨床所需體位的醫療器械[1]。電動病床作為現代醫院的新型醫療輔助設備,因其操作方便、移動靈活等優點,已逐漸取代板床和手動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電動病床因其制造工藝、設計等原因,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問題。
1.1擠壓和剪切點
電動病床上的擠壓和剪切點不符合要求是醫療器械檢驗中的常見問題。行業標準YY 0571—2013《醫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醫院電動床安全專用要求》中規定,電動病床的可移動部件會構成危險的壓切點,距離床墊支撐臺外緣的硬邊(向內側)到該可移動部件的距離大于等于200 mm是被允許的。不合格的原因一般是床的可移動部件在移動過程中產生的擠壓點或剪切點至支撐臺邊緣的距離小于200 mm。從安全方面來看,暴露的擠壓點和切割點可能會壓夾到患者或其他人的手指,造成傷害。建議將擠壓點和切割點設置在離支撐臺邊緣大于200 mm的位置,或設置擋板使間隙距離大于200 mm。
1.2急停裝置
急停裝置設置不符合要求是檢驗中的常見問題。標準YY 0571—2013要求電動病床應配備由患者自行操作停止床功能控制的(床的運動)裝置,這是為了防止患者在操作者改變床的形態時受傷。檢查過程中常見的不合格原因有:1)電動病床沒有設置急停裝置。2)電動病床上雖然有急停開關,但是急停開關只能切斷外接電源,部分電動病床仍能以內部電源供電運行,在緊急情況下無法阻止床的移動。3)急停開關放置位置的附近有患者或他人可能無意觸碰到的功能按鍵。4)急停開關放置在患者難以觸及的位置。為了患者的安全,急停開關應設置在床體的上半部分。
1.3異常動作和故障狀態
標準YY 0571—2013要求在電網電壓中斷的緊急情況下,電動病床的靠背應能下降并實現垂頭仰臥位(特倫德倫伯格氏臥位),即床墊支承臺呈平面位,傾斜整個床墊支承臺至少12°,致使患者的頭低于人體的血液循環中心點。在輸電網電壓急停的情況下,患者必須可以實現這種體位。檢驗中常見的不合格原因有兩種:1)部分電動病床沒有內部電源,電動病床正常工作時可實現靠背下降和垂頭仰臥位,但電網停電時,電動病床不能正常工作。這種情況下,可以在電動病床中增加內部電源,或者增加手搖控制桿,以保證電網停電時仍能實現這個功能。2)部分電動病床并未設置靠背下降和垂頭仰臥位功能。出現這兩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企業在設計產品時不了解標準要求,只在高規格電動病床配備了這些配件和功能,低規格的電動病床沒有配備。
2.1強化電動病床與轉移床對接
醫院接到重癥患者后需要馬上進行手術,術后存在患者不能移動的情況,例如,骨撕裂、髖關節移動、骨脆弱性等患者,術后禁止移動,以避免二次傷害[3]。部分醫院會徒手運送手術患者,運送者操作不當可能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為減輕患者的痛苦,迫切需要強化電動病床與轉移床的對接。這不僅能夠節省大量時間,同時也降低了對患者二次傷害的概率。通過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利用現代的通信設備,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調查了各機構遷移床位的使用情況,得出電動病床行業現狀如下:目前,交會對接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在電動病床的結構和功能上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另外,很多從國外進口的對接機器,存在與國內電動病床不匹配的問題。大多數患者在住院期間有在床和平車之間反復移動的需求,例如接受檢查,手術接送等,傳統的徒手搬運方法需要多人參與,這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使用較廣的護理工具是一次性滑動墊,主要適用于骨折患者、ICU重癥患者、術中患者,其可以將病人從平板車、手術臺、CT臺轉移到病床上,減少患者在搬運時產生的痛苦。一次性滑動墊這類工具在使用時比較方便,但無法長期循環使用,產生浪費,所以強化電動病床與轉移床的對接是臨床上急需解決的問題。
2.2提升電動病床的可靠性
電動病床的安全性、專業性、可靠性是保證電動病床穩定運行的基礎和關鍵,檢驗中發現,電動病床在高載重運動時容易發生故障,表現多數為推桿形變或電機動力不足產生的角度無法達標等。研發機構在設計電動病床時應充分考慮運行中電機壓力變化、承受力度等方面的影響,針對需求進行綜合研究,設計合理方案,保證設備穩定運行。電動病床設備內部結構復雜,相關人員應優化設備可靠性,降低設備部件的產生故障概率。在優化設備可靠性之前,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部件,為提高設備可靠性打下堅實的基礎。設計要結合設備的特點,制定相應方案用以管理和維護產品。電氣部件控制裝置的協同構成會對設備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要充分結合產品實際情況確定相關參數后再選擇部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良品率[4]。在電動病床電機動力控制方面,設計時應盡量細化功能,使用更大動力的電機的同時減少功率損耗。在實際設計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行駛,優化布線設計,減少導線的彎曲數,盡量不讓導線返回。在醫療病床設計方案中,應力集中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應科學地完成測算,加強對病床應力集中的數值計算,以獲得理想的結果。在電動病床設計中,合理地測算,把握病床應力的數據信息,對于醫療病床產品結構設計具有核心意義。
2.3合理選用原料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器械產品的技術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醫療器械的人性化設計堅持以功能和技術為基礎,以使用方式和用戶需求為核心,把使用者的情感體驗作為最終突破口。病床作為根據病人的治療需要和臥床生活習性而設計的護理床,是醫院中最基礎、使用最廣泛的醫療器械,在選擇電動病床的制作材料方面,除了注意材料的安全性以外,還應注意材料的導熱性,耐磨材料本身的韌性、強度等。只有考慮全面,才能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使所用材料符合要求,避免醫療事故,減少安全隱患。在設計之初,選擇適合的材料,正確安裝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運行,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檢查,只有設備正常運轉,才能確保其使用壽命,進而切實保障醫院的醫療功能及經濟效益。
2.4優化數據監測收集
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科學技術,對電動病床的使用、維修進行科學監測,能夠更好地降低設備故障率,優化病床設計。部分企業由于缺乏對設備的監測,相關行業不能及時關注到設備的損害情況,不能及時制定對策和實行有效的緩解措施,導致對設備的損害不斷加大。為此,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突破相關行業科技瓶頸,完善監測機制,應用新技術,實行全面的監測措施。為保證電動病床綜合方案評價結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建立電動病床綜合方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科學性和可量化性。
科學性:為了保證指標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確保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電動病床綜合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須有科學依據。可量化性:在電動病床評價指標體系中,對于可量化的評價指標,應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確定評價指標值。對于不可量化的指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確定評價指標值。1)應建立規范化的系統和管理,從系統設計、系統結構、軟件輔助、數據管理、工作規范等全面控制規范。根據系統的構建和運行規范,特別是日常的維護管理上補充動態化管理規范。2)保證控制系統整體穩定,避免造成系統故障。加強對硬件系統的管理。3)制定工作規范,系統的維護工作人員應定期對計算機系統的硬件維護,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了解各種功能測試運行的情況,及時記錄,及時處理問題。
目前,國內多采用智能電動病床控制系統,電動病床運行中由于設備故障產生問題時易發生醫療事故,智能電動病床的運行方式有助于在早期發現安全問題。當數據變動、參數異常發生時,智能計算機系統能立即發現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同時給檢查人員提供一定的依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傳統運行方式下的漏電現象,減少了檢查工作的負擔。電動病床實時監控技術可以對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得到更加準確的數據。
2.5規范電動病床狀態檢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設備的需求也在增加,醫療設備的生產環節復雜,為了滿足患者的生活需要,設備的安全性變得更加重要。很多企業對醫療設備健康狀態的評價沒有統一的分析診斷模式,缺乏科學把控設備狀態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評價方法。以往,企業都會進行定期檢查,這不僅需要購買原料、支付人工費和加工費,還需要大量用于維護作業的流動資金。應使用更高效的檢查方式,滿足提升檢修效率的同時更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定期對電動病床的狀態進行檢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設備的故障,及時維護使設備的工作狀態達到最佳化。同時,重視電動病床的狀態檢查,確保設備整體運行的安全穩定。實施病床狀態檢查,發揮狀態檢查的預防作用,重點檢查設備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并根據評價檢查結果,為設備的維修和更換提供信息。狀態檢查評價通常分為檢查后評價和年度評價兩種。工作人員應在每次實施狀態檢查活動時,對檢查的狀況和結果進行評價,并將其效果與設備的改善聯系起來。在醫療行業,每年都應對設備狀態檢查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設備運轉中存在的問題,為第二年的設備采購、運轉、檢修等提供參考。
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廠家在設計、生產電動病床時沒有按照標準YY 0571—2013的要求進行,生產企業作為標準執行的主體,必須規范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提高企業的生產工藝,嚴格遵守標準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產品的質量,讓患者使用到放心、方便的醫療設備。
【參考文獻】
[1]祖國棟,殷紀英.淺析醫用病床發展趨勢[J].醫療裝備,2009,22(4):44-45.
[2]陳嘉曄,顏林,潘健濤.醫療器械常見安全問題[J].現代醫學儀器與應用,2002(2):34-33.
[3]陳雙雙,馮靖祎.ArjoHuntleigh ENTERPRISE 3000B多功能監護病床的維修實例與改進建議[J].醫療裝備,2021,34(5):128-130.
[4]張少茹,陳萬強,張毅,等.多功能醫用病床的研究[J].中國康復,2010,25(5):392-393.
【作者簡介】
董小茜,女,1990年出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醫用電器檢驗檢測。
(編輯: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