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9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地處黃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擔負特殊使命,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黃河的保護和治理,是河南流域人民歲月靜好、生活幸福之所在。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的第一年,是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新時代下要統籌考慮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因此,黃河河南段作為黃河國家戰略的重要研究區,加強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對于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河自青藏高原的巴彥喀卡山脈而下,自西向東流經黃土高原入河南,后匯合入海。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的交接地帶,東部是廣闊無邊的沖積平原, 西部是山區和黃土丘陵,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河南不僅自古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衡”,且是歷代統治者統治之根基,更是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又因河南地處中原,歷史上共有二十多個朝代定都或者遷都于此,河南文化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發源和主體,由此可見河南在中國歷史上占據的歷史地位。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河南不僅在黃河哺育下綿延著華夏五千年悠悠文明,更是有利用黃河流域的水土資源來發展農耕灌溉。但是,河南在受到黃河給予滋養哺育的同時,也同樣遭受到來自于黃河水患的侵擾和破壞。
黃河作為一條多泥沙河流,不僅大量泥沙夾帶在河流中,而且因為它所處的地域環境特殊,自古以來其周遭的生態環境是極其復雜的,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黃河更是顯現出淤積嚴重、時有決溢、常常遷徙的特性,所以對于黃河的治理也是越為復雜。因黃河流經地域的地理環境各有差異,加之氣候變化萬千,黃河在河南一段,表現在河道淤積嚴重,不僅泛濫無序,且突發性強,更是預見期短,導致決溢改道頻繁。河南黃河河水不斷奪淮入海,從而使這一區域的水系發生改變,所以使泛區河流水系發生改變,這不僅改變了黃患區的水陸生態環境,也造成大片土地沙化與鹽堿化。除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是黃河水患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黃河水患在河南地區的歷史變遷,也印證了黃河治則河南興,黃河亂則河南衰。
黃河地跨多種類型自然帶,“南倚秦嶺,北抵陰山,西至烏鞘嶺,東抵太行山”。受相應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的限制,生態系統結構復雜,特別是地處黃河河南段,因為河南所處環境為廣闊無邊的平原地區,土壤也是溝塹縱橫,森林植被幾乎很少,所以生態環境是極為脆弱的。在一年當中,春秋季節的風沙極大,夏季雨水較多,也正是如此,黃河洪水決堤極易發生在夏季。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人們展開的自然環境活動范圍增大,隨之對于黃河河南段的生態環境破壞也是加劇的,因此,黃河生態環境的失衡,不僅造成了黃河河道的遷徙無常和多次泛濫,也嚴重也制約了河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環境保護政策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態文建設,構建社會各力量廣泛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習近平在指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也對新時代大江大河治理經驗進行了不斷發展和完善。
第一,政府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近年來,河南堅持把黃河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的重要內容,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黃河保護法》《河南省黃河防汛條例》《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河南黃河以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建設為重點,多方面實施政策措施。一是思想重視,政策落實。全省自然資源系統不斷強化規劃引領,持續深化生態治理,自然資源領域黃河大保護、大治理取得了新的成績,許多廢棄資源經過生態修復,變成了良田、花園、林地。二是突出重點,精準實施。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督促規范實施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持續謀劃黃河下游灘區、丹江庫區上游、大別山革命老區、淮河流域等一批重大山水項目和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示范工程,進一步筑牢生態屏障,建設生態強省。三是規劃引領,綜合治理。近年來,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我省堅持規劃引領,印發了《河南省黃河灘區國土空間綜合治理規劃》,河南圍繞《河南省黃河灘區國土空間綜合治理規劃》,明確“三灘四區多試點”綜合治理路徑,提出防洪安全、居住安全、生態保護修復和高質量發展4 大行動,安排9 大類166個工程項目,與此同時,還實施了大批治理工程,總投資63 億元的南太行生態修復國家試點工程基本完工,總投資52 億元的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啟動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堅持左右岸、堤內外、中下游協同推進,今年一季度完成沿黃生態廊道綠化任務700 畝。
第二,企業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企業在黃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中分為三個主體部分,分別是環保企業、污染企業和第三方相關公司。首先,在黃河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中,環保類的企業是通過環保服務行為參與到生態治理中,而非環保類的企業則是通過負效應來影響生態治理,而實際情況,在河南境內,環保企業所占比重很小,其環保服務行為也很難與第三方相關公司協同參與環保治理措施中,而污染企業所占比重較大,污染企業在環保治理中極為不協調,也從而導致市場經濟的不協調。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黃河河南段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協同推進中,企業之間難以協同共進,沒有形成完備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導致黃河河南段的生態環境污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第三,非政府組織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非政府組織參與黃河流域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的形式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集中性環保活動參與其中,其內容包括宣傳黃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的意識、條令、方法和政策等,并且會組織參與清理垃圾、衛生評比等環保行動;二是出席政府的環保會議等,其內容主要是參與政府組織的黃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的環保類會議,并參與討論、出謀劃策等獻言獻策行動。雖然,非政府環保組織具有它自身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非政府組織的群體偏少,尤其是各個非政府組織的規模也小,其體制并不完全規范,以至于在參與環保過程當中它的環保行為也極為不足,而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引導也相對缺乏,所以,非政府環保組織在長期環保行為重越來越懶散,其體現的環保力量也微乎其微。
第四,公眾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公眾作為個體,面對黃河流域的水污染等現象往往漠不關心,而對于已經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是抱有司空見慣的態度,長此以往,關于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話題也無從談起。因此,面對此種情況,河南在黃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中集中采取兩種實踐形式激發市民的環境保護的參與,一是積極引導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發揮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功能;另一種是積極倡導市民可以通過新媒體等網絡舉報違法污染行為,發揮生態文明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兩種形式引導民眾積極關注黃河流域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即便如此,也因傳統保守觀念的影響、環保意識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參與環保的市民還是在集中在對網絡能夠熟練掌握并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青年群體中,因此,公民意識缺乏是主要原因。
黃河河南段的生態環保治理是在以政府為主體下,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公眾協同參與的治理模式,雖在一定程度上卓有成效,但是由于政府引導不充分,企業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和公眾沒有積極參與,因此,在新時代之下,更需要各方聯動協同參與黃河河南段的生態環保治理。
黃河河南段的生態環保治理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和環境效果的影響是深刻的,首先,在社會效果方面,環境保護政策日趨完善,實施力度也日趨增強,不僅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其次,環保政策的實施也使得民眾規避環境破壞帶來的損失,在經濟損失方面也避免了風險。再者,環保政策實施不僅提高了民眾的環保意識,且大大提升了民族文明程度。最后,環保政策在環境效果上明顯表現不足,一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未從根本上扭轉惡化根本,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明顯不足;二是生態資源保護力度未有實際提升,生態專項保護措施亟待加強;三是企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四是環保支出有待加深。
總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黨中央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環保生態治理的講話不僅要領悟學習并且要貫徹落實,要按照“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一體化發展。針對黃河河南段的具體情況,我們要加快轉變結構、加快環境技術進步、加大環保投資力度以及增強環保意識和行為,同時社會各力量協同治理,形成全社會認可、執行并大力維護生態環保治理的良好局面。
綜上,黃河河南段的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不僅切實關乎到沿黃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而且事關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建設?!笆奈濉笔峭七M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提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履行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的格局。河南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河南以保護為重點,以治理為關鍵,從“點”到“線”再到“面”,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全面系統、整體協同保護,構建起更加切實有效的協同治理推進高質量發展格局,推進黃河河南段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