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博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在實際的醫療建筑設計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醫療建筑設計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如果設計的不夠科學合理,設計方案綠色水平不達標,也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不利于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甚至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應根據醫療建筑的實際需求,結合綠色建筑的理念,在遵循科學規范的前提下,進行現代醫療建筑的設計,進而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把綠色建筑的理念引入醫院建筑的設計之中,以保證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綠色建筑對于設計不應簡單等同于綠色自評表,它應該是一個繁雜的體系,由不同維度的元素組成,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正向引導政府、開發商、建筑師利用較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應該是一種平衡,在眾多的矛盾中尋找最優的取舍,應該是建筑的靈魂,伴隨建筑從孕育直到終老。
目前,醫療建筑采用綠色建筑理念已成為一種潮流。尤其是最近幾年,疫情的發生、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加劇,對醫療建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在醫療建筑中巧妙且大量的加入綠色設計理念迫在眉睫。
醫院承擔著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在醫療事業的建設與運營中,要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降低浪費與污染,以達到對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的目的[1]。而綠色醫院順暢的城市交通、合理的樓棟布局、有序的功能組織、便捷的豎向交通、舒適的候診空間、溫馨的住院條件、快速的醫療流程,人與環境的有效協調,不僅將為醫院的建設節約更多的成本,同時為醫院提高其運營效率,從長遠看是節約了大量的資源。我國醫療建筑過程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能耗過高、功能布局不合理、缺乏人性化設計等,醫院自身也面臨一些困難:①國家財政對醫院投入不足,可能導致醫院建筑的建設資金投入量大幅縮減。②對已建建筑的改造,陳舊的土建設計如何既能滿足新型醫療服務的需求,又能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新舊院區如何有機的組合。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開發商、建筑設計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無論是政府機關、醫院管理者、建筑師,都應該以綠色建筑理念為切入點,把綠色建筑理念和醫療建筑的特性融合在一起,讓醫院成為一個真正的綠色醫院,這是建筑師們未來的發展目標。
綠色建筑理念在設計中往往是龐大的、復雜的、碎片化的,有不同階段的需求、不同專業的要求、不同設計的考量。本次主要針對建筑專業中總圖和單體的設計進行淺析。
醫療建筑相較其他類型建筑有其獨特性,其選址不是座落于人口密集之處,就是位于城鎮規劃的新區之中,其用地情況多樣,周邊市政情況復雜,限制條件多。在設計之初就應遵循總體到局部的原則來導入綠色建筑的理念[2]。例如,當建筑位于城鎮規劃新區,總體布局應借助場地原有地貌特點,合理組織建筑,減小土方量,縮減場平費用,看似阻礙使用的山體、凹地,通過設計往往可打造成院內生態廊道,變成公園或是下沉廣場增加空間趣味性。
醫療建筑場地交通可分為人流與車流兩大類。人流可分為就醫問診、探視照顧,車流亦可分為問診就醫、后勤物流、急救車輛。其速有快有慢,其情有急有緩,其形有大有小、其時有密有疏,可見醫療建筑交通組織的復雜性、重要性,好比人之骨架,支撐建筑各功能的需求[3]。
所以,設計之初就應充分了解周邊交通情況,建立最高效的接駁方式,針對院區新舊建筑建立立體化人行系統,盡可能打造人、車、物多分流的復合型交通體系,創建多首層進入方式。最終實現建筑與建筑、建筑與道路、不同標高、不同方向的串聯,形成一個高效的順暢的城市單元體。
醫療建筑的生態環境不應簡單考慮城市規劃上的景觀要求,其應做為一個體系綜合考慮。例如,可大致分為原有環境保護、順應氣候特征、微氣候打造等。
首先,在總體布局時應避免對原有水系的污染,對原有林木的破壞,削減建筑對自然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充分利用場地內的已有環境,不僅可保護生態,還可為后續建筑設計留有伏筆,建立建筑與周邊景觀的聯系,使建筑成為城市生態廊道的一部分。其次,順應當地氣候特征,確定建筑朝向及其排布,如住院樓,發熱門診對日照、風向均有各自要求。同時打造架空層、下沉綠地、中庭、空中花園與建筑形成不同的組合營造出院內的景觀小品、微氣候,創造人性化的就診空間。
醫療建筑是一類功能組織復雜,約束條件多,運營情況多變,建設條件多樣,設計周期長的建筑類型,并且,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已有建筑是一種可循環資源。在項目開始孕育時,對建筑功能的組合排列就應采取集約功能,釋放土地的原則,應該盡可能的達到節約、高效的目的。
目前我國有不少醫院面臨迫切的改擴建需求,此時應優先對場地內既有建筑進行評估,判斷有無修復性再利用,功能性再利用等不同改造的可能性。新舊建筑也可通過垂直疊合、水平拼接的空間組合方式形成整體,保障功能使用,縮短建設周期,節約投資金額。另外,新建醫療建筑在設計時須具有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使用拓撲理念,創造一至二種基本空間進行模塊化的組合,可使建筑具有生長性、節奏感、簡潔感利于標準化的建設,又避免空間的枯燥。
開發地下空間的重要性雖因地而異,但總體呈現逐步提升,在寸土寸金的山地城市中其重要性更非同一般。不僅能抹平場地高差,還可解決停車、輔助房間等功能的布置。
地下空間是人、物、車立體交通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高峰期就診車輛的重要調節器,是大型醫院后勤功能的主要場所,是醫院能否高效運行的必要條件。在設計時應主動采用半地下室、下沉庭園等手法打造多層級綠化體系,豐富地下空間。破除建筑地上地下的界限,加強建筑內部的聯系。破解千城一面的處境。例如:車庫內多采用機械車位,高峰時解決就診車輛停放問題,夜晚可分擔社會車量停放壓力。不需要自然采光通風的功能優先置于地下一層,相鄰主體功能,卻不占用采光面,地面面積。利用地下室與市政交通高差,形成串聯,實現立體交通。
通過對方案及場地要素的組織,充分利用場地內各空間元素,如屋頂花園、下沉綠地、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創造院內雨水循環系統,強化對雨水的吸納、儲存的能力,保護自然生態,減小對景觀維護的成本。
醫療建筑中有不少功能可采用裝配式建筑,如病房、診室、辦公室、衛生間、樓梯間等。以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進行設計,體現現代工業化生產的優勢,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生產目的。同時在設計過程應避免對于立面的過度設計,避免采用單一裝飾功能的材料,如復合型保溫板;選用當地富有的材料,減少運輸成本,體現地域文化、特征;選用易維護,易更換的裝飾材料,打造雅致、牢固、易維護的裝飾風格,特別是內裝部分,隨著醫療需求變化,醫院內部功能隨之發生變化。設計時應對此有所預判。
在醫療建筑的設計中,對綠色建筑理念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人性化的舒適設計,從而可以滿足醫療建筑的多元化需要[4]。另外,為了滿足病患與醫務工作人員的更衣需要,在綜合考慮放射科等各個科室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專用的穿衣室,同時,合理安排體液采樣儀器,保證實驗室的整潔與衛生。醫療區室外庭院、候診區等都要體現綠色建筑理念。同時,合理地設計建筑內部的采光與通風,使其達到體感舒適上的要求。綠色醫療建筑的設計者也應注重設計的智慧,采用先進的智能化服務系統,確保醫院的工作和舒適,使醫療大樓更具人性化。
通過對國內許多醫療建筑的分析,發現目前國內尚有許多醫療建筑仍然采用傳統的獨立分布式或迂回式走廊式布局,這基本可以滿足我國醫療需求不高、醫療水平相對低下的時代的醫療職能運行需求。但隨著醫療模式由生物醫藥向社會醫療模式的過渡,這種陳舊的格局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5]。同時,當醫療需求大幅增加,醫療科室快速分化,并需要醫院各個功能部門加強銜接與合作時,這種布局方式暴露出的醫療效率低問題更為明顯。對這些醫院進行調查時,經常會發現患者及醫護人員只能穿梭于零散的樓群之間,極大地影響了醫療服務效率,患者也在就診過程中可能出現擁擠、交通不便等問題。
醫院規模不盡合理,功能設置欠缺特色,形式上盲目復制也導致建設規劃設計方案與現實條件不相適應,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國醫療機構改革的進程。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3 個方面:①過度追求規模經濟,導致大量的醫療資源被浪費,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②忽略了社會和經濟利益。③計劃體制下的醫療建筑與醫療市場需求脫節,醫療設備、科室組成重復設置等問題,使得醫院不僅無法針對本地區醫療需求特殊狀況及自身特點,開展醫療服務和加深醫療研究,而且也使部分醫院由于醫療資源的閑置背負起沉重經濟負擔。
現有的醫院大多分布在高密度的城區,形成了一片“鋼筋水泥叢林”,由于缺乏足夠的空間和接口,患者不僅會被污染,而且還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綠色建筑理念已引起世界各國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并成為當代建筑設計理論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遵從以綠色建筑理念為核心的設計思路,建筑設計具有多核心、多要點的特性,在設計過程中,不同價值觀的取舍往往決定了設計的發展和結果[6]。在未來的醫療綠色建筑發展中應該摒棄表面的形式化、浮夸的個性化、刻意的高樓化,應該切實的以綠色理念作為依托,以功能為優先。在建設過程中帶動社會的綠色建筑理念,完成價值觀的輸出。未來醫療建筑的綠色理念有著極大的挖掘潛力,本文在此提出6 個方法。
(1)人性化:設計中應以人為本,創造舒適、自然、綠色、雅致的空間。通過設計舒緩患者與醫護的情緒。人性化是貫徹設計的最終目的。
(2)本土化:就地取材,融入自然,融匯地域特征,通過設計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順應環境,打造室內外的景觀、建立院內微氣候。本土化是設計展開的平臺。
(3)長壽化:醫療建筑往往座落于城市之中,社會責任重大,項目落地后再來實施改造代價過大。通過延長建筑壽命減少拆改,提高資源利用時間,強調結構和圍護墻體的耐久性,采用易更換的部件。長壽化是設計時的一種重要方法。
(4)集約化:布局時本著寸土寸金的原則、珍惜土地這一不可再生資源。集中布置功能體塊,預留發展用地,利于遠期發展。這是醫療建筑設計時的一種有效措施。
(5)標準化:醫療建筑應首先以功能優先、不必刻意追求個性化的設計??紤]建筑內部的模數化,實現設計的標準化、通用化,減少不必要的裝飾,簡化施工工藝,縮短施工工藝,利于運營期的維護,是建筑設計時的一種先進方式。
(6)經濟控制:經濟型是所有綠色建筑的重要體現,經濟性也直接決定了綠色建筑的策略,在全過程均應植入綠色理念,尤其與經濟有關的環節??梢哉f綠色建筑是在限額設計中找尋最佳取舍的重要工具。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環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綠色建筑理念得到了廣泛推廣,但是目前國內醫院的建筑設計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設計者應根據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建筑周圍的自然環境等因素,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并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為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