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新建村。圖/嚴碧華
新建村成立于2004年12月,地處舟山本島西北部,下轄黃沙、里陳、南洞3個自然村,戶籍人口1400余人。
2015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新建村調研,對新建村美麗鄉村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并作出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基礎的重要指示。
近年來,新建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大力培育“美麗經濟”,按照“打造特色優勢,深化建設內容,實現富民強村”的發展思路,合理規劃,確定了以“文化休閑旅游”為特色的發展模式,以項目帶動發展,促進富民增收。
在休閑、旅游、文化、采風等連片發展理念的帶動下,新建村實現了深山冷岙里搞旅游、辦文化、促發展,村容村貌整潔美觀,村民收入穩步提升,和諧穩定。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新建村(曾為新建社區),原來是一個典型的偏僻落后海島山村,在“千萬工程”推動下改善基礎設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多番嘗試后選擇鄉村旅游,發展“美麗經濟”。
2015年5月25日下午,正在浙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舟山市定海區干石覽鎮新建社區。在以開辦農家樂為主業的村民袁其忠家里,總書記察看院落、客廳、餐廳,同一家人算客流賬、收入賬,隨后和村民代表們圍坐一起,促膝交談。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總書記的到來,給我們鼓足了發展的勁頭,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靠勤勞智慧走向共同富裕。”新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金紅說,近年來,新建村黨員干部帶領村民謀發展的斗志更加高昂,村民們綠色發展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4月下旬,《民生周刊》記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新建村,看到的是??吭谔镆吧媳痪G色簇擁的蒸汽火車、青磚黛瓦民居集聚的村落、潺潺流動的清澈溪水、修舊如舊的民宿、開在村里的咖啡館和書店……古樸與時尚交織,讓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欣賞著每一處風景。
南洞水庫堤壩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大字格外醒目。
8年來,這個曾經偏遠的海島山村,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立足自身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地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了一條厚植生態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2年,新建村旅游人數達41萬人次,旅游收入3600萬元,經濟總收入73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5128元。
數據背后,是村里產業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歸,進一步夯實新建村全面鄉村振興、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礎。
盡管地處海島,離海直線距離僅10公里左右,但新建村村民的生產、生活跟海似乎關系不大。
2004年,新建社區由黃沙、南洞、里陳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民們多靠外出務工和種植一些傳統農作物,生活普遍比較艱難。
很多在外掙了錢的村民選擇在定海城區或干石覽鎮上買房,時間一長,留在村里的青年人越來越少,新建村成了“空心村”。
對此,新建村黨總支副書記蘆海峰印象深刻,且有切身體會。小時候因為去鎮里上學,要翻山越嶺走上半小時,上三四年級時,父母在鎮里買了房,全家搬了出去,村里的老宅子就長期空著,只是偶爾回去看看。
1999年,外來媳婦余金紅當選為村委會主任,月薪260元。一方面,家里事多,而且收入較以前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少了太多;另一方面,一個外來媳婦當選村委會主任,一些村民并不看好,風言風語不少。
余金紅猶豫過,但仔細思量,既然當選了就說明自己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信任,至少不能讓他們失望。
上任后,余金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新建村面積4.5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當時578戶人家1579口人,貧困人口占了三分之一。留在村里的村民大部分靠土中刨食度日,人均年收入僅4600多元。村集體不僅沒什么存款,還欠賬4萬多元,村干部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
村里橫貫東西的主干道是條土路,路面坑坑洼洼,騎自行車經常摔跤。有人調侃:“新建到,車子跳?!?/p>
和當時很多農村一樣,新建村內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隨便丟、環境“臟亂差”。
盡管如此,余金紅沒有退縮。她思忖家底弄清了,接下來就是怎么發展的事了。修路是村里發展的當務之急,要將土泥路變成寬闊的水泥路,解決村民出行難題。
于是,她請人測量,做預算后發現,有30多萬元需要村里籌集。對于村級財政負債的新建村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再者,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錢從何來?
村民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但一聽說要花那么多錢,有人開始打退堂鼓,覺得沒必要花錢折騰。
盡管有千難萬難,但余金紅沒有考慮過放棄?!叭绻龅诫y題都退縮,村子哪還有發展前途?”夜深人靜時,她時常反問自己。
很快,她召開了村“兩委”會議和村民大會。會議通過修路計劃后,余金紅立即著手準備材料,去定海區交通、農林等部門尋求支持。她還找到從新建村走出去的鄉賢,跟他們講村子的發展規劃和當下的難處。
大約花了一個月時間,余金紅籌集了20多萬元,還差10萬元,她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發動村民集資。就這樣,2000年初,兩車道寬的村主干道終于通車。走在寬敞、平整的馬路上,村民們連連稱好。
后來,趁著“千萬工程”的東風,新建村進行環境整治,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原本隨處可見的垃圾不見了,蜿蜒的水泥硬化路延伸到每家每戶。短短幾年,這個深山冷岙不只是坐擁綠水青山,村容村貌還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修好路,改善村居環境后,村里的質疑聲沒了,大伙有了新的期待,那就是怎么發家致富?
如何修好另一條“強村富民路”被提上日程。答案毫無懸念,村里得有產業,村民得有掙錢的事干。問題是,一個偏僻的海島山村可以發展什么產業?
余金紅了解到,種馬蹄筍效益好,就與村“兩委”成員商量,打算村集體向村民流轉幾畝地,嘗試發展效益農業。2003年,第一批馬蹄筍采摘,但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加之天冷雨水少,產量低得可憐,自然是虧損。
見此情景,村里質疑聲又起,有村民議論:盡弄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不管用。
在熟人社會的小山村,沾親帶故的多,議論自然很快傳到了余金紅耳中。她一笑了之,既不計較,也不辯白。因為她心里明白,虧損是因為種植技術還不過關,產量低,畢竟賣出了一部分,且市場價高達9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吃一塹長一智,弄清楚了問題所在,第二年,余金紅著重解決技術難題,請行家里手現場指導。當年,馬蹄筍種植面積擴大到60畝,畝產達1000多斤,除去各種成本,收入達20多萬元。
喜獲豐收后,那些曾在背后議論的村民見到余金紅時覺得很不好意思,余金紅卻像什么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彼時,她又有了新的考慮,因為村里土地資源有限,僅靠種植業難成氣候。她想到了辦服裝加工廠,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實現集體經濟增收。
基礎設施改善了,村民日子好過了,但余金紅并沒有滿足于此。因為,她知道與“強村富民”還有很大差距。于是,她又開始琢磨,村里還有什么資源,怎么才能富起來。
新建村西面靠山,一條小溪從山澗奔涌而出,穿村而過,向東流向大海。由于長期以來大部分村民選擇到城里買房,村里的老房子、老建筑保留下來,較為完好。清晨,薄霧繚繞的村莊,素樸、幽靜,宛若世外桃源。
那幾年,余金紅發現周邊有地方搞起了鄉村旅游,坐擁綠水青山的新建村是不是也可以發展旅游?開會時,余金紅把這個想法和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們說了,大家幾乎不敢相信,這么偏僻的地方,村民都想跑出去,誰會來?
聽到這樣的想法,余金紅并不意外,相反倒提醒了她,再好的地方要發展旅游也得吆喝。作為偏僻海島山村,新建村有山有水,風景很好,問題是在舟山類似的山村也不少,自身沒有特色,很難引起關注。

南洞功勛號火車。圖/嚴碧華
一個偶然的機會,余金紅獲悉在甘肅嘉峪關閑置了一列曾經接送“兩彈一星”科研人員的功勛火車。
對于不通火車的舟山島來說,當時很多百姓沒見過火車,本來尋常的火車,在當地卻是稀罕物。如果村里引入火車,肯定會吸引遠近百姓來參觀。再加上,這是一列功勛火車,有教育意義,可以組織學生研學。效果應該不錯,但讓她發愁的是,怎么把火車從遙遠的嘉峪關運到舟山島上的新建村。
當時,從寧波到舟山的跨海大橋還沒開通,交通極其不便。但再大的困難也得克服,村里租了20多輛大卡車,將8節火車拆卸后,從嘉峪關運到寧波,再用船渡到舟山。
盡管路上費了不少周折,2010年,這列230多米長的綠皮火車,總算從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開進了新建村,像條即將騰飛的巨龍靜臥在綠水青山間。果不其然,這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參觀的人接踵而至。
功勛火車帶來了客流量,但光這個還遠遠不夠。
2009年,余金紅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藝術高校的教授。教授了解到,很多學校美術專業學生需要找地方采風、寫生。
教授到新建村一看,發現村里環境優美,離海邊不遠,覺得完全符合學校要求。從那以后,村里迎來了一批批學生,他們在村里參觀、涂鴉。
村里有了人氣,怎么能讓游客來了,留下來消費?
有段時間,余金紅在區領導帶領下到安徽西遞村、陜西袁家村等地參觀,看的地方多了,答案漸漸有了,那就是打造“南洞藝谷”景區、大學生實踐基地。
回來后,余金紅請來專家,研究如何留住鄉村地域特色,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村里成立了公司,通過政府支持、項目貸款融資3000萬元,把村民閑置的房屋統一租來,整修、加蓋,打造成青磚黛瓦的建筑。很快,明清老街、漁人碼頭、休閑廣場等相繼亮相,讓人耳目一新,那些走出新建村的村民回來時發現了商機。
在城里見過世面的袁嬋娟馬上建議父親袁其忠創辦農家樂,取名“畫春園”,成為村里最初吃螃蟹的人。
很多村民沒想到的是,做的都是家常菜,還真吸引了不少游客用餐。開業第一年,“畫春園”收入就接近20萬元。這個數字,如果換成以前土里刨食的生產方式,不知要多少年。
示范之下,開辦農家樂的人越來越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建村考察調研美麗鄉村建設時,走進了“畫春園”。近年來,“畫春園”成了很多到新建村的游客打卡之地。
采訪期間,記者入住的民宿剛好挨著“畫春園”。早晨7點多,“畫春園”開始了一天的繁忙,寂靜的山村迎接新一天的喧囂。
“畫春園”院內的木質長桌和座椅擺放得整整齊齊,院外種了些樹和花花草草。站在木質長桌邊往后山望過去,鋪展在眼前的是綠油油的一片,花草葳蕤,青山遠黛。
來到這樣的院子,拍幾張照片,坐下來喝杯茶,享受味蕾盛宴,感覺很不一樣。
在新建村,類似的院子還不少,很多村民吃上了“美麗經濟”飯。目前,村里有40家農家樂。
村莊的蝶變,引來在外闖蕩村民“返巢”潮。年輕人回村創業,又給村莊帶來了活力,豐富了村里的旅游業態,從以餐飲為主的農家樂,到提供住宿的民宿,以及休閑的咖啡館和書店等。
周國興是返鄉創業的典型代表。他以前在杭州一家連鎖餐飲公司擔任運營總監,看到村里一天一個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也打算回村開辦農家樂,后來一了解,因為村里的農家樂已不少,趨于飽和狀態,而住宿服務空間大。

村里的民宿。圖/嚴碧華
就這樣,周國興便開了家民宿,同時賣起咖啡和茶等簡餐,小院取名“燕歸來休閑驛站”。
4月23日傍晚時分,記者見到了周國興,就著一壺茶,他談起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在外闖蕩多年,周國興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懂經營管理。2022年10月,民宿重建之后營業,生意比較穩定。
說是經營,其實他更享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正如院墻上那句“回家,一次回歸就是人生的表達,就是生命的跨越”。
近年來,村里的民宿越來越多,還有專業公司運營,村民房子租金也水漲船高。
“很早以前想把我家的房子以不到一萬元的價格賣掉,父親不同意,沒想到現在一年租金就達2萬元?!碧J海峰說,他家的房子租給了一家經營民宿的公司用作餐廳,公司進行了裝修,重新打造了院落,看著特別舒心。
因為有了可觀的租金,今天村民的房子漲到了30萬元都很少有人賣。
過去數年,新建村借助浙江省大力實施“萬村整治 千村示范”工程的契機,將農民房屋連片改造成徽派建筑外墻實體樣式,每家民房以“畫春園”“燕歸來”“常相會”等戲曲詞牌名命名,配套明清老街、煙雨長廊、漁人碼頭等特色建筑,美化村莊環境,彰顯人文底蘊。
重磅打造以“鄉村文藝”為主題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洞藝谷”,植入10余個文創基地和文化藝術體驗勝地,串聯四季花田、大壩觀景平臺、階梯式溪坑等鄉村景觀,融合呈現青山黛瓦的江南鄉土風情、自然淳樸的漁村風情和原生態藝術風情。
系列舉措之下,新建村景點和業態越來越豐富。村文化休閑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村民自主創業,很多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在進入南洞藝谷必經之地,村里還設置了30多個自產自銷攤位,村民可以在此銷售當地土特產。
還需強調的是,借助大學生實習采風基地的優勢,新建村引進并提升改造了鄉村藝術館,在本土藝術家張高俊的帶領下,既為富有海洋海島氣息的美術作品提供了創作、展覽、交流、交易的場所,又為周邊村民開設農民畫培訓等藝術課程,在陶冶村民情操、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讓拿慣鋤頭的村民在農閑時拿起畫筆實現增收。
追夢不懈的新建村,在圍繞“美麗經濟”,不斷完善、豐富村內業態的同時,這幾年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打造未來鄉村。
2019年,新建村被寫入《凈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在首屆聯合國人居大會上向全世界進行報告,成為全球凈零碳鄉村建設的一個典范。
2021年起,新建村更進一步,以“零碳新建 遇見未來”作為未來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的核心內涵,將踐行“兩山”理念作為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以低碳場景建設作為落腳點,系統推進土地利用、建筑材料、能源、交通、農業生產、文旅產業、水循環、垃圾處理等九大實踐路徑,加快實現村莊全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打造集智慧生態新鏈條、低碳宜居新生活、整體智治新模式、共同富裕新示范于一體的未來低碳海島鄉村。
新建村圍繞“山林、田園、景區”三大鄉村環境風貌主要元素,通過劃定村莊的“三區四線”統籌布置低碳場景、風貌場景,形成“村在山谷中、水從村中過”的良好生態布局。
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新建村休閑旅游與田園農業兩大優勢村莊產業減排潛力,配合景區鄉村建設、農業“肥藥兩制”改革打造宜居、健康、安全、生態的高品質鄉村產業。
比如,農業產業方面,充分發揮村內南洞水庫天然蓄水功能,參照省內其他地區優秀水利工程建設經驗,遵循本地區位條件,利用條石砌筑3個它山堰,將南洞水庫水資源分流至村內地勢較低的農田附近,實現轄區內300畝村民農田灌溉用水天然自足,避免以往村民使用車輛來回裝載取水過程中出現的水資源浪費、能源消耗高等問題。
同時,建立村內“能源—水—食物”的閉環循環利用體系,通過利用農作物秸稈和家畜禽類糞便作為原料制造有機肥,實現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實施過程中,新建村注重把群眾認同、參與、滿意作為未來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積極倡導推廣低碳的鄉村治理模式與群眾生活理念,推動治理、鄰里場景與低碳場景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有利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理念與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