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2023年6月29日消息,世界上最常見的人工甜味劑之一的阿斯巴甜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目前,市面上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無糖汽水品牌均有使用這種添加劑。
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2023年6月30日,多個以天然甜味劑為主營業務的代糖概念股漲停。未來,人工合成代糖或將逐步退出市場,那么,天然代糖能否在這新一輪的變革中乘勢而起呢?
◎備受爭議的人工代糖
人工代糖歷史悠久,1879年,一位美國的教授在提取煤焦油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種名為鄰苯甲酰磺酰亞胺的甜味劑,經過測試,其甜度相當于蔗糖的300—500倍。于是,他給這種甜味劑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糖精。
·求學小芝士·
代糖為什么出現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代糖的出現意義非凡。一方面,它打破了蔗糖產量低下,供不應求的局面——戰爭時期,蔗糖是作為戰略儲備物資被嚴格管控的,普通大眾難以接觸到糖類產品,代糖的出現有效地緩解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代糖因其不被身體消化吸收、不參與人體代謝,且低熱量、低血糖指數、低齲齒風險的特性,不僅很好地滿足了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也備受減肥人士的青睞,成為蔗糖良好的替代品。
高甜價比加上滿足特殊人群需求,這兩項作用貫穿著人工代糖發展的歷史。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在滿足味蕾甜度需求的同時,對人工代糖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質疑。
梳理一下人工代糖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從最初的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賽蜜、三氯蔗糖、紐甜的6次產品迭代,幾乎每一代人工代糖都存在著巨大的健康爭議。
人工代糖的歷史更迭(圖片來源:中金在線)
據英敏特數據庫調研,從2011—2020年我國減糖代糖產品生產的情況來看,人工代糖在2020年市場占比為52.38%,仍占據代糖市場的半壁江山,但近年來,人工代糖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和市場份額均有所減弱。
◎潛力巨大的天然代糖
與人工代糖相對的代糖產品,還有天然代糖和糖醇。按照技術劃分來看,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學方式合成,而天然代糖是從植物中提取,糖醇則介于人工與天然之間,主要通過微生物發酵得來。
事實上,天然代糖比人工代糖的歷史更為悠久。早在幾百年前,巴拉圭、巴西等國居民便開始食用甜菊糖苷。隨著健康減糖生活理念的普及,天然代糖取代人工代糖的趨勢愈發明顯。目前市場上天然代糖主要有甜菊糖苷與羅漢果甜苷兩個品類,分別從天然植物甜葉菊與羅漢果中提取,是當前代糖行業中唯一具備“天然”+“無糖”雙重概念的產品,更是人工代糖的寶藏替代品,并已具備成熟的配方應用基礎,風味和口感等問題已得到充分解決,且無論從口感體驗還是單位甜度成本方面而言,天然代糖都具備替代人工代糖的條件,更能達到消費者對于天然、健康、安全的更高需求,未來代糖產業端有望向天然代糖靠攏和延伸。
從國內市場看,中國與美國的食用糖消費結構相似,60%左右集中于食品工業,40%左右集中于居民日常消費,呈現出“以工業消費為主、居民消費為輔”的發展格局。食品工業用糖量的91%用于下游含糖食品生產,由高到低順序依次為飲料類(包含乳飲、果蔬汁飲料、碳酸飲料),罐頭,速凍米面,冷凍飲品,糖果等。其中飲料產業多年維持增長態勢,既是過去食用糖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也是未來代糖產品的主要市場。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研究及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2015—2022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由22.6億元飆升至199.6億元,預計2023—2027年將持續放量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748.9億元。無糖飲料的爆火,無疑將反向推動天然代糖產業的發展。
◎健康需求下的黃金賽道
我國天然代糖產業鏈齊全,可獨立生產代糖相關產品。天然代糖產業鏈上游為原料端,由天然植物、酶制劑、化工原料等組成;中游為生產端,包括對原料進行提取、加工、合成等一系列生產流程;下游分為To B(品牌商,用于相關產品添加劑)與To C(消費者,直接食用)兩個銷售端。
我國是現階段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代糖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的70%以上,近5年來,出口金額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天然代糖的產量占比吃重,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我國天然代糖生產的主要龍頭企業有保齡寶生物、華康股份、三元生物、萊茵生物、浩天藥業、亞邦科技、百龍創園等。
我國的天然代糖龍頭企業雖大部分為私營企業,但大多擁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具備多個代糖制備方法專利,且依托大學科研中心和產業協會,科研實力雄厚,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形成產業集群。目前,我國代糖產業已經形成百億市場,天然代糖企業急需兩方面的人才,一是高端技術研發人才,二是海外銷售人才。
相關崗位1:復配甜味劑應用研發員
崗位職責:負責常用天然代糖及其他食品添加劑的復配處方的開發,以及在各種食品領域中的應用試驗,主要從事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研究、開發、檢測;完成應用食品中對應的各項指標測試及感官評定。
能力要求:食品科學與工程、制藥工程、中藥制藥、生物工程或化學工程與工藝相關專業研究生學歷,英語六級或日語一級水平,能熟練閱讀英文科技文獻或日文專利資料,掌握感官評測基本方法,熟悉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等設備,熟悉中藥提取物專業知識,能熟練使用提取、分離和純化相關實驗設備。
薪資水平:8k—25k/月。
·求學小鏈接·
國內首個天然代糖研究中心成立
2023年6月30日,由湖北大學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建的國內首個天然代糖研究中心在光明區華南醫谷合成生物產業園成立。
湖北大學陳守文團隊,主要從事地衣芽孢桿菌代謝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相關領域研究和產業化
工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而粒影生物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從序列—結構—功能層面進行蛋白改造優化的領先企業。雙方將基于各自的技術及資源優勢,相互支持、協同發展,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在天然甜味劑、食品原料減糖等食品領域的商業化應用。
相關崗位2:天然代糖外貿業務員
崗位職責:能夠通過搜索網絡平臺、參加國外展會的方式開拓海外市場,尋求海外客戶合作,爭取國際訂單;及時了解市場信息,維護公司網站、網絡平臺后臺數據并做好新產品的發布和營銷策略;拓展和維護新老客戶關系,負責產品的國外市場推廣和銷售;收集客戶數據,掌握市場動態。
能力要求:英語、生物學、生物制藥、中藥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英語四級,口語流利,有一年以上外貿工作經驗。
薪資水平:根據看準網數據,外貿業務員在全國的平均月薪為8260元,中位數為8238元,其中月薪7k—12k占比最多。
編后語
代糖產業的幾經發展變遷,無不伴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無論物質條件如何改善和提高,人們的關注點最終都會落到人體健康與安全的范疇內。天然代糖的出現,讓我們不再執著于滿足味蕾還是保持健康的單一選項,也讓我們看到了食品工藝創新對生活品質提升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