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悠
前段時間,我和媽媽打電話,媽媽又跟我道起了家里的不容易。我像往常一樣,一邊看著綜藝節目,一邊敷衍地回答她:“媽,等以后我有本事了,就讓你享福。”我以為媽媽也會像以前無數次那樣和我一起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但這次我得到的回答卻是:“靠什么有本事?”我不知道該怎樣回應,只能岔開話題。
那天掛斷電話之后,我想了很久:是啊,來自農村的我上著一所普通的大學,我高談闊論的資本是什么?我怎樣才能讓媽媽過上更好的生活?高中時背過的一句話忽然出現在了腦海中:“你不再是漫不經心就可以邀得全世界寵愛的孩子了。”
上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小學六年,每次期末考試我都能考第一名;我就讀的初中是區重點初中,中考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在高三的數次模擬考試中,我的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十名。我并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只是完成學習的本職任務,夸贊就會如潮水般向我涌來——“這孩子懂事”“這以后是‘清北的苗子”。每年春節家庭聚會的時候,我都是家族中的焦點,是親戚和街坊鄰居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雖然我們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好,但在我的教育上,家人傾盡了所有心力。深知家庭供我讀書的艱難,所以我總會在某個深夜或者某個午后和媽媽暢談未來的幸福生活。那時媽媽總會笑著說:“媽就等著享你的福了。”
我以為人生會一直這樣順風順水,可惜事與愿違:我的高考分數是我自高三以來的最低分。“清北”根本不用考慮,很多重點高校也跟我揮手說再見。無奈之下,我選擇了上海的一所普通大學。
暑假期間,我無數次告訴自己:大學階段要更加努力,畢竟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你看,想象總是美好的。
九月,我來到了大學。忽然從高中階段的辛苦中解脫,我在大學里迷失了自己: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卻因為懶得看轉專業的文件而錯失了轉專業的機會;當同學們都在選擇第二專業輔修的時候,我又有諸多借口沒有參與其中;抱著“六十分萬歲”的心理,我在專業課學習上完全不上心;當家人問起我的校園生活時,我總是用一句“還好”搪塞過去。
親戚和街坊鄰居都知道我高考失利的事情,又得知身處大學的我再也沒有取得任何耀眼的成績,便轉移了曾經聚焦在我身上的目光。大一那年的春節,我第一次沒有成為焦點,嬸嬸家的堂妹成了我的高中學妹,也取代了我成為新的話題人物。看著堂妹坐在大家中間,聽著嬸嬸細數著堂妹取得的成績,一瞬間,我有些恍惚:那也是曾經的我啊,我什么時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聚會結束后,媽媽似乎想要和我說些什么,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直到這次的通話。
高中時,我滿懷憧憬,覺得未來可期;但我漸漸地迷失了自己,總是以“我可以,只是我沒有行動”為理由來逃避努力。其實,缺乏行動力的我在一開始就已經輸了,更殘酷的說法是:我已經“泯然眾人矣”了。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漫不經心只能換來社會的毫不在意。
“你不再是漫不經心就可以邀得全世界寵愛的孩子了。”
高中畢業后我忘記了很多知識,但這句話卻一直埋藏在我的記憶深處。也許是因為潛意識里深知自己的平凡,所以這句話會時不時跳出來給我提醒,卻又一次次被我用“未來還長,我并不差”的想法壓下去。
那天晚上,我終于醒悟:行動力才是成功的關鍵。錯過了轉專業、輔修并不可怕,我還可以選擇考研,也可以選擇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通往成功的路永遠不止一條,但我起碼要走在路上。
不再給媽媽開空頭支票,不再沉迷于幻想,我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