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延
考研那年,我特地買了一部“老人機”——只能發發短信、打打電話的非智能手機,回到宿舍后才拿起智能手機。我還把社交媒體的個性簽名一律改成“不閑聊,急事電聯”。
在考研備考過程中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受益匪淺:我沉淀出足夠的定力,能夠輕而易舉地拒絕網絡誘惑。但我那時需要找實習、投簡歷,不可聯網的“老人機”顯然無法勝任這些操作。于是我開始尋求替代品。
墨水屏手機進入了我的視野。從某種角度來看,墨水屏手機更類似于一種電子閱讀器——只顯示黑白兩色的電子閱讀器,但與真正的電子閱讀器不同的是,它保留了智能手機的功能——微信、微博、淘寶、QQ等APP都可以使用,完全符合我的需求。于是我果斷下單。由于墨水屏手機顏色單一,因此手機上所有的軟件皆失去了光彩:當初因無聊而沉溺于短視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游戲里的打打殺殺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一刷就停不下來的淘寶購物在頃刻之間被按下了暫停鍵。
我仿佛回到了高中時代。那時,我每天都捧著一本語文古詩詞書或英語單詞小冊子晨讀半個小時,以此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課中置身于書籍海洋,同六個科目“斗智斗勇”;課間跟前后桌同學一起討論習題,增進情誼;課后去操場上鍛煉身體,見縫插針地打撈每一寸光陰……
電子產品僅是為我所用的工具,而不是讓人玩物喪志的玩具。其實,若你真的有心想擺脫電子產品的束縛,那么無論是花花綠綠的普通手機,還是色彩單調的墨水屏手機,你都能抵得住誘惑。
得益于我養成的良好習慣,我不再深陷智能手機“娛樂至死”的泥淖,而是游刃有余地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我還將手機屏保從人物風景照切換成沒有圖片只有數字的電子時鐘模式,不用解鎖,一眼望去即可知道時間。
此外,曾經機不離手的我,在生活里、學習中、工作上找到了無數替代手機的興趣,譬如垂釣、下廚、健身,每天都會留出一段時間隔絕電子產品,踏踏實實地鏈接真實世界。手機不再是我的“外置器官”,而是助力我通往更好目的地的好幫手。
不僅如此,我還學習了“老人機”的受眾——老一輩的作息規律,先前養成的報復性熬夜的壞習慣,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改變。
手機不是罪魁禍首,也非洪水猛獸,它大有用途,方便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如此,如何跟手機友好相處,便是一門功課。
后來我才明白,為了增強人們對手機的黏性,設計者把關機鍵從顯而易見的正面隱藏到不明顯的側面。于我而言,即便手機關機兩個小時,我的世界也照樣運轉自如,但我不需要這樣做,因為我可以控制手機,而不是被手機控制。從早到晚,除了必要的時候,我都能心平氣和地將手機放置一旁,或參與戶外運動,或做做家務,或看看紙質書,埋頭做好手邊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腳踏實地地體驗真實世界的十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