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關立蓉

期末考試臨近,上高三的女兒學習很辛苦,我決定每天中午給她送飯,陪她走過這段辛苦的日子。
每天中午11:00,我將準備好的飯、菜、水果分門別類放在小飯盒里,送到學校。有一天,離出發時間還有幾分鐘,我就隨手拿來一張紙,寫上幾句應該在學習中注意的問題,再畫上一個笑臉,折疊好放在小飯盒上。
晚上回來,女兒對我說:“媽媽,你寫的紙條真好,同學們都說這叫愛心紙條。”我說:“那好啊,我明天再給你寫一張。”
從此,飯盒上多了一張折疊成心形的小紙條,有時寫上一段祝福的話,有時是一首小詩,有時是考試失利后的鼓勵,有時是和她分享一段讀書感悟。
一天中午,我背著送飯的小紅包,沿著玄武湖畔向她的學校駛去。這一路風景很美,特別是初夏,湖水蕩漾,和風拂面,繡球花朵朵盛開。我知道,辛苦的高中生是很難有閑心欣賞這一路美景的,坐在公交車上,她的手里總要握著一本書,低頭看到的只是方寸之間的天地。我想,明天我要把看到的美景寫在小紙條上,讓她也能感受一下淼淼長湖水,初夏發綠波的盛景。
以前總覺得到學校很遠,這一路想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察哈爾路。遠遠地,就看見她站在學校門口張望。
和女兒講了幾句話,她就拎著小紅包進學校了。我目送著她可愛的背影,突然間有點傷感。不知道明年這個時候,她會飛向哪座城市。牙牙學語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一眨眼,她就長成一個大姑娘,慢慢消失在視線的拐角處。
“媽媽,回去慢點。”她突然轉過身來,朝我揮揮手,“媽媽,放小紙條了嗎?”
“放了。”我也朝她笑著揮揮手。
我想象著,她坐在學校食堂的餐桌邊吃飯的模樣,小小的飯盒里盛不了山珍海味,只不過是很普通的一小碗米飯,一葷一素。但是有這些寫滿祝福的紙條相伴,她一邊吃飯,一邊看我的紙條,學業壓力能得到些許釋放,嘴角也會蕩漾出幾朵微笑吧。
聯考結束后,女兒放學回家,我看見她垂頭喪氣的樣子,就知道她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看著她紅紅的眼睛,我忍住沒責怪她。晚上,她坐在桌前訂正試卷,我在隔壁敲電腦,突然聽見一陣翻箱倒柜的聲音。
“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找語文答卷,我明明記得帶回來的,怎么不見了。”
拿出樂高玩具,開始拼插吧。這是最消耗時間的活,沒關系,十歲的我,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消耗。直到拼得頭昏眼花、手指麻木,我才收手。扭頭一看,是幾箱芭比娃娃。它們陪伴了我幾年,不過我已與它們日漸疏遠。
“看你丟三落四樣子,怪不得沒考好。”我忍不住火氣大了起來。
“我……我帶回來的,那么大一張試卷,怎么會不見了呢。”她一臉委屈。
“你去做作業吧,我幫你找。你看你,又浪費了多少時間!”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絲火藥味兒。
書柜里堆滿了各種試卷、書本,要在這里面找出一張試卷,真的是書海里撈針。我滿心抱怨,又怕發作出來,影響她做作業的情緒,只好皺著眉頭幫她整理試卷。書柜里有一個黃色塑料文件夾,打開,里面整整齊齊地堆著一小疊紙條,正是這段日子,我每天寫的小紙條。紙條本是折疊起來的,現在它們平平整整地舒展開來,沒有一點褶皺。有一次,我沒有找到她的草稿本,隨手撕了一塊巴掌大的紙,寫上幾句話。現在,那張小紙條被仔細裁剪成正方形,端端正正地放在最上面。
看著這些平整的紙條,再看看她做作業的背影,我的心被溫柔地觸動了一下,眼角濕潤起來。
在我眼里,她還是個可愛的孩子,我只是要求她寫得一手好文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管多難的數學題都能迎刃而解。值得欣慰的是,她已經成長成一個心思周密,知道感恩的小棉襖。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
——竇桂梅《玫瑰與教育》
——馬卡連柯
你每天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慢慢地,你便會有一張什么樣的臉。
——父母的一言一行塑造在孩子心里的面貌
一個孩子若是性格內向、羞澀,就讓他內向、羞澀好了,天生膽小的孩子,你不能強迫他變得大膽。
——教育首先要尊重與理解,然后才是耐心和緩慢的改善
只有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孩子才能信任大人,愿意合作。
——關系建立,教育才會真正發生
教育是為了喚醒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和他分個勝負。
——林清玄
問題不是問題,問題本身就是解決方案。
——看見問題背后的真相
當你知道怎么愛自己,你就知道怎么愛我了。
——一位孩子對媽媽說
你的尾巴上怎么長著那么多眼睛?是不是因為世界太美麗,一雙眼睛不夠看。
——一位8歲孩子的小詩《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