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后,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迎來大暑節氣。“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唐代白居易的《銷夏》,或許成為許多人盛夏時節向往的生活。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夏季最后一個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也在此時到達頂點。
暑氣至濃,萬物盛極。先秦管仲《管子》道:“大暑至,萬物花榮。”東漢劉熙《釋名》說:“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逸周書》曰:“土潤溽暑(溽暑,指潮濕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高溫酷熱、雷雨繁多是大暑節氣的明顯特點,有諺語云:“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所言:“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今年的大暑節氣恰逢農歷的六月初六,這一天在民間一直是多節共存的日子,深受老百姓敬重。比如“天貺節”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日。據說,此節起源于宋代的宋真宗趙恒皇帝。有一年的六月初六,他忽然向百姓宣稱上天賜給了自己一部天書,可以幫他掌管天下。為了紀念這個日子,乃定這天為天貺節,并且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貺殿,所以就有了六月六天貺節的說法。而在民間的這一天則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家家戶戶會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暴曬,便于儲存和使用。當然,農歷六月初六在民間還稱為姑姑節、小白龍探母節、回娘家節等,其實都是跟習俗相關聯。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容易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所以精神調養至關重要,須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同時,要注意“大暑大暑,當心中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出門和勞作,適當的睡午覺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大暑時節,我國民間有曬伏姜、喝伏茶的習俗。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飲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伏茶,則是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而在南方民間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說法,大暑天氣炎熱,用仙草制作成果凍狀的仙草凍,既滿足了嘴巴,又趕走身體里的熱毒。臺灣還有吃鳳梨的民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大暑的飲食調養是以炎熱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于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飲食宜清淡多樣,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多吃苦味食物,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苦瓜、蓮藕等,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蘆根、白茅根等藥食兩用之品。為預防中暑,可多吃些諸如豆類、海帶、香蕉等含鉀豐富的食物。

主料:苦瓜2根(約600克),鯪魚肉蝦餃餡250克。
調輔料:蝦湯300克,味精20克,雞精20克,糖20克,鹽3克,蔥姜絲各20克,八角1粒,食用油200克。
制作步驟
1.將苦瓜洗凈干凈、挖空,切2.5厘米段備用;
2.起鍋熱油,將苦瓜釀入鯪魚蝦餃餡,放入鍋中稍微煎一下;
3.鍋中留底油,放入蔥絲、姜絲、八角爆鍋,放入釀好的苦瓜,加入蝦湯大火燒開,再加味精、雞精、糖、鹽調味,改小火煨至略微黏稠,出鍋即可。

主料:鮮蓮子200克,水鴨1只(約600克),老雞1只(約600克),排骨1500克,瘦肉1000克,雞爪1500克。
調輔料:黃桂圓肉100克,大干貝50頭,小姜片20克,白胡椒20粒,花旗參20根,枸杞10克,鹽6克,水3升,15年陳紹興花雕30克。
制作步驟
1.鮮蓮子去苦心,清洗干凈;
2.將老雞、排骨、瘦肉、雞爪清洗干凈,剁均勻塊,焯水后沖洗干凈,放入容器中,加水、小姜片10克,上蒸鍋蒸6—8小時,再用吹風機去油,蒸成底湯;
3.用底湯放入水鴨、黃桂圓肉、干貝、小姜片10克、白胡椒粒、花旗參、枸杞、蓮子,加鹽適當調味,再加15年陳紹興花雕,上蒸鍋蒸4小時即可。

主料:臺灣山蘇葉200克
調輔料:鹽5克,味精8克,糖8克,雞汁10克,干辣椒油20克。
制作步驟
1.山蘇葉清洗干凈,輕輕焯水,過冰水備用;
2.將山蘇葉控干水分,加入鹽、味精、糖、雞汁、干辣椒油調味擺盤,再放幾粒炸好的干辣椒即可。

主料:黃花魚一條(約1000克)
調輔料:白糖400克,辣鮮露60克,香醋200克,老抽128克,美極鮮60克,料酒20克,蔥姜水20克,食用油500克。
制作步驟
1.醬汁制作:起鍋倒入白糖、辣鮮露、香醋、老抽、美極鮮,用小火慢熬至濃稠,放涼備用;
2.將黃花魚清洗干凈控水,將魚頭、魚尾剁下來,入油鍋炸干備用;
3.魚身去骨取凈肉兩片,再切2厘米段,加料酒、蔥姜水去腥;
4.把魚肉放入油鍋中,用中火煎至成熟且呈金黃色,稍微放涼,裹上醬汁,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