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明霞
早產是指胎兒在孕37周前(≤259天)分娩。隨著產科診療和監護技術的不斷進步,輔助生殖技術的高水平應用,以及兩孩政策的開放,我國近年來早產兒的出生數量有增加趨勢。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所需的護理更為細致。嬰兒胎齡越小,護理要求就越高。寶爸寶媽必須掌握監測體溫、正確喂養、維持正常呼吸、預防感染、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等護理知識,才能在孩子出院后確保其健康成長。
早產兒出院標準
1.呼吸功能穩定
早產兒自主呼吸良好,一周以上無呼吸暫停;不吸氧的情況下下,血氧飽和度能夠維持在90%以上;無氣促、吸凹等明顯呼吸困難表現。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允許尚在吸氧或有呼吸暫停情況的早產兒出院,進行家庭式監護治療。這需要家庭需要配備監護儀、氧療設備、咖啡因或氨茶堿等藥品。醫護人員會對其父母或照顧者進行心肺復蘇培訓。社區醫生定期進行家庭訪視。目前國內醫療條件還不能滿足上述需要,因此不建議呼吸不穩定的早產兒出院。對于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的早產兒,建議父母在醫院陪伴,參與患兒的護理工作,以促進孩子盡快脫離氧療設備,進行自主呼吸。
2.體溫穩定
早產兒出暖箱體溫穩定后,至少應觀察24小時。在正常穿衣、放置在開放式小床上、室溫狀態下,嬰兒能保持體溫穩定,即腋溫36~37℃,方可出院。
3.經口喂養狀態良好
喂養期間,早產兒不存在氧飽和度和心率下降問題,血氧飽和度>85%,心率大于100次/分鐘。
4.體重增長良好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嬰兒體重都應穩定增加——早產兒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應增重15~20克。一般要求嬰兒體重達到1800~2000克,同時,喂養狀態良好,體溫和體重增長均穩定,才能準許出院。
早產兒出院前 父母應做好的準備
1.護理準備
早產兒出院前,父母應參與孩子的日常護理,學會如何給早產兒洗澡、喂養、更換尿布、監測體溫等。大多數早產兒需要服用鐵劑、鈣劑、魚肝油等,因此父母還需學會如何給早產兒喂藥。同時,應學會判斷奶量是否足夠,正確觀察其呼吸、心率,學習窒息復蘇方法等,以應對突發情況。
2.信息確認
早產兒出院時,父母應和醫生確認孩子出院當天的奶量、大小便情況、喂養乳品的類別等;仔細閱讀出院記錄或出院小結,尤其是孩子出院時的體重,糾正胎齡,出院后的首次眼底篩查日期、地點,其它項目的隨訪日期和頻率等。對于出院后仍需要服藥的早產寶寶,家長應知道服藥名稱、服藥時間、每次服用劑量、療程、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藥物治療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
出院后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
1.保暖
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濕度應保持在55%~65%。根據早產兒的體重、發育成熟度及環境溫濕度,可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適度保暖,提倡“袋鼠式護理”方法。具體方法為:
第一步,爸爸或媽媽倚靠在沙發上,解開上衣,裸露胸膛,放松身心。第二步,將脫掉衣服的寶寶豎著放在父母的胸口上,讓寶寶保持“蛙形”姿勢趴在胸膛上。第三步,讓寶寶的頭偏向一側,臉頰能夠舒適地貼在父母的皮膚上。用毛毯蓋住寶寶的背部,然后用爸爸、媽媽的衣服包裹住寶寶,防止寶寶受涼。第四步,可以試著和寶寶輕聲說話,撫摸其皮膚或唱兒歌哄寶寶入睡。
研究證明,父親參與“袋鼠式護理”與母親一樣安全有效。而且,父親與早產兒進行皮膚接觸、參與護理,可降低父親的壓力水平,增強照護信心。
2.避免感染
父母、親屬接觸早產兒前一定要做好手部清潔,適當減少親友探視。每次喂奶后應清潔和消毒奶具,房間每日需開窗通風。保持寶寶臍部的干爽清潔,如果發現膿性分泌物或臍輪紅腫,需及時就診。
3.提供適宜睡眠環境
室內光線要有明顯晝夜區別,以幫助早產兒建立正確的晝夜節律。噪音會引起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因此要減少噪音刺激。
4.仰臥位睡姿
早產兒應采取仰臥位睡姿直至1歲,以預防猝死綜合征的發生。對于經口喂養的早產兒,為了令其安全有效地完成吞咽,其頭部、頸部和軀干應得到良好的支撐,以保持其頭部位于軀干中線位置。
5.防止嗆奶
早產兒吸吮和吞咽的能力都比較弱。用奶瓶喂奶時,需要注意奶嘴的孔眼不宜過大,防止乳汁流速過快,從而引起嗆咳;孔眼也不能太小,否則寶寶吸吮費力,易出現疲勞。對于吸吮、吞咽能力很差的早產兒,建議使用橡膠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讓孩子側臥一段時間,以避免吐奶后嗆咳引發窒息。
6.保持呼吸通暢
早產兒由于呼吸功能發育不完善,易發生呼吸暫停。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孩子缺氧時間過長,損傷腦組織,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家長平時需要經常觀察孩子的呼吸。如果孩子出現臉色青紫、呻吟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進行刺激,如彈足底、捏小臉蛋、托其背部、搖晃小床等,使癥狀得到緩解,恢復自主呼吸。
早產兒出院后的乳類選擇
1.母乳
美國兒科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均推薦早產兒首選親母母乳喂養,其次為捐贈人乳,同時應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至1歲以上。純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早產相關疾病發生的可能性,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家庭經濟成本。
2.強化母乳
由于早產兒吃奶數量實在有限,而且母乳中的主要營養素含量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因此極低和超低出生體重兒需額外補充母乳強化劑。
3.早產兒配方乳
對于無法母乳喂養者,可選用早產兒配方乳。與普通嬰兒配方乳相比,早產兒配方乳的能量密度更高,含有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能夠滿足早產兒在出生后早期的生長代謝需求。
4.早產兒過渡配方乳
胎齡>34周的早產兒或出院后早產兒,如果長期食用早產兒配方奶,會增加代謝負擔。這一階段的嬰兒可以選用早產兒過渡配方乳、早產兒出院后配方乳。
5.其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乳
如去乳糖配方乳、水解蛋白配方乳、氨基酸配方乳等,家長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以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