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音
從理論上來講,食品腐敗變質是指食品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物理因素如高溫、高壓的污染等,化學因素如重金屬鹽類的污染等,生物因素如昆蟲、寄生蟲等方面的影響,造成其原有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發生變化的過程。不過,雖然影響因素那么多,但生活中導致食品腐敗變質的最常見的因素,還是小小的微生物。
首先,食品本身如新宰殺的肉類會發生“后熟”——肌肉組織在酶的作用下發生—系列生物化學變化;糧食、水果發生呼吸作用等,均可以引起食品成分分解、食品組織潰破和細胞膜碎裂,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條件。
之后,微生物會快速將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分解,作為自己生長繁殖必需的營養物質,最終導致食品腐敗。本文以一碗番茄土豆燉牛腩為例,和您說說食品的變質過程。
-蛋白質的分解-
不同微生物對于各類營養物質的分解能力不同。毛霉屬、曲霉屬等霉菌比細菌更能利用天然蛋白質。牛腩富含蛋白質。牛腩中的蛋白質在動物組織酶、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肽鏈內切酶等的作用下,首先水解成多肽,進而裂解成氨基酸。氨基酸通過脫羧基、脫氨基、脫硫等的作用,進一步分解成相應的胺類、氨類、有機酸類和各種碳氫化合物,牛腩便會表現出腐敗特征。
蛋白質分解后所產生的胺類、吲哚、硫化氫物質,是蛋白質腐敗產生的主要臭味物質——讓這盤牛腩聞起來有明顯的“臭味”。硫化氫與血紅蛋白結合可形成硫化氫血紅蛋白,讓牛腩變成綠色。
-脂肪的分解-
一般來講,大多數對于蛋白質具有較強分解能力的需氧性細菌,同時也能分解脂肪。引起鮮肉腐敗的微生物有梭菌屬、普通變形菌、腐敗假單胞菌等。牛腩中的脂肪在微生物的解脂酶等的作用下,分解為脂肪酸、甘油和其他產物。脂肪酸進一步分解生成過氧化物和氧化物,隨之產生具有特殊刺激氣味的酮和醛等酸敗產物,即“哈喇”氣味。固態食品腐敗變質后,會出現變形、軟化、黏稠、結塊等現象,表面會變形或發黏。具體到這盤番茄土豆燉牛腩,就是表面摸起來黏糊糊的。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芽孢桿菌屬細菌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較強。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纖維素、半纖維素、雙糖和單糖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有糧食、蔬菜、水果、糖類及其制品。在這份番茄土豆燉牛腩中,土豆、番茄都富含碳水化合物,如淀粉、果糖、葡萄糖等。在微生物、植物組織中的各種酶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碳水化合物類成分被分解成單糖、醇、醛,二氧化碳和水等低級產物。這一變化過程被稱為發酵或酵解。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腐敗、變質的主要特征為酸度升高、產氣,產生稍具甜味、酒味的氣味。番茄中的果膠可被曲霉、多酶梭菌等所產生的果膠酶分解,因此發生軟化。
-食物變質后應果斷扔掉-
至此,這盤番茄土豆燉牛腩看起來、聞起來、摸起來都壞了,建議您立刻將其扔掉。千萬不要心存僥幸,抱有“熱一熱、殺殺菌就能吃”的錯誤心理。否則,很可能為此付出上吐下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