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超聲造影的原理是利用造影劑加強組織內微血管的顯示,從而使臨床醫師獲得更豐富的超聲圖像信息。
超聲造影劑沒有毒性
有些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患者聽說自己要被醫生安排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會感覺很害怕:一是害怕自己病情嚴重才需要做這種檢查,二是害怕造影劑有毒性,“把藥打進血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事實上,需要進行相關檢查的患者不需要擔心。超聲造影所用的超聲造影劑又稱聲學造影劑,主要成分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氣泡。磷脂在體內可完全由肝臟代謝,六氟化硫氣體則經肺通過呼吸排出。
超聲造影劑是一種純血池造影劑,不會外滲到血管外間隙,最終通過呼吸排出人體外,不被腎臟過濾,對人體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具有無腎毒性、無輻射的優勢。患者進行超聲造影無需皮試或進行肝腎功能測定。由于超聲造影劑安全、致敏性低,故超聲造影常用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檢查。
分辨率更高
超聲造影是在常規超聲基礎上,通過靜脈注射超聲造影劑,讓醫生能夠實時動態地觀察組織的微血管灌注信息,觀察待查目標與周圍組織的造影灌注特征的差別,以此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性。
造影劑有薄而柔軟的外膜,在低聲壓的作用下,微氣泡具有很好的諧振特性,能產生較強的諧波信號,有利于醫生較長時間掃描受檢部位的各個切面。超聲造影劑微氣泡的平均直徑為1~5微米,與紅細胞大小相當,可清晰顯示人體組織內的微血管,且不會穿越血管壁至組織間隙。這一特性使超聲造影圖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目前,超聲造影主要用于腫瘤的定性診斷,移植器官血供狀態的評估,血管內血栓及斑塊的評價,可對肝臟、腎臟、膽囊、膀胱、輸尿管、甲狀腺、乳腺等器官相關疾病進行探查。
檢查實時、動態
超聲造影檢查是實時動態的,每秒能采集20幅以上的病灶信息,能讓醫生觀察到病灶的整個血流灌注過程。超聲影像可逐幀回放,醫生可以反復觀看,有助于避免信息遺漏,能幫助醫生對病灶進行準確鑒別診斷。
評估介入治療效果
介入治療是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
治療前,醫生可通過超聲造影觀察病變組織的形態、結構,同時通過三維超聲造影立體觀察整個病變的血流灌注情況,與周圍組織的結構關系,并可勾勒、計算病變形態,確定進針方向與位置。介入過程中,醫生通過超聲造影可對邊界不清、回聲差異小的病變進行準確定位,保證進針的準確性。介入治療后,醫生可以利用超聲造影即時對比介入治療前后的治療效果。
超聲造影劑使用劑量小,無需皮試,無輻射和肝腎毒性,安全可靠。造影劑主要經肺代謝,特別適合肝、腎功能不全者,肝腎器官移植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檢查時使用。兒童患者也可以應用這項技術進行檢查。
超聲造影劑使用劑量小,無需皮試,無輻射和肝腎毒性,安全可靠。造影劑主要經肺代謝,特別適合肝、腎功能不全者,肝腎器官移植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檢查時使用。兒童患者也可以應用這項技術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