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林
很多人認為感冒是小病,即便不吃藥不就診,“抗一抗”也就過去了。的確,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罹患感冒一周左右就能康復。但如果反復患病,患病后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體力勞動,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或者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礎性疾病,很可能因為感冒并發心肌炎。
“小感冒”居然會影響心肌健康
心肌炎為心肌的炎癥性病變,可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引起。其中,病毒性腸炎和病毒性感冒是心肌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數據表明,50%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之前有感冒病史。兒童、青少年人群更容易罹患該病——臨床常見十七八歲由感冒引發心肌炎的患者。此外,患者本身有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導致心肌炎。
心肌炎的癥狀包括發熱、全身乏力、易疲勞、肌肉酸痛、嘔吐、呼吸困難、心悸、水腫、憋喘等,嚴重的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感冒引發心肌炎的患者,在疾病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癥狀——相關癥狀與感冒類似,病情容易被忽視。
感冒導致心肌炎的途徑
1.罹患病毒性感冒:病毒感染是誘發心肌炎的重要原因。感冒后,病毒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全身血管,經心臟毛細血管入侵心肌組織,在心肌纖維進行大量繁殖。數據顯示,5%的病毒性感冒患者會并發心肌炎。
2.患者免疫力下降:感冒后,病毒侵犯機體導致各種病癥的同時,人體的“防御部隊”全都忙著和病毒作戰,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患者如果飲食不周、睡眠不佳,會大大增加病毒在心肌進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
3.過度勞累:有些年輕人仗著自己身體素質好,認為感冒不過是小病,踢場球、出出汗就能戰勝疾病,“趕走”病毒。但感冒期間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進行高強度體育運動或者重體力、重腦力勞動,導致身體過度疲憊,會降低中樞神經調節功能,令自主神經功能失常、機體內環境失衡,并降低患者的心臟功能,加速病毒的繁殖速度。
罹患心肌炎后的注意事項
1.及時就醫:感冒患者如果出現胸痛或者持續性心悸、心慌等癥狀;反復發燒(發熱),特別是在感冒癥狀好轉后再次發燒;沒有進行任何活動也會感覺呼吸困難、乏力;頭昏,甚至昏倒等癥狀,說明很可能已經并發心肌炎。患者應在家人的陪護下,乘車前往醫院診治,進行病毒學檢測、心電圖、血常規、心肌酶譜等檢查。
2.注意休息:患者確診心肌炎后要立刻休息至少2周,停止一切體力活動,減輕心臟負擔。病情有所緩解后,可進行基本日常生活,但仍然要繼續避免運動與重體力勞動至少2個月。重癥患者應休息6個月以上,直到不適感全部消失。
3.進行對癥治療:對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選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對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可考慮使用臨時起搏器;對于心力衰竭患者,可給予利尿劑等進行治療。此外,還可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
4.飲食營養均衡,保證熱量攝入充足:患者可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量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證熱量攝入充足,以避免體重下降,病情加重。患者應戒煙禁酒,保護心臟供血。
5.重在預防:不因自己年輕、體力好就忽視感冒等“小毛病”。應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勤開窗通風,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過分節食減肥,重視勞逸結合,避免感冒。感冒后應進行對癥治療,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