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瀚

學習有二成,一為小成,二為大成。《禮記·學記》云:“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人生亦有小成大成。小成者不應天命,后天努力,大成者動心忍性,成圣者也。
人各有命,所謂命運,無非人之吉兇禍福也,為先天之命與后天之命也。先天之命有國家之別、貴賤之分,無法改之。但后天之命重之于前者也。后天之命為己之努力而決定也。故人固有命,但命非不可改也。唯后天努力之,命可改,志可成也。
人必有禍福,然“禍福無門,唯人所召”。面逆境,應不餒之。遇打壓,應耳順,尊重其見解,堅定己之良知而進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行善者,必成善人得善報。面順境,應不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之道理,不得意之,永謙虛努力,不忘報恩,再知行合一可成大事。
但上述者只為小成,而非大成。所謂大成,為成圣也。如望大成,因其困難,凡人不經磨煉無可成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所以欲大成者,必有強大之心力也;又因己望成圣,故有無知者多,所以嘲之,思成圣乃無稽之談也,故欲大成者必有耳順之氣場也;欲大成者,必有大愿力、大智慧、大行也。如何有之?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高人指路,自我感悟可有之矣。欲成大事者也當與時俱進,不可逆歷史之車輪也,故曰“順命者昌,逆民者亡”也。欲成大事者,盛世時當盡顯其大才華、大智慧,亂世時應將其藏之,應大智若愚也,故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也。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自尊無畏,而人生目的則是內圣外王。故欲成圣者,必先修其身,再治國平天下也。欲修身,當多讀圣賢書,提升境界,立己、達己是基礎,立人、達人是歸宿。欲治國,應先傳播思想,影響國家,使國人崇之,故可治國也。可治國時,應以德教百姓,以禮服友邦,使百姓富之、教之,國家強之,友邦和之,故曰“修己以安國家”也;欲平天下,應傳播思想于天下人,使天下人崇之,故可治天下也。可治天下時,應統一思想,綜天下地域文化之不同而改之,后可使之天下太平之,互助發展之,不斷進步之,故曰“修己以安天下”也。不僅如此,欲成圣者,應撰寫經書,以便后人可受益之。
至此便可成為“立功立德立言”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自我爭至善,為往圣繼絕學,為挽世定大計,為萬事開太平”之絕圣也。可使人類五千年之文明呈無與倫比、史無前例、空前絕后之大盛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