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興

現存最早可識別的漢字甲骨文里,就已出現了“羽”字,可見關于羽的記錄和描寫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因此有學者把《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中的羽部字作為研究對象。例如,唐榕培的《<說文解字·羽部>鳥羽用字探究先民社會認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說文·羽部》字的分析,發現了先民們從抽象到具體的社會認知過程,形成了羽化成仙的社會認知。而張翠偉《<說文解字>羽文化意蘊的研究》和田耕漁《<說文解字>中的古代舞蹈》都側重于研究《說文》羽部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本文在參考《說文》釋義,具體字的解說方式和《段注》等文獻記載的基礎上,對《說文·羽部》中字詞的釋義方法進行探究,對羽部字字義進行詳細的分類。
一、《說文解字·羽部》釋義方法
(一)義訓法
義訓是從詞義的角度切入,分析被釋詞本身所表示的意義。關于義訓這一釋義方法,具體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直訓
直訓即用一個相近意義的詞來解釋被釋詞的意義。
“翄,翼也。”《段注》:“飛部曰:‘,翄也。翼,篆文也。可見,翄與翼可以指同一物。
“,翅也。”《玉篇·羽部》:“,翅也、羽也。”因此,“”“翅”同義,都是指鳥的翅膀。
除直訓外還有同訓,即用同一個詞來訓釋多個同義詞。
“?,樂舞。”“翇,樂舞。”
“,飛盛皃。”“,飛盛皃。”
2.標明義界
標明義界的方法是指用下定義的方式來解說字義。
“翡,赤羽雀也。”《段注》:“赤羽雀也。出郁林。漢郡。”《玉篇》:“扶畏切。鳥似翠而赤。”
“翠,青羽雀也。”《段注》:“靑羽雀也。《釋鳥》:‘翠鷸。郭曰:‘似燕。紺色。按,鳥部鷸下不云‘翠鳥也。”《玉篇》:“青羽雀出南方。”
3.描寫敘述
《說文》使用描寫敘述的方法對字詞的性質、情狀進行具體的闡釋。
“翡,赤羽雀也。出郁林。”《段注》:“赤羽雀也。出郁林。漢郡。”此字的釋義是先解釋了“翡”指一種青色羽毛的小雀,后說明該鳥出沒在郁林,郁林是漢代的一個郡名。
“翣,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垂。”此字的釋義首先說明“翣”是指棺材上像羽翼一樣的裝飾物,再詳細說明了不同階層的人死后,他們棺材上裝飾物放置的數量也是不同的,最后描述其外貌特征。
4.舉例
作者為了增強自己語言的說服力,會引用他人的著作或話語來作為依據。這一釋義方法叫作舉例。
“翽,飛聲也。《詩》曰:‘鳳皇于飛,翽翽其羽。”“鳳皇于飛,翽翽其羽”一句出自《詩經·大雅·卷阿》,原句為:“鳳皇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許慎這一用例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說明“翽”是指鳥飛翔時發出的聲音。
5.其他
《說文》的釋義方法并非彼此獨立、分開使用的,往往可以疊加使用。《說文》羽部字中也存在著不同釋義方法聯合使用的情況。
“翇,樂舞。執全羽以祀社稷也。”
該例先采用下定義的方式來闡釋被釋字的含義,然后再對被釋字進行具體的描寫和敘述。
(二)形訓法
形訓是一種通過分析文字的形體構造來考察字義的方法。《說文》將漢字結構分為傳統所說的“六書”。但實際上,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這四書可以反映出漢字的形體結構,形訓法也主要就是利用這“四書”來考究字義。[1]由于《說文·羽部》中沒有涉及指事這種方法,那么,下文則主要從象形、形聲和會意三方面來進行分析。
1.從象形角度進行說解
《說文·羽部》:“羽,鳥長毛也。象形。凡羽之屬皆從羽。”在這里,許慎直接標明了“羽”為獨體象形字。
象形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來描繪所要表達事物的外形特征。“羽”,甲文作,從“羽”的甲骨文我們可以看出,“羽”與鳥翅膀上的毛非常相像,這也表明“羽”字與鳥毛的外形特征密切相關。
2.從會意角度進行說解
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將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并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說文·羽部》中有三個會意字,分別是:
“翟,山雉尾長者。從羽、從隹。”
“翏,高飛也。從羽、從?。”
“,飛盛皃。從羽、從冃。”
3.從形聲角度進行說明
從標明“從某,某聲”、標明“從某,某省聲”和標明“從某,某亦聲”三種方式來說解形聲字字義。[2]《說文·羽部》中形聲字占大多數,共有30個,占《說文·羽部》正文總數的88.2%。從形聲角度說解羽部字義主要是“從某,某聲”的形式。簡要說明如下:
“翠”,《說文》:“青羽雀也。出郁林。從羽,卒聲。七醉切。”
“翁”,《說文》:“頸毛也。從羽,公聲。烏紅切。”
“翮”,《說文》:“羽莖也。從羽,鬲聲。下革切。”
二、《說文解字·羽部》字義類別分析
《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按部首進行編排的字書。許慎采用了“據形系聯”“分別部居”的方式對所收錄的9353個字進行編排,按照“以類相從,不相雜越”的原則把意義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并采取“以形說義”“引而申之”的方法將字義的分析與字形聯系起來。《說文》這種按照部首進行編排的方法,啟發了本文對羽部字的具體分類。《說文》中用羽作為部首的字有33個,根據內容和性質的不同,所有羽部字大體可以歸結為與羽相關和與鳥相關兩大類,下面對此進行具體闡釋:
(一)與羽相關
1.毛色
“翰”,《說文》:“天雞。赤羽也。《逸周書》曰:‘大翰,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蜀人獻之。” 《段注》:“《釋鳥》:‘鶾、天雞。鶾本又作翰。鳥部鶾訓‘雉肥翰音者。則此作翰是。”可見,“翰”是指天雞的赤色羽毛。“翨”,《說文》:“鳥之彊羽猛者。”《段注》:“《周禮·翨氏》:‘掌攻猛鳥,以時獻其羽翮。此釋《周禮》,故云猛鳥也。”可見,“翨”是指猛鳥強勁的羽毛。
2.部位
“羽”,《說文》:“鳥長毛也。”《段注》:“長毛,別于毛之細縟者。《玉篇》“鳥毛羽也、北方名羽音在冬時。”可知羽的本義是指鳥翅膀上的毛。“翭”,《說文》:“羽本也。一曰:羽初生皃。”《段注》:“謂入于皮肉者也。”“翭”即羽毛的根,也指羽毛初生的樣子。“翮”,《說文》:“羽莖也。”《段注》:“莖,枝柱也,謂衆枝之柱。《玉篇》:“翮,羽本羽也、羽莖也。”“翮”即羽毛的莖。“”,《說文》:“羽曲也。”《段注》:“凡從句者皆訓曲。”“”是羽毛彎曲的部分。
3.舞蹈
“?”,《說文》:“樂舞。以羽自翳其首,以祀星辰也。”“翇”,《說文》:“樂舞。執全羽以祀社稷也。”可知“?”與“翇”都是指樂舞。
4.舞具
“翿”,《說文》:“翳也。所以舞也。《詩》曰:‘左執翿。”“翳”,《說文》:“華葢也。”可見“翿”“翳”都是指用羽毛做的舞具。
5.飾具
“翣”,《說文》:“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垂。”《段注》:“棺飾本《周禮》。”可知“翣”指的是棺材上像羽毛一樣的裝飾物。
(二)與鳥相關
1.名稱
“翟”,《說文》:“山雉。尾長者。”《段注》:“《釋鳥》‘翟,山雉。郭曰:‘長尾者。毛曰:‘翟,翟羽也。尾長。故從羽。不入隹部者,隹爲短尾鳥緫名。又此鳥以尾長爲異也。”可知“翟”是指尾巴長的一種鳥。
“翡”,《說文》:“赤羽雀也。出郁林。”《玉篇》:“鳥似翠而赤。”可知“翡”是一種赤色羽毛的鳥。“翠”,《說文》:“青羽雀也。出郁林。”《段注》:“《釋鳥》:‘翠鷸。郭曰:‘似燕。紺色。《玉篇》:“青羽雀出南方。”可見“翠”是指青色羽毛的小雀。
2.部位
“翦”,《說文》:“羽生也。一曰:羽。”《段注》:“羽初生如前齊也。指新羽初生。一曰羽。,舊作‘矢。”“翦”本義是指剛剛生長出的新羽。“翁”,《說文》:“頸毛也。”《段注》:“《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急就篇》:‘鳧翁。”可見“翁”是指鳥頸上的羽毛。“翄”,《說文》:“翼也。”《段注》:“飛部曰:‘,翄也。翼,篆文也。“翄”即鳥的翅膀。“”,《說文》:“翅也。”《段注》:“《小雅》:‘如鳥斯革。毛云:‘革、翼也。《韓詩》作。云:‘翅也。《廣雅》:‘,,翼也。”《玉篇·羽部》:“,翅也、羽也。”“”也是指鳥的翅膀。“翹”,《說文》:“尾長毛也。”《段注》:“班固《白雉詩》:‘發晧羽兮奮翹英。《射雉賦》:‘斑尾揚翹。按,尾長毛必高舉,故凡高舉曰翹。《詩》曰:‘翹翹錯薪。高則危,《詩》曰:‘予室翹翹。”《玉篇》:“翹,尾長羽也、擧也、翹翹遠羽皃。”可知“翹”是指鳥尾上長羽毛。
3.動作
“”,《說文》:“羽之風。亦古諸侯也。一曰:射師。”《段注》:“,疑當爲幵。幵,平也。羽之幵風,謂摶扶搖而上之狀。”“”即鳥張開翅膀乘風而上。“翥”,《說文》:“飛舉也。”《段注》“《方言》曰:‘翥,舉也。楚謂之翥。郭云:‘謂軒翥也。《西京賦》:‘鳳鶱翥于甍標。”“翥”即飛起。“翕”,《說文》:“起也。”《段注》:“《釋詁》、毛傳皆云:‘翕,合也。許云:‘起也者,但言合則不見起,言起而合在其中矣。翕從合者,鳥將起必斂翼也。”“翕”即起飛。“翾”,《說文》:“小飛也。”《段注》:“《九歌》:‘翾飛兮翠曾。按,《荀子》:‘喜則輕而翾。”“翾”指輕輕飛起。“翬”,《說文》:“大飛也。一曰:伊、雒而南,雉五采皆備曰翬。《詩》曰:‘如翬斯飛。”《段注》:“《釋鳥》曰:‘鷹隼丑,其飛也翬。郭云:‘鼓翅翬翬然疾。”可知“翬”是奮力起飛的意思。“翏”,《說文》:“高飛也。”《段注》:“?,新生羽而飛也。羽毛新生豐滿。可以高飛也。”可見“翏”是指高飛。“翩”,《說文》:“疾飛也。”《段注》:“《魯頌》傳曰:‘翩,飛皃。《泰》:‘六四翩翩。虞曰:‘離飛故翩翩。”可知“翩”是指快速地飛。“翱”,《說文》:“翱翔也。”《段注》:“《釋名》:‘翱,敖也。言敖游也。翔,佯也。言彷徉也。按,彷徉,徘徊也。“翱”是指鳥盤旋飛翔。“翔”,《說文》:“回飛也。”《段注》:“《釋鳥》:‘鳶烏丑,其飛也翔。郭云:‘布翅翱翔。高注《淮南》曰:‘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動曰翔。翱翔統言不別,析言則殊。高注析言之也。可見“翔”與“翱”意義相近,都是指鳥盤旋飛翔。
“翜”,《說文》:“捷也。飛之疾也。一曰俠也。”《段注》:“《釋詁》曰:‘際、接、翜,捷也。郭云:‘捷謂相接續也。按,翜、捷皆謂敏疾,敏疾則際按無痕,其義相成也。”“翜”即形容飛得快。“翊”,《說文》:“飛?。”《段注》:“《吳都賦》云:‘翋,《廣雅》:‘翋,飛也。,翋同翊,此亦翊之本義本音也。”“翊”形容飛的樣子。“”,《說文》:“飛盛皃。”《段注》:“鉉曰:‘犯冒而飛是盛也。按,從曰者,《莊子》所云:‘翼若垂天之云也。”“”,《說文》:“飛盛皃。”《段注》:“羽盛皃也。《集韻》:‘,羽翼盛。”可見“”形容羽翼盛多的樣子。
4.叫聲
“翽”,《說文》:“飛聲也。《詩》曰:‘鳳皇于飛,翽翽其羽。”《段注》:“《詩釋文》引《說文》:‘羽聲也。《字林》:‘飛聲也。”可見“翽”是指飛翔的聲音。
5.外貌
“翯”,《說文》:“烏白肥澤兒。《詩》云:‘白鳥翯翯”。《段注》:“《大雅》:‘白烏灣器。《毛傳》曰:‘翯翯,肥澤也。釋文引《字林》亦云:‘鳥白肥澤曰翯。毛則言 ‘肥澤,而白在其中也。”“翯”即形容白色的鳥肥壯而又有光澤的樣子。
具體分類內容見表1。
三、結語
通過對羽字和《說文》以羽為部首的字的意義分析,可以看出羽部字的字義大部分與羽和鳥有關,羽本意是鳥的毛,可以作為鳥的代稱,也可指鳥和羽毛的具體部位。因為有翅膀才能夠飛翔,所以有些從羽的字還有飛翔的意思。由于鳥的羽毛非常漂亮,古代貴族將名貴的鳥類羽毛做成裝飾品,這種代表高貴身份的裝飾物逐漸成為一種用來祭祀的舞器。
注釋:
〔1〕郭芹納.訓詁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馮浩菲.中國訓詁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