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學科的特性決定了生物學習重在進行思考和領悟。所以考生在復習生物的過程中,除了要扎實掌握基礎知識之外,還要領悟其考查方法、解決辦法,提升思維能力點。
緊扣教材明蹤“悟理”
【名師名片】譚周才
高級教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高三年級生物教師,湖南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名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人才支持計劃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
作為一線教師,我給大家三點建議,助力考生沖刺高考。
一、認真研究和落實教材知識。生物學五冊教材所有的知識點、實驗、問題探究、相關信息,與社會的聯系和課后習題等全部要做到信手拈來。要學會把學科知識構建成網絡體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在對知識理解、應用和實踐上下功夫。如2022 年湖南高考生物選擇題1,就是源自教材P28 的問題探討,其描述“從某些動物組織中提取的膠原蛋白,可以用來制作手術縫合線。手術后一段時間,這種縫合線就可以被人體組織吸收,從而避免拆線的痛苦。”把問題探討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能夠準確的回答。
1. 膠原蛋白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膠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 皮膚表面涂抹的膠原蛋白可被直接吸收
C. 膠原蛋白的形成與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有關
D. 膠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營養價值高
包括18 題皮膚增加散熱的兩種方法;20 題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22 題蛋白質工程流程圖的補充,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等,均重視了對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知識的考查。
二、做好真題錯題歸納和分析。對考試的錯題要厘清問題出在哪里,從思維、知識、審題等多個角度入手,找準產生問題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進行改進。考前30天要對所有錯題進行反復試做,一一排查,做到問題全部解決。如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問題,我們要注意進行歸類分析,功夫做到位了,結合情境和信息,問題自然可以得到解決。
如2022年高考第19題第⑴問,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為C1 所致,基因C1 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1連續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______。
要得到相應答案,學生可以用數學中的等比數列或數學歸納法的相關知識,很快得到C1C 連續自交并逐代去隱后,Fn 中C1C 的基因型頻率為2/(2n+1)。
三、注意審題和規范答題。審題很關鍵,審題精準抓住了關鍵信息,才能準確作答。以3 月17 日長郡聯考21 題第(1)題為例:
(1)提取水稻的______,經過逆轉錄獲得cDNA,以cDNA 為模板設計引物擴增D基因。為使目的基因與載體正確連接,在設計上游引物時需添加限制酶______的識別序列。
其中的第2 問準確率非常低,主要是學生沒有注意“設計上游引物時”的關鍵信息,導致無法準確解決問題。
作答時書寫一定要規范,專有名詞避免錯別字。如“類囊體”寫成“內囊體”,肯定不能給分。在回答實驗試題時,一定注意是“驗證實驗”還是“探究實驗”,并注意分組和步驟的規范書寫。
“ 悟理”提能
【名師名片】馬院輝
石門縣第一中學高三年級生物教師,石門縣第三屆骨干教師
生物高考,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點在考綱、源在課標。
一、善于總結,掌握書中的理夯實基礎,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高考題情境雖然很新,但是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和方法都是考綱要求以內的,所以生物學科素養是決勝的關鍵。任何一題,都能找到所考查知識在教材里的出處。
二、勤于思考,揣摩題后的理生物試題題干長、情境新、信息量大且呈現形式多樣(如過程圖、模式圖、表格、曲線圖、柱形圖、系譜圖等等),對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我們要通過一定的訓練來實現快速圖文轉換、找出有效信息和隱含條件以及答題的要求。
1. 抓關鍵詞:審題要關注關鍵詞(如內在原因、直接原因還是根本原因、細胞結構還是細胞器,實驗結果、思路、探究、驗證等)和規律性的信息(如植物在光下氧氣的釋放表示凈光合還是真光合、曲線圖中的橫坐標一般為自變量,縱坐標為因變量,如果有多條曲線說明自變量不止一個等)。
2. 析知識點:審題時要思考本題考點,也就是根據題干情境聯系所學知識點,要深度思考“考什么”“出題者意圖”“本題從什么角度考查”“考查一般規律還是特殊情況”“要求寫實驗思路還是實驗步驟”“要求回答原因還是判斷依據”等。
三、重視情境,思考生活的理生物學科的試題主要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科思維的應用、以及生命觀念的體現。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物質與能量的變化系統觀、生物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結合觀、遺傳與變異相適應觀等,一些概括性的定義是經過大量研究總結出的規律性的、一般性的結論,不一定是唯一的或適應于所有生物的。所以要特別注意試題中語句的表述,有沒有絕對肯定的描述,如“都是”“一定是”,這類描述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正確。更重要的是在分析習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應尊重事實,不拘泥于概念,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在復習中要聚焦生活情境,很多知識的考查,要放在具體的情景中。比如,在細胞呼吸中,討論有氧和無氧呼吸,特別是植物長時間無氧呼吸的毒害作用。我們可以結合經常被水淹的植物生長不好,農業種植要適時曬田,中耕松土等。這個時候可以思考:是不是所有植物都是這樣呢?有無例外?我們會發現蓮藕、水稻等水生植物,它們長期生活在水中,卻能長得好,是什么原因呢?說明它們適應在水中生存,依據“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它們必然有適應于在水中生存的結構。我們要從結構上去分析原因:一定存在給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組織供給氧氣的特殊結構。聯系生活實際,藕、荷葉柄有很多通道,水稻的莖稈是中空的,這些特殊結構能保證它們長期生活在水中。
通過設計實驗區分性狀的顯隱性
【名師名片】許三軍
岳陽縣第一中學生物教師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因此生物實驗是生物高考的必考內容,試題形式主要是觀察實驗,實驗分析,設計實驗等。生物試題的分數占比相對較大,要想取得理想成績,考生必須對生物實驗進行有效復習。我分析了近幾年高考生物實驗試題的特點,整理了“高考生物通過設計實驗區分性狀的顯隱性”供大家參考:
一、相同性狀個體雜交:(使用條件:一個自然繁殖的種群中,顯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相等)
1. 實驗設計:選多對相同性狀的雌雄個體雜交(植物則自交)。
2. 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若子代中出現性狀分離,則所選親本性狀為顯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種表現型且與親本表現型相同,則所選親本性狀為隱性。
例:已知牛的有角與無角為一對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 與a 控制。在自由放養多年的一群牛中(無角的基因頻率與有角的基因頻率相等),隨機選出1 頭無角公牛和6 頭有角母牛分別交配,每頭母牛只產了1 頭小牛。在6 頭小牛中,3 頭有角,3 頭無角。
(1)根據上述結果能否確定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請簡要說明推斷過程。
(2)為了確定有角與無角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用上述自由放養的牛群(假設無突變發生)為實驗材料,再進行新的雜交實驗,應該怎樣進行?(簡要寫出雜交組合、預期結果并得出結論)
答案:(1)不能確定。①假設無角為顯性,則公牛的基因型為Aa,6 頭母牛的基因型都為aa,每個交配組合的后代或為有角或為無角,概率各占1/2,6 個組合后代合計會出現3 頭無角小牛,3 頭有角小牛。②假設有角為顯性,則公牛的基因型為aa,6 頭母牛可能有兩種基因型,即AA 和Aa。AA 的后代均為有角。Aa 的后代或為無角或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隨機結合及后代數量少,實際分離比例可能偏離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 基因型的頭數大于或等于3 頭,那么6 個組合后代合計也會出現3 頭無角小牛,3 頭有角小牛。綜合上述分析,不能確定有角為顯性,還是無角為顯性。
(2)從牛群中選擇多對有角牛與有角牛雜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現無角小牛,則有角為顯性,無角為隱性;如果后代全部為有角小牛,則無角為顯性,有角為隱性。
二、根據親代與子代出現的表現型及比例直接推測
1. 根據子代性狀判斷
①已知親本為純合子:不同性狀親代雜交→后代出現的性狀即為顯性性狀
②未知親本是否純合:不同性狀親代雜交→后代只出現一種性狀(量大)→該性狀為顯性性狀→具有這一性狀的親本為顯性純合子相同性狀親本雜交→后代出現不同于親本的性狀→該性狀為隱性性狀→親本都為雜合子
2. 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判斷
①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3:1→分離比為3 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②具有兩對相對性狀親本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分離比為9 的兩性狀都為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