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金,高天,劉彬森,黃玲,徐石秀(江西省上猶縣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200)
急性胰腺炎(AP)屬于常見急腹癥,具有病情兇險、進展迅速的特點,可引起持續上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若救治不及時,還可誘發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增加患者死亡風險[1-2]。依據AP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與重度兩類,前者常規對癥治療后多數預后良好,而后者病情更為兇險,病死率較高,故早期明確病情嚴重程度并據此制定治療方案,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減輕疾病對機體的損害。同時,AP患者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若能早期預測患者預后,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急性胰腺炎嚴重性床邊指數(BISAP)是臨床評估AP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改良Glasgow評分(mGPS)在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該類系統臨床評估相對繁瑣,在急診患者中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3]。血清學指標具有操作簡單、取材方便、出結果快等優勢,其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R)均為常見血常規指標,在AP發病后會出現異常變化[4]。但關于該類血液學指標是否能夠用于AP預后及嚴重程度的評估值得深入明確。鑒于此,本研究分析基于BISAP及mGPS評分的血液學指標在評估AP預后及嚴重程度中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AP患者及59例健康體檢者臨床資料,將84例AP患者設為觀察組,將59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男33例,女51例;年齡35-64歲,平均年齡(45.69±4.12)歲;體質量指數(BMI)19-28kg/m2,平均BMI(24.39±1.52)kg/m2。對照組男23例,女36例;年齡33-65歲,平均年齡(45.73±4.18)歲;BMI 19-28kg/m2,平均BMI(24.46±1.58)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AP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年,沈陽)》[5]診斷;精神狀態正常;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存在肝腎衰竭;診斷不夠明確;心肺功能欠佳。
1.3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入院后采集3mL空腹血,以全自動分析儀檢測NLR、PLR、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變化。并于入院后開展BISAP評分及mGPS評分評估,其中BISAP評分包括尿素氮、意識障礙、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年齡及影像學5個項目,每個項目1分,≥3分為重度AP,<3分為輕度AP;mGPS評分范圍為0-2分,0分:血清CRP≤10mg/L,伴或不伴低蛋白血癥;1分:血清CRP>10mg/L,無低蛋白血癥;2分:血清CRP>10mg/L,伴有低蛋白血癥。mGPS評分≥2分為預后差,mGPS評分<2分為預后良好。
1.4觀察指標 ①血液學指標:比較兩組NLR、PLR、RDW、CRP、WBC水平差異。②不同嚴重程度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比較輕度與重度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③不同預后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比較預后差與預后良好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④預測重度AP價值:繪制ROC曲線,分析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重度AP的臨床價值。⑤預測AP預后的價值:繪制ROC曲線,分析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AP預后的臨床價值。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繪制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值,AUC值>0.9表示診斷效能極高,0.71-0.90表示診斷效能良好,0.5-0.7表示診斷效能較差;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液學指標 觀察組NLR、PLR、RDW、CRP、WB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學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血液學指標對比(±s)
?
2.2不同嚴重程度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 經BISAP評分評估,觀察組患者中有32例重度AP,52例輕度AP;重度AP患者NLR、PLR高于輕度AP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嚴重程度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s)

表2 不同嚴重程度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s)
?
2.3不同預后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 經mGPS評分評估,觀察組患者中有20例預后差,64例預后良好;預后差患者NLR、PLR高于預后良好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s)

表3 不同預后AP患者NLR、PLR水平變化(±s)
?
2.4預測重度AP價值 繪制ROC曲線顯示,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重度AP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09、0.813、0.907,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見表4、圖1。

表4 預測重度AP價值

圖1 預測重度AP的ROC曲線
2.5預測AP預后的價值 繪制ROC曲線分析顯示,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AP預后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15、0.808、0.930,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見表5、圖2。

表5 預測AP預后價值

圖2 預測AP預后的ROC曲線
AP病因復雜,在膽道疾病、飲食不當、酗酒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可引起胰管增粗,胰液反流至胰腺組織內,從而激活胰蛋白酶原,促使胰腺組織自身消化,且病發后胰腺組織會發生不同程度缺血,釋放大量炎癥因子,破壞胰腺屏障,加重體內多器官損傷[6-7]。AP早期嚴重程度的評估對治療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準確把握患者病情,才可制定出針對性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后。同時,部分患者經規范化治療后預后仍較差,若能早期預測患者預后,則可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以促進病情好轉,減輕患者痛苦。
BISAP及mGPS評分為臨床評估AP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重要量表,兩者在AP早期評估中應用較為廣泛,但該類量表評估操作相對復雜,且易受主觀性、時間等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LR、PLR、RDW、CRP、WBC高于對照組;提示AP患者上述指標較健康群體可出現明顯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經BISAP評分評估,觀察組患者中有32例重度AP,52例輕度AP;重度AP患者NLR、PLR高于輕度AP患者;繪制ROC曲線顯示,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重度AP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09、0.813、0.907,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提示NLR、PLR在預測重度AP中具有一定價值,且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經mGPS評分評估,觀察組患者中20例預后差,64例預后良好;預后差患者NLR、PLR高于預后良好患者;繪制ROC曲線分析顯示,NLR、PLR及聯合檢測預測AP預后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15、0.808、0.930,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提示NLR、PLR在預測AP預后中具有一定價值,且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更高。分析原因為:NLR是由中性粒細胞計數與淋巴細胞計數計算得出,其中中性粒細胞能反映體內炎癥狀態,淋巴細胞能反映免疫調節狀態,故NLR能夠更好地評估炎癥活躍程度,且該指標為早期可獲得的最快速、簡單的感染指標,甚至比白細胞計數更能夠真實反映感染狀況[8-9]。PLR則為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血小板可參與體內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調節,當機體出現嚴重炎癥反應時,可引起全身血管痙攣,加重血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癥狀,從而不斷破壞血小板,使得血小板計數減少,故PLR亦可良好地評估患者的炎癥狀態[10]。而AP發病后以炎癥反應進行性加劇為特征,故NLR、PLR均會出現異常升高,且兩者取材簡單、出結果快,聯合檢測能更加全面反映患者病情狀況。
綜上所述,基于BISAP及mGPS評分的血液學指標在評估AP嚴重程度及預后中均具有較高價值,且操作更加簡單,便于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