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孟華(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無償獻血是世界公認的安全的獻血模式,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進一步開放,經血傳播疾病發生率居高不下。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iapallidum,TP)感染引發的一種慢性的、可傳播的、系統性的疾病,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梅毒已被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根據2009年以來報告病例數顯示,梅毒位居全國甲乙類傳染病的第三位,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2]。梅毒螺旋體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母嬰和輸血傳播[3]。為了避免梅毒螺旋體經輸血傳播,我國一直將梅毒抗體篩查列入血液安全篩查項目之一,近幾年相關報道均顯示國內獻血者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趨勢[4-7]。本研究對2017-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梅毒抗體篩查,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數據來源于本中心唐山啟奧現代血站信息管理9.0系統,回顧性收集2017-2021年天津市成功獻血的無償獻血者651091人,其中男性453072人,女性198019人,年齡18-60歲。獻血前體檢結果均符合國家《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8]。
1.2試劑與儀器 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N20180620、N20210102),英科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041008、2021027506)。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瑞士Hamilton公司)、FAME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瑞士 Hamilton公司)。所用試劑經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所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所用儀器每年定期年檢。
1.3方法 采用酶聯免疫法對梅毒抗體進行檢測,《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9版)》[8]規定TP感染標志物采用2個不同生產廠家的血清學檢測試劑進行檢測。若酶免檢測的2個廠家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則判定為陽性標本,判定為陽性的標本須進行隔離報廢;若結果均為陰性,則判定為陰性標本;若出現任意一種廠家檢測為陽性則應再做雙孔復檢,雙孔復檢結果中任何一孔為陽性則判定標本為陽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算資料的構成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結果 2017-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率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21年陽性率最低,為0.24%。見表1。
表1 2017-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情況
2.22017-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人口學特征 梅毒抗體陽性率五年數據表現為男性(0.33%)高于女性(0.28%);18-25周歲陽性率最低(0.17%),隨著年齡的增加,梅毒抗體陽性率呈上升趨勢,46-60周歲梅毒抗體陽性率達高峰(0.73%);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陽性率最低(0.16%),隨著文化程度的降低,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小學教育(0.54%)達到陽性率高峰值;職業方面,軍人(0.10%)最低,服務業(0.45%)最高;獻血次數方面,首次獻血者陽性率最高(0.40%),再次獻血者陽性率最低(0.08%),各項比較均符合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人口學特征
2.32017-2021年各人群特征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變化趨勢2017-2021年男性與女性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均呈下降趨勢,見圖1;不同年齡段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也基本呈下降趨勢,見圖2;不同文化程度獻血者中,除小學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無明顯變化外,其余學歷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均呈下降趨勢,見圖3;不同職業中,學生陽性率比較穩定,其余獻血者陽性率變化較大,見圖4;初次獻血者與再次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均呈下降趨勢,見圖5。
圖1 2017-2021年不同性別梅毒抗體陽性率
圖3 2017-2021年不同文化程度梅毒抗體陽性率
圖4 2017-2021年不同職業梅毒抗體陽性率
圖5 2017-2021年初次獻血者與再次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
3.1梅毒抗體陽性率發展趨勢 2017-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率均值為0.31%,五年陽性率呈下降趨勢,一方面與獻血者健康意識增強有關,另一方面,2019年新版《血站技術操作規程》實施后,天津市血液中心強化獻血前告知及健康征詢流程,提示獻血者仔細閱讀并理解獻血健康征詢表相關內容,包括獻血動機、經血傳播疾病的高危行為、保密性棄血等,從源頭杜絕部分高危人群獻血。
3.2人口學特征分析 梅毒抗體陽性率五年數據表現為男性(0.33%)高于女性(0.28%);與多地[2,9]調查結果不一致,可能與不同性別獻血者年齡、學歷、職業、獻血次數等其他人口學屬性有關。年齡方面,18-25周歲獻血者陽性率最低(0.17%),隨著年齡的增加,梅毒抗體陽性率呈上升趨勢,46-60周歲梅毒抗體陽性率達高峰(0.73%);可能與年輕獻血者自我保健意識較強,且年齡較小、梅毒感染高危行為發生率低有關。文化程度方面,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陽性率最低(0.16%),隨著文化程度的降低,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小學教育(0.54%)達到陽性率高峰值,可能與文化程度越高對經血傳播疾病認知度越高有關。職業方面,軍人(0.10%)最低,服務業(0.45%)最高,可能與服務業獻血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或生活習慣較差、自我約束力較弱有關。首次獻血者陽性率最高(0.40%),再次獻血者陽性率最低(0.08%),因首次獻血者除奉獻愛心捐獻血液外,一部分帶有健康體檢的目的,且血站對TP抗體ELISA法初篩反應性獻血者給予永久屏蔽而無法再次獻血。
3.3降低梅毒螺旋體陽性獻血者工作重點①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各網絡平臺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從低危人群中招募無償獻血者。②通過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人口特征甄別高危人群、提高征詢技巧,從源頭上阻止/切斷梅毒的傳播。③提高血站實驗室檢測能力,避免梅毒陽性漏檢和減少假陽性獻血者[10]。
綜上所述,雖然天津地區無償獻血者梅毒陽性率近年來呈下降趨勢,但無償獻血者人群覆蓋面較廣、人員文化程度差距較大、獻血人群職業種類多樣,應采取有效手段確保臨床輸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