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岳好平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長沙 410125)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電商行業涌現于農村地區,緩解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聞作為公眾與社會相互溝通的有效媒介,起著傳遞信息和反映公眾對事物態度的作用。Martin評價理論下的態度系統聚焦于對行為的反應和評估,及時對事物的價值進行評估,常用于新聞報道分析中。國內外學者主要將態度系統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要領導人講話、演講和教育語篇的研究中,鮮有用于農村電商新聞報道的研究。
農村電子商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是國家為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做的重要政策安排,研究農村電子商務及農村電商政策問題對實現農村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具有重要意義[1]。方瑩等[2]研究了農村電商在扶貧下收入的實現路徑,認為農民參與非糧食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比例越高,核心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規模越大,網上交易平臺的發布和實現越多,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活動對農民增收的作用就越大。蔣輝[3]用系統耦合方法,對中國農村電商與農村市場的耦合協調關系進行研究,認為總體上農村電商與農村市場的耦合度和協調度都處于不斷提升趨勢,耦合度與協調度的變化也基本呈線性相關。伍音子[4]用面板VAR 模型對農村電商類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于農村電商經營績效增長有長期的促進作用。
通過以農村電商為關鍵詞,在人民網官網隨機選取10 篇新聞為語料,研究基于Martin 評價理論下的態度系統對農村電商新聞中積極詞匯的分布特征進行探析,探討農村電商新聞在句式層面傳遞的積極信息。
Martin 等[5]于20 世紀90 年代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基礎,創立了評價系統的理論框架,在話語分析理論中占據重要地位。國內最早引入評價理論的學者王振華[6]介紹了該系統產生的緣由、背景、理論框架及其運作。國內對于積極話語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劉茵[7]根據評價理論下的介入系統對報紙中“醉駕”新聞進行積極話語分析,認為借言在新聞報道中有著積極作用;錢建偉等[8]用介入系統對《紐約時報》關于中國游客形象的報道進行了積極話語分析,發現不同以往的消極評價,該報對中國游客形象進行了積極構建,引導公眾理性判斷。董丹[9]基于態度系統對意大利主流媒體關于中共十九大報道進行了積極話語分析,發現該媒體在報道時多采用具有正面意義的積極詞匯。Luo 等[10]以評價理論為框架,從積極話語分析的角度對《中國日報》上有關“紀念東盟—中國對話關系30 周年東盟—中國特別首腦會議”的新聞話語進行分析,發現新聞話語運用大量的積極話語和語境構建和諧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下充分呈現中國的積極形象。李子吟[11]從評價理論出發對中國抗疫話語的文化維度進行積極話語分析,發現中國的抗疫話語通過大量積極正面的情感、判斷和鑒賞資源,建構起了關心人類共同命運、充滿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具有大國風范和擔當的國家形象。
評價系統分為3 個子系統,分別為態度系統(Attitude)、介入系統(Engagement)和極差系統(Graduation)[12]。態度系統作為評價系統的核心部分,又可以分為3 個子系統,判斷系統、情感系統和鑒賞系統[13,14]。Martin 等[15]認為判斷系統可以分為社會評判和社會約束兩類,其中態勢性(Normality)、能力性(Capacity)和可靠性(Tenacity)屬于社會評判范疇;真誠性(Veracity)、正當性(Propriety)屬于社會約束范疇。情感系統下有4 個子系統,快樂/不快樂(Happy/unhappy)、安全/不安全(Security/insecurity)、滿意/不滿意(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非傾向/傾向(Disinclination/inclination)。李偉[16]認為鑒賞系統主要包括反應(Reaction)、構成(Composition)和價值(Valuation)3 個子系統。
國外學者尚未對農村電商話題進行研究,國內對于農村電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農業和商務兩方面,鮮有從語言的角度出發研究農村電商新聞。新聞是傳遞上級信息和反映公眾態度的直接工具,從語言的角度對農村電商新聞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公眾對農村電商的態度,助推政策的推廣和落實,因此從語言的視角對此類新聞進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從人民網官網收集語料,以“農村電商”為關鍵詞,對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的文章進行檢索,從所搜索到的新聞中按每月1 篇隨機抽取,一共抽取12 篇新聞,自建小型語料庫,共計字數10 707,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手段對積極話語進行分析,探究人民網官網對于農村電商新聞報道的態度。定性研究基于評價理論的子系統態度系統,參考文中表達情感的詞匯、詞組,結合態度系統在新聞語篇中的識別評價系統。定量研究用數據分析軟件UAM Corpus Tool 3.3,以該軟件中的態度系統為框架,人工對文本中的態度評價詞匯進行標注,分析評價詞匯的使用情況,并探究新聞媒體關于“農村電商”話題在句式層面傳達出的積極信息。
根據評價理論的子系統態度系統中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的劃分,對12 篇新聞文本進行分析,統計語料中態度系統詞匯的使用情況,其中表示積極態度的詞匯共184 個,占比94.4%,遠高于消極詞匯占比。農村電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詞匯的大量使用表明新聞媒體和公眾對于該舉動的認可和贊同。收集到的新聞文本中有涉及被訪者對農村電商的態度等,態度資源總體分布較為均勻,情感資源占比34.3%,判斷資源占比27.2%,鑒賞資源占比38.5%。鑒賞資源>情感資源>判斷資源這一總體特征表明新聞記者在農村電商新聞報道中3 種資源都有運用,且鑒賞類資源占比最高,即運用相對客觀的詞匯傳遞公眾對農村電商的態度及看法,符合新聞客觀性的標準。
作為一種解釋資源,情感系統常用于闡釋語言使用者對行為、文本、過程及現象所作出的有關情感上的反應,是基于參照對象情感所作的特性描述[17]。經分析發現,農村電商新聞情感資源中傾向性資源占比20.5%,滿意類資源占比8.2%,快樂類資源和安全類資源分別占比2.4%和3.2%。情感有正向和反向兩種類別,上述情感資源中絕大部分為正向積極類資源。在表達態度時,情感資源中多用“滿意”和“傾向”兩種資源,表示公眾對農村電商行為的滿意和肯定。
例1:經過初次嘗試,村上的砂糖橘獲得了可喜的銷售量(滿意)。
例2:灣沚區委、區政府……對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傾向)。
例1 是滿意類資源。“可喜”的意思是令人高興的,值得歡喜,“可喜”往往意味著開心快樂,內心感到滿足等;例1 中“可喜的銷售量”表示說話者對銷售量所取得成績的滿意。“可喜的銷售量”表示新聞記者對農民經過努力通過電商出售砂糖橘結果的滿意,也表示對電商緩解村民解決滯銷農產品問題的肯定。例2 屬于傾向性資源,“大力支持”屬于積極的傾向性詞語,表示政府部門對電商在農村發展的認可和未來發展態勢的支持。從積極話語分析的角度來看,“大力支持”等積極類詞匯準確地表述灣沚區委和區政府對農村電商發展態勢持積極態度,符合鄉村振興政策。
判斷根據倫理道德和社會規范對參與者的行為進行評價[18]。經分析發現農村電商新聞判斷資源中能力性資源占比11.3%,態勢性資源占比9.1%,可靠性占比3.1%,真誠性占比3.2%,正當性占比0.5%。在表達態度時,判斷資源中多用“能力”和“態勢性”兩種資源,表示公眾對農村電商能力性和可靠性的認可。
例3:積極推進農產品上行,成功打造(能力性)“灣沚山芋”“陶辛蓮子”地理標志產品。
例4: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可靠性),有助于激發鄉村振興潛能。
例3 是能力性資源。“成功打造”屬于積極類判斷詞匯,表示對農村電商發展的高度認可,對“灣沚山芋”“陶辛蓮子”等農產品在該市場競爭領域的能力進行說明,表明有了電商的助力,該村在農產品特色開發上的創新。例4 屬于積極的判斷類態勢性資源,強調電商在農村發展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蓬勃發展”形容事物的發展態勢迅速、積極和向上。“蓬勃發展”等積極性詞匯表示新聞記者對農村電商能力的認可和對其未來發展趨勢持積極態度。
鑒賞是指依據美學范疇對文本或過程以及現象進行的鑒別[19]。經文本分析發現農村電商新聞鑒賞資源中反應資源占比16.9%,價值資源占比15.7%,構成資源5.9%。在表達態度時,鑒賞資源多用“反應”和“價值”兩種資源類別,表示公眾對農村電商取得成功的肯定。
例5:灣沚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反應)電商產業發展。
例6:白廟鄉發展農村電商是郟縣吸引鄉土人才回歸、賦能產業振興(價值)的一個縮影。
例5 屬于反應類資源,常用于評價事物,用于表示主體對于事物作出的反應。“高度重視”表明該事物的影響力大,引起人們的積極反應。“高度重視”表明灣沚區委、區政府對現階段農村電商發展的滿意,和未來發展的期望。例6 屬于價值類資源,表示事物是否有價值和是否重要。“賦能產業振興”表明農村電商在助力產業振興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從積極話語分析的視角看,“賦能產業振興”是新聞記者對農村電商于農村整體發展作出的評價和反應,突出了農村電商的重要價值,具有正面的積極意義。
詞匯是語言中最小的意義單位,句子由多個單詞組成,語篇由多個句子構成,因此識別新聞語篇的評價意義需要聚焦于帶有評價意義的詞匯,也需要關注句子層面的信息,還需要從整個語篇的視角識別不同的評價手段。除了分句的詞匯語法形式外,評價手段還貫穿全文,可以分布在眾多句組中[20]。人民網官網對于“農村電商”新聞的報道包括公眾的采訪詢問等,因此多以分散小句的形式出現,進而構成整個語篇來傳遞信息。
農村電商于村民而言是新興事物,起初受到村民抵觸。在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支持下,有關如何運用電商助力農產品銷售的課程在農村地區講授,村民從中受益并運用到銷售農產品的實際行動中。
例7:“老師講課很接地氣,非常生動有趣,我收獲很多,學到了短視頻拍攝、運營等知識和技能,希望以后能用好短視頻平臺銷售農產品,實現增收致富”。高田鎮鳳樓村村民龍利瓊種植了獼猴桃和蜂糖李,希望能夠把“土特產”銷往全國。
例7 是農民被問到關于農村電商培訓課程的評價時作出的回答。“收獲很多”為情感類積極詞匯,“收獲多”意味著從中學到很多,說話者對農村電商是滿意的,表示農民對電商培訓課程的滿意。在態度系統中“很接地氣”“生動有趣”和“增收致富”屬于積極的鑒賞和情感資源類別,受訪農民用直觀的評價類詞語表述對農村電商的態度,向對農村電商表示懷疑且尚未嘗試電商的同伴傳遞出積極信息,打消其顧慮,促進電商在農村地區的發展。
例8:“今年又是個豐收年,收入也增加了”。湖北省棗陽市豐滿園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健開心地說……帶動周邊300 多戶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例8 中“豐收年”“開心”和“帶動”屬于積極的情感和判斷類詞匯,“豐收年”表示劉健經理對該年果業作物收成的滿意,“開心”表示劉經理看到果業收成好的愉悅心情,暗指在政策支持和電商的加持下棗陽市果業收成較以往更好,有了階段性的突破,傳遞出農民和果業公司經理對農村電商表示滿意的信息。
各電商平臺選擇入駐農村除了政策的支持,還有村民意愿的增強。從抵觸到接受電商進村,村民正是因為真實感受到了電商對生活帶來的變化才會有態度上的改變。
例9:在線上直播間,村干部變成“帶貨王”……直播帶貨為當地農產品打開了銷路、提高了知名度,讓村民們免于在外奔波,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例9 中“帶貨王”“打開了銷路”“提高了知名度”和“免于在外奔波”等詞組,直接使用積極正面判斷和鑒賞類詞匯表達新聞報道記者對農村電商的正面評價,與以往農產品于農民生活的意義形成對比。“免于在外奔波”在漢語中表示不需要為了自己的生活、人生等在外拼搏和奮斗,明示農村電商對農民生活的改變。
例10:借助這一電商平臺……改變了以往產銷信息不對等、銷售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助推832個脫貧縣的230 萬農戶鞏固脫貧成果。
例10 中“借助”“改變”“突破”和“助推”屬于積極的判斷和鑒賞類詞匯,積極詞匯的直接使用表達了新聞記者對電商于農村各方面改變的態度。“改變”等詞匯直接明了地表述出在電商的加持下,農村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得到解決,切實緩解農產品銷售問題,使得農民生活得到改善。
電商入駐農村是有價值的、正確的。電商在農村地區發展迅速,有國家政策支持,解決農民農產品銷售問題,改善農民生活。
例11: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加速了人才返鄉就業創業。中共十八大以來……帶動各類人才積極返鄉就業創業。
例11 中“快速發展”“加速就業創業”“帶動”屬于積極判斷類和鑒賞類詞匯。“快速發展”是積極判斷類詞匯,表明電商有能力在農村地區發展,具備在農村地區發展的潛能;“加速、帶動返鄉就業創業”是積極鑒賞類詞匯,表明農村電商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機遇,吸引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就業,助力家鄉發展,符合鄉村振興政策的戰略部署要求。這些詞匯表明電商入駐農村是正確的,受到村民喜愛,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例12:我國鄉村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農村電子商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有力促進農民增收與農村消費市場提質擴容,農村電商發展活力十足。
例12 中“不斷完善”“不斷擴大”“有力促進”和“發展活力十足”屬于積極判斷和鑒賞類詞匯。“有力促進”是鑒賞類詞匯,表明電商入駐農村給農民和農村經濟帶來的改變,電商于農村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發展活力十足”是判斷類詞匯,一方面肯定電商在農村的發展,另一方面對農村電商發展持積極肯定的態度。這些積極類詞匯的使用從側面反映出電商選擇農村的正確性。
新聞及時反映公眾對相關事件的態度和意見,在報道中反映了公眾對農村電商的態度。用評價理論對農村電商新聞的積極話語分析同樣也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新聞報道。農村電商新聞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農村電商新聞中運用積極詞匯在語篇層面有什么作用,此類新聞是否對電商企業的形象建構有利、是否有利于中國農產品文化的輸出等,都需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