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培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于2023年3月16日聯合發布《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了主要發展目標:到2025 年,傳統優勢食品產區規模不斷壯大,地域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明顯改善,一二三產融合水平持續優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百億龍頭、千億集群、萬億產業”的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培育5 個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1 000億元的傳統優勢食品產區、25 個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100 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地方特色食品產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業化典型案例。
《指導意見》部署了7 個方面20 項重點工作任務。在增強優質原料保障方面,一是要豐富原料品種,加強優質食用農產品原料品種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特色、珍稀農產品品種擴大繁育工作,加強加工適用型原料品種的培育;二是要建設原料供應基地,鼓勵企業聚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并適度向邊境地區傾斜,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原料供應基地;三是要強化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在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方面,一是要強化產業鏈協同配套,支持各級政府加強高水平規劃布局,引導企業向傳統優勢食品產區集中;二是開展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在鼓勵地方特色食品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主引擎作用的同時,加大對地方特色食品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三是構建市場化服務體系,支持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打造特色主導產品交易中心、批發市場等,同時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在提升技術、裝備和設計水平方面,一是要增強共性基礎技術能力,借助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資源,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二是要提升先進裝備供給能力,促進全自動高速無菌灌裝等現代食品加工工藝裝備推廣應用,構建關鍵技術裝備創新應用聯合體,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術改造;三是要加強工業設計推廣應用,提出發揮工業設計對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賦能作用,踐行簡約適度、綠色發展的食品包裝設計理念。
在強化質量安全保障方面,一是要提升質量安全管理能力,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實施誠信管理體系國家標準;二是要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鼓勵地方特色食品企業加強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及儀器設備的應用,鼓勵創建地方特色食品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級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三是要加強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從農產品原料種養殖、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
在培育特色品牌文化方面,一是要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推動食品領域老字號創新發展,鼓勵企業將中華傳統飲食制作技藝與現代食品生產技術工藝合理結合;二是完善品牌培育體系,支持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注冊集體商標,加快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引導產區內企業積極使用,提升產區品牌形象;三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鼓勵傳統優勢食品產區以各種形式推廣特色主導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方面,一是要推進綠色低碳和安全發展,強調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產企業創建綠色工廠,鼓勵傳統優勢食品產區發展循環經濟;二是提升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地方特色食品全產業鏈深度融合。
在推廣新業態、新模式方面,一是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二是要培育創新業態,鼓勵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拓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鏈,強化上下游深度融合;三是要打造多元融合消費場景,提供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等多元化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