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金
明溪縣農業農村局,福建 明溪 365200
翠玉梨是1995 年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以翠冠和西子綠作為父本和母本進行雜交培育得到的早熟梨品種,于2011年12月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在多個地域種植都表現良好,成熟時間較早,果形端正,品質優良,具有高產穩產的特點,發展潛力巨大。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鮮明,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8 ℃,年降水量為1 700~2 000 mm,全年無霜期為230~280 d,年日照時間為1 720~1 745 h,土壤和氣候條件較適宜梨樹生長。筆者對翠玉梨在明溪縣的引種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進行探討總結,以期為當地種植戶引種栽培翠玉梨提供參考。
在明溪縣引種栽培時,翠玉梨果樹長勢強健,呈現出半開張的樹姿,主樹干具有顯著的優勢,枝條挺直粗壯,一年生枝條顏色為褐色,多年生枝條顏色為棕褐色,節間距離為55 mm,皮孔粗大,十分稀疏;葉芽斜生,頂端有尖,芽托不大;幼葉展開以后顏色為淡綠色,成熟以后變成深綠色,葉片長度為125 mm、寬度為80 mm,葉柄長度為25 mm,葉基呈圓形,葉子頂端有尖,葉子邊緣存在針狀的銳鋸齒,幼葉在展開情況下沒有茸毛,葉面十分平展;易形成花芽,成熟的花芽表層存在很少的茸毛,一個花序中含5~8 朵花,花蕾期的花朵顏色為純白色,偶爾會呈現出淡粉色,花柱基部沒有茸毛,花藥顏色為紫紅色,花粉量較多,主要是中枝和短枝結果,結果表現十分優秀。
在明溪縣引種栽培時,翠玉梨花期開始于3 月中旬,終花期在3 月下旬或4 月上旬;果實成熟期通常在6 月下旬。翠玉梨屬于中花品種,坐果率較高,氣溫較低或陰雨天氣會對翠玉梨開花結果產生不利影響。翠玉梨的結果母枝是一年生春梢和夏梢及多年生枝條,不同長度的枝條都具有結果能力,主要的結果枝條是短枝,果臺枝生長旺盛,具有較強的連續結果能力[1-2]。翠玉梨的結果枝通常是位于樹冠中下部側邊的中短枝及在樹冠內膛主干位置的短枝上;新結果的處于幼年和壯年的梨樹,其結果枝條主要是樹冠外圍枝條及頂部的長短枝條。
在明溪縣引種栽培時,翠玉梨通常在3 月初開始露白,最初是萌花芽,隨后抽葉芽,3 月中旬開始開花,3月下旬或4月上旬花期結束,單個花的花期為7~10 d,第一次開始生理落果的時間是3 月下旬,第二次生理落果的時間在4 月中旬。在3 月下旬,春梢開始抽生;夏梢屬于春延夏梢;5 月上旬,新生成的樹梢快速生長;5 月下旬,一次枝梢不再生長。翠玉梨在授粉受精以后子房、花托開始發育,3月下旬到4月中旬屬于果實生長的第一階段,生長速度不快,生長量在8~15 mm;4月下旬到5 月中旬果實生長速度加快,生長量為25~32 mm;5 月下旬到6 月中旬屬于果實生長的高峰期,生長量在32~40 mm;6 月下旬屬于果實生長后期,果實生長速度變慢,果實趨于成熟,生長量為10~18 mm;6 月底果實完全成熟。果實的整個發育時間持續97 d左右。11月下旬,樹葉開始脫落。
翠玉梨果實為圓形,外形端正,體積較大,橫向和縱向直徑通常為76.0 mm和80.0 mm,平均果形指數在0.89,果柄長度為38.0 mm、直徑2.9 mm,平均單果質量為0.30 kg,最大單果質量為0.52 kg[3]。果實頂部稍平,果皮呈淺綠色,果實表面光潔、具有蠟質,很少出現果銹,果實斑點較小,萼片脫落,套袋處理的果實外觀更加完美。果肉為白色,肉質十分細嫩,化渣汁多,口感爽脆,果心較小,通常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總糖、還原糖含量分別為11.5%、7.26%、5.16%,每100 g可食用部分含6.19 mg 維生素C[1]。果實可采收時間較長,耐貯藏。
在明溪縣引種栽培時,翠玉梨極易形成花芽,花期相較于翠冠梨稍晚,可以很好地避開春天陰雨低溫及晚霜凍等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翠玉梨生長勢較強,通常定植或高接的次年就會有部分植株開始開花結果,第3年、第4年、第5年每株產量約為3.7、16.6、31.4 kg,折合每667 m2產量約為280.0、1 261.0、2 386.0 kg。翠玉梨的采摘時間較長,沒有采摘前落果的情況,大小年現象不明顯,具有穩定的豐產性。
翠玉梨需冷量較小,在海拔700~800 m 的區域也可以正常開花結果,成熟時間一般在6 月中旬到下旬。翠玉梨在明溪縣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耐干旱,抗日灼,不易出現裂果,對于黑星病、銹病、梨黑斑病等都具有很好的抗性。但是相較于翠冠梨,翠玉梨對于肥料和水分的要求較高,如果在發育過程中遭遇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其裂果率會有所提升,因此種植戶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澇措施。
在翠玉梨定植前30 d,種植戶要挖掘定植溝,寬度和深度為1.0 m和0.8 m,并在其底部鋪秸稈等有機物,中上層施加優質農家肥(每667 m2用量為2~3 t,與土混合均勻后填入),填至比地面高出30 cm。定植溝要連接周邊的排水溝,從而保證在多雨季節及時排澇。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苗木栽植,選擇的苗木要主干端直、具有充實的枝芽、良好的嫁接口及發達的根系,高度要超過80 cm,地徑要超過8 mm,沒有嚴重的病害和蟲害,定植株行距設定為2.5 m×3.5 m。優先選擇翠冠、清香或黃花等梨樹品種作為授粉樹,主栽樹與授粉樹可以互相進行授粉。
在翠玉梨生長期,種植戶要定期進行松土和除草,深度以15~20 cm 為宜,對于幼年期的梨樹園盡量不要使用化學除草劑,在秋天可以適當施加肥料,然后每年進行定植溝的拓寬及深翻,從而促進梨樹根系的發育。在梨樹幼年期,可以適當增施氮肥,促進枝梢的生長;每年在開花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收后進行追肥,開花前和果實采收后施加一定量的氮肥,果實膨大期主要施加含有大量鉀素的復合肥,每株梨樹施肥量為0.5~1.0 kg;9—10 月要結合深翻施加有機肥,每株施肥量為20~50 kg;每年拓寬定植溝,施肥量要依據梨樹結果量進行調整[4]。在干旱季節,要及時澆水或在樹盤內覆蓋地膜,從而起到防旱的效果;在雨季要及時進行排澇。
種植戶可以依據單層開心形對梨樹進行修剪,樹高以2.0~2.5 m 為宜,保留三四個主枝,每個主枝上有兩三個側枝,在側枝上進行結果枝組的培養。定植當年定干,高度保持在0.6 m 左右,在剪口下0.3 m 處選擇三四個方位適宜的新梢當作主枝進行培養。如果梨樹新發樹枝的量不多,開張的角度不大,可以通過刻芽促進發枝條的萌發和生長,通過枝條的拉伸擴大開張角度。對于不結果的樹枝和背上徒長枝,要向周邊空間進行拉枝,從而提高整形速度,為成花和結果提供保障。對于第一次結果的梨樹,種植戶要嚴格控制結果量,以保證有效增加樹枝量,使樹體保持健壯。成年樹修剪的主要目標是使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達到平衡,主要是對樹冠內外不同枝組的生長進行調節。原主枝生長變弱時,可將主枝上斜上生長的樹枝培育成主枝。如果主枝前端生長十分旺盛,要及時進行疏枝,選擇開張角度較好的樹枝作為延伸枝。針對主枝周邊的枝組,要將上面的強梢和結果的樹枝截斷或者回縮,增加主枝上可以結果的樹枝,避免梨樹長勢變弱。
為了提高坐果率,種植戶通常要進行疏果,一般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疏果持續時間為兩三天,保留花序中的邊果,將其余果實去掉;如果梨樹長勢較好,一個花序可以保留兩個邊果。第二次疏果也叫作定果,種植戶要將畸形果、位置較差不適合套袋的幼果、存在病蟲害等問題的幼果剔除,以提高果實的整齊度。種植戶可相隔20 cm 保留一個品質較好的邊果,依據樹齡、樹勢、土壤肥力等調整坐果量,控制每667 m2產量在1.75 t左右。
翠玉梨在濕度和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果銹。種植戶可以通過套袋方式降低果銹產生的概率,使果實的外觀更加美觀。種植戶可以選擇內部為白色、外面為黃色或白色的雙層紙袋,在4 月中下旬到5 月上旬、果實直徑為2~3 cm、果柄完成木質轉化時開始進行套袋處理,套袋的時間越早,果實的外觀改善程度越大。在套袋前,要先用世高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和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混合噴灑,等藥液晾干以后,及時進行套袋處理(要將袋口扎緊),套袋完成后可以向葉面噴灑氨基酸鈣。
翠玉梨主要病蟲害包括輪紋病、黑星病、梨銹病、梨木虱、梨二叉蚜、梨小食心蟲等。為防治病蟲害,種植戶可在秋冬季深翻土壤,破壞病菌、害蟲的越冬場所,及時清理和掩埋梨園內的枯枝、落葉、病蟲果等,減少病蟲源;冬天完成剪枝以后可以噴灑一次石硫合劑,然后封閉梨園,次年春芽萌動期再噴灑一次。種植戶也可采用化學防治措施防治翠玉梨病蟲害。例如,種植戶可在謝花70%時用15%粉銹寧1 000~1 500 倍液噴灑葉面,以防治梨銹??;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灑,以防治梨二叉蚜;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在5 月上中旬及6 月中旬各噴灑一次,以防治黑星?。豢捎?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在5月上旬、6 月中旬及果實采收完成后各噴灑一次,以防治輪紋??;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在開花前、開花后、7 月中旬各噴灑一次,以防治梨木虱;可用40.7%樂斯本乳油3 000 倍液,在4 月中旬和6 月中旬各噴灑一次,以防治梨小食心蟲[5]。在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時,要注意使用時間和用量,可以交替使用,以免單一用藥使病菌、害蟲的耐藥性提高。
翠玉梨成熟時間較早,果實形狀端正、表面光滑,具有豐產、穩產的特點,在多個區域都具有較好的引種表現,經濟價值較高。各地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推廣規范化的配套栽培措施,提高翠玉梨栽培水平,增加果農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