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基層群眾日常生活、工作之余參與活動的總稱,是基層群眾放松自我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都普遍存在于不同的基層社區、組織之中,且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影響愈加顯著,借助數字化不僅能很好地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還能有效地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整體質量。因此,對于基層群眾管理者及活動的組織者來講,應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數字化賦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9—088—03
基層群眾是構成社會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維持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集體[1]。我國非常重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工作。2022年,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召開,會議中關于“基層群眾文化”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由此可以看出,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當前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含義及特點分析
(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含義
所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以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基本活動主體的,以開展趣味娛樂活動作為活動內容的文化類活動[2]。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核心是通過引導基層群眾參與各種豐富的文化活動,進而實現自身精神、物質兩方面的滿足。由于屬于基層性質的文化活動,因此活動中的各種內容都是以展示基層群眾自身情感、傳遞愉悅心情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群眾在實踐過程中展開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過程[3]。
(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分析
與其他類型的社會活動相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大眾性。基層群眾屬于社會最基層的一類人群,同時也是包含最多的一了人群。基層群眾所包括的人群十分多樣化,工廠、商店、學校、機關、街道、合作社、農場、鄉、鎮、村等區域范圍內的人都歸屬于基層群眾。同時,從活動的地點上看,基層群眾活動的開展往往是在廣場、公園、活動室等場所開展。第二,個性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本身的類型是十分多樣化的,不同場所中的居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開展相關的活動。同時不同基層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自己的活動內容進行選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是十分多樣化的,不論是體育運動、休閑娛樂、音樂表演,都是基層群眾可以選擇的活動之一。第三,靈活性。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本身具有組織靈活、內容靈活、時間靈活等特點。基層群眾活動的組織較為靈活,既可以是集體性質的活動,也可以是個人性質的活動。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活動內容。活動的時間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及學習時間,都可以被納入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范疇之中。
二、數字化技術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影響
數字化技術是伴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高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技術形式。與傳統的技術相比,數字化技術本身具有可視化強、超時空性、高速傳遞、限制度小等特點[4]。新時期,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對更好地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類型,提升群眾活動體驗感,強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涵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
在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其活動類型基本是以線下活動為主的。群眾往往會依托某一線下組織展開對應的活動,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來更好地滿足自身的活動需求。然而,受到傳統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類型的限制,活動方式、活動場地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致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只能通過線下的方式呈現出來。數字化技術本身具有可視化強、超時空性、高速傳遞、限制度小的特點,將這一技術融入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之中,自然能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的類型。
(二)提升群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體驗感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體驗感的提升是數字化技術為這一活動帶來的變化。傳統的基層群眾活動中,盡管活動形式極為豐富,但由于活動都是很多群眾自發組織的,這就使得很多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體驗感并不是十分強烈。一方面,各種活動方式都是以傳統的模式呈現出來的,與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脫離。另一方面,很多青年人對基層群眾文化的體驗感有更高的需求。數字化背景下,基層群眾可以借助數字化組織并參與更多趣味活動,如數字化技術活動,各種線上實踐活動等,對更好地提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體驗感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實現基層群眾深度交流的目的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基層群眾豐富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借助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實現群眾之間的有效交流與合作。不管是朋友之間的娛樂,還是一些陌生朋友從見面到熟悉、從熟悉到深交的一個過程,都是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要內容。傳統活動背景下,基層群眾開展交流的方式較為局限,一般是通過線下的方式開展的。這種交流方式需要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且需要通過在特定的場合中展開交流才能實現。數字化背景下,基層群眾開展深度交流的方式變得更加輕松,借助各種線上交友平臺展開活動能更好地幫助群眾實現深度交流。
三、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分析
盡管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有很多的優勢,但從目前情況上看,很多基層群眾文化者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對數字化技術的使用存在不當的問題,進而導致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暴露出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過度依賴數字化技術,打破傳統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根基
盡管數字化本身具有很多的特點,且對基層群眾文化能夠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然而,如果過度的依賴數字化技術開展各種活動,就會導致傳統基層活動的根基受到一定的影響。當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方式、特點受到一定沖擊時,新的活動在形式、內容等方面也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傳統活動的有效傳承。第一,很多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踩高蹺、皮影戲等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由于其本身受到各種技術手段的限制,因此必須通過真實活動才能更好地凸顯這些文化活動的價值。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很多人們嘗試打破傳統高蹺、皮影戲的基礎,不利于這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第二,很多借助數字化技術展開的線上活動對群眾的身體 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嚴重影響活動的體驗感。比如一些棋類活動,傳統的棋牌游戲是通過線下的方式開展的,盡管這些游戲可以實現線上,但卻喪失了其本身的價值感,因此不利于這一文化的發展。
(二)活動開展具有隱蔽性,不利于更好地推動活動穩定開展
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很多活動的開展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由于線上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用戶可以在超越時空的基礎上開展各種活動,因此也就給這類活動增添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和不安全的隱患。第一,由于活動開展過程中突破了傳統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場地的要求,群眾可以在家中開展各種活動,因此活動過程中群眾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更大。比如在游戲過程中情緒受到激動出現線上辱罵對方的行為出現,嚴重影響了活動開展的秩序。第二,由于活動本身是從線上開展的,因此在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各種隱蔽性的活動致使活動性質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三)活動隊伍組織固定化,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掌握程度不均
數字化背景下的活動開展離不開各種數字化技術作為支撐。換句話說,對于基層群眾來講,要想更好地參與到數字化背景下的活動之中必須具備良好的數字化技術素養。然而,從當前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掌握的情況上看,暴露出一定的不穩定性。一方面,很多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均,由于數字化技術本身屬于一種全新的技術,因此對于很多年齡較大的群眾來講,掌握這些技術的水平會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講,由于日常工作壓力較大,很難騰出更多時間參與到數字化背景下的實踐活動之中。因此也很難不斷豐富自身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水平。這種對數字化掌握程度的不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數字化賦能策略分析
鑒于數字化賦能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暴露出上述問題,對于基層群眾文化的管理者、組織者來講,應結合這些問題展開個性化的策略設計,進一步發揮數字化技術優勢,滿足群眾的內心需求。
(一)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傳統活動的有效傳承
第一,發揮數字化優勢對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借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文化活動之中對更好地提升活動質量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為了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的開展,英結合數字化技術對活動內容進行優化,有效傳遞文化內涵,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借助數字化技術傳播皮影戲,讓更從基層群眾利用閑暇時間參與皮影戲的創作活動之中,實現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遞。第二,以數字化作為技術手段,以傳統活動作為基本載體,優化活動的基本形式,提升活動的整體體驗感。比如棋牌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在保留線下棋牌的基礎上增設電子記牌器、電子積分器等設備,提升趣味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科技感的同時更好地保留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
(二)加大數字化技術的監管力度提升活動安全
鑒于當前數字化背景下各種基層文化活動存在一定隱蔽性的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通過技術監管、人力監管、教育監管等方式減少安全隱患,實現基層文化活動質量的提升。第一,國家應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監管力度,從上到下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各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進行全方位的掌控。發揮大數據、新媒體優勢,對不同社區組織的基層群眾活動進行監管,強化技術監管的優勢,定期對管轄社區中的基層群眾活動進行合理的管控。第二,各級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應定期開展社區居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監管活動,通過手工監管的方式確保不同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有效性。通過定期走訪、加大調研力度的方式了解不同活動的具體開展情況。第三,發揮大數據、新媒體優勢,借助數字化資源擴大信息傳播途徑,提升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借助各種渠道宣傳正確的價值觀,讓更多居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自主抵制不安全的行為,確保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發揮自媒體優勢開展大眾教育實現均衡化
鑒于當前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對于管理者來講,應結合實際情況對活動隊伍進行優化,發揮各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提升教育與傳播效率,讓更多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技術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大眾化。第一,加強基層社區線上公益課程的建設工作,通過與周邊高校、職業院校展開深度合作,定期開設部分數字化技術的培訓課程,讓更多基層群眾在閑暇時間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實現數字化技術的高效傳遞。第二,對于年輕人來講,盡管人們對數字化技術的掌握比老年人要快,但由于工作壓力較大, 平時也很難參與各類基礎群眾文化活動。為此,社區工作者應借助數字化技術搭建線上娛樂平臺,在平臺中招募更多年輕人參與各種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激勵更多年輕人進入平臺中展開深度交流,提升交流效率。第三,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一些公益培訓活動,鼓勵社區基層居民參與到數字化技術的學習行列之中,通過定期開設各種趣味活動的方式將教學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實現教與學、學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五、結語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基層群眾閑暇時間參與的一項活動。與其他活動相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本身具有大眾性、個性化、靈活性等特點。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并對豐富活動類型、提升活動體驗感、實現深度交流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實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數字化賦能也帶來打破傳統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根基、不利于更好地推動活動穩定開展、基層群眾對數字化掌握程度不均的問題。為此,對于基層管理工作者來講應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傳統活動的有效傳承、加大數字化技術的監管力度提升活動安全、發揮自媒體優勢開展大眾教育實現均衡化,實現數字化技術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鑫.電視臺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策劃與組織策略[J].新聞文化建設,2022(14).
[2]靳榮欣.論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途徑[J].文化月刊,2022(7).
[3]周宇梁.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牡丹,2022(10).
[4]李群.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21(14).
作者簡介:畢靜(1977—),女,漢族,山東淄博人,本科,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