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肖巨石 李佳麗
涂鴉井蓋、植物走廊、藝術展板……5 月6 日,記者走進新寧縣芙蓉小學,各類圖文并茂、童趣溫馨的區域角盡顯勃勃生機,隨處可見孩子們學習、游戲與探索的痕跡。
為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平穩過渡,引導幼兒園與小學教師及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近年來,新寧縣教育局全面推行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實施方案。當地幼兒園與學校雙向奔赴,開展聯合教研、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完善共育機制,教育變化次第發生,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
找準關鍵,名師引領為幼師賦能
“一分鐘可以做什么事?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進行實驗,計時開始!”5 月5日上午,高橋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冷歡正通過游戲體驗幫助幼兒理解時間是什么,引導他們學會珍惜時間。“我跳繩跳了57個!”“我拍了32 次皮球。”“我給5 棵植物澆了水,1 分鐘原來可以做這么多事啊!”自主游戲讓每一個幼兒發揮特長,孩子們臉上綻放自然的笑容。
早在一年前,冷歡還是新寧縣一所鄉村幼兒園的普通幼師。“2021年加入湖南省趙艷紅學前教育名師網絡工作室后,我的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幼兒教育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在名師工作室成員的指導下,2022年,冷歡代表新寧縣參加邵陽市幼兒園教學能手比賽獲一等獎,并迅速由一名幼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幼兒園園長。
在新寧縣,這樣“逆襲”的故事并不少見。新寧縣地處湘西南邊陲山區,公辦在園幼師非全日制幼教專業畢業的占比高,綜合素質參差明顯。近年來,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幼教小學化”糾偏、課程游戲化推進等,讓當地不少幼師倍感迷茫和焦慮。
為改變幼師隊伍現狀,2021年,新寧縣教研室針對幼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短板和困惑,充分挖掘整合本土幼教名師資源和教育信息化資源開展教研培訓活動。
“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幼師們結合幼小銜接、幼兒一日生活等教育熱門話題進行課題研究,研發園本教材。工作室通過舉辦主題論壇、問題研習、‘請進來走出去等多樣化培訓模式,扎實開展集體備課、示范交流、研磨探討、反思提升等教研活動。”縣教研室主任唐海舟介紹,目前該名師工作室共有73名幼師成員,基本覆蓋全縣所有公辦園,這不僅帶動了一大批像冷歡這樣的幼師迅速成長,也將幼小銜接的教育理念深入基層每一個園所。
“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實現幼有優育、學有優教,要牢牢把握住教師這一關鍵點。”新寧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新華告訴記者目前,在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新寧縣教育局制定幼小科學銜接專項培訓方案,組織專家組面向全縣開展幼小銜接教研、教培活動,指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并組織對全縣范圍內的各級各類小學、幼兒園開展幼小科學銜接督導工作,不斷為幼師賦能,為一線教學助力。
直擊難點,聯合教研實現雙向奔赴
為什么一年級新生上課總是坐不住、不守規矩?是不是幼兒園教師沒教好?這曾是不少小學教師的疑問。幼兒園與小學的教學差異,一度是幼小銜接難以跨越的一道鴻溝。
“幼兒園和小學的發展路徑及發展規律均不同,但目標一致,幼小銜接是雙向奔赴的銜接,幼兒園與小學必須相互了解、磨合,才能達成銜接共識。如何破解幼小教學差異這一‘原始難題,我們從聯合教研中找到了方向。”新寧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伍桄宏說道。
5 月6 日下午,新寧縣幼兒園園長劉慧娟帶領教師團隊走進新寧縣芙蓉學校,開展了語文課的觀摩和研討。一年級語文老師楊媛通過游戲化、生活化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結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學、會學、樂學。
“課堂游戲幫助學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也是小學老師在教學方式上向幼兒心理特征靠攏。”劉慧娟點評道。同時,她針對幼兒園和小學課時長短不一提出建議:“小學老師可以采取‘分段上課的形式,在課程中間設置游戲活動,幫助孩子們一點一點改善課堂坐不住的行為。”
2021 年,縣幼兒園、縣芙蓉學校被掛牌省級幼小銜接試點園(校)后,這樣的教研形式在兩園‘校已成為一種常態。教研中,兩園‘校的老師在作息銜接、情感銜接、行為銜接、習慣銜接、意識銜接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突出問題導向,組織基于問題的專題研究,搭建交流平臺,形成了教師互聯、教學互研、活動互通模式,實現資源的互學、共享、互補。
“‘雙減政策和新課標的出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育人標尺預示著小學教學將更注重學生知識、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全系發展。在此目標下,幼小銜接的深入開展,也為小學教師提供了適應新課標的良策。”新寧縣芙蓉學校副校長伍海華解釋,通過聯合教研,不僅從細節處找到幼小緩坡過渡的關鍵,也逐漸找到了緩坡適應新課標的巧妙路徑。
今年3 月,新寧縣教育局下發了《新寧縣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聯合教研制度》,依托新寧縣幼兒園和芙蓉學校兩所省級幼小試點園(校)先行先試,遴選了38 所縣級試點園(校)同步跟進,在區域內全面鋪開幼小聯合教研,扎實有效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工作,在學校與幼兒園之間搭建起無隙協作的堅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