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高考,或許是人生起步階段的一場重要考試,經歷備考的磨煉、接受試題的挑戰,這是成長的必修課。轉眼間就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一個月,這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邀請了三位名師一起來談談考生怎樣更有效地利用好這段時間。
語文
【名師名片】彭宏
桃源縣第一中學語文學科中心主任
距高考已經不足30 天,這個階段的語文備考,同學們仍要找準方法,做好規劃,有條不紊,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高考!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最后階段的語文備考:
1. 計劃不能少,合理規劃是保證。做好規劃,有限的時間將會發揮最大效益。整體規劃,但要有所側重。同學們可以就自己近期歷次考試情況分析自己語文學科的優勢與劣勢:各大考點,哪些考點是已經駕輕就熟的,哪些考點還有不夠明確的地方?已經熟練的考點是否還有改進后降低失分的可能?還不夠明確的考點怎樣才能有效提分?這種分析越具體自己就越是清楚如何學習。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明確自己復習的側重點。
2. 基礎不能丟,回歸課本是王道。沖刺階段尤其要重視夯實基礎,減少基礎知識類題目的失分。對于語文新高考,建議同學們將默寫篇目最后再過一輪,查漏補缺。以前曾經錯過的字詞加強鞏固,記憶模糊的詩句重新記憶,理解失誤的地方仔細區別。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教材課本下的重要注釋有時間也要最后再過一遍,看看還有沒有疏漏的地方。其他的語言基礎知識考點,諸如病句、句式變化、修辭的運用等建議用結構圖的形式進行梳理,標注出自己識記尚不準確、理解尚不清晰的知識點,并根據基礎知識的重要程度和自己的熟悉程度,標上不同的顏色,這樣方便自己快速檢索出重點難點、加強記憶。2023 年是湖南省使用統編教材后的首次高考,教材的變化還是要重視的。
3. 手感不能弱,日常做題是剛需。雖然語文強調平時的積累,但是做題的感覺還是需要保持的,特別是到最后各科都在強化的階段,保持最佳語感狀態是必需的。不建議泛泛地刷題,但可以通過每天限時做題、精準訓練來強化答題習慣。日常訓練是為了將規范答題習慣化,從而提高考場時間利用率。具體到考試時段和時長的適應、每個考點做題時間的規劃、審題步驟、答題語言是否規范,甚至用的書寫工具是否合乎高考要求等,這些細節都可以在這段時間里反復進行確認,如果存在問題,要及時按照高考要求制定具體的調整計劃和策略。
4. 積累不能忘,整理總結是必備。積累答題的關鍵詞,要盡可能地多積累主觀題答題的高頻詞語,正確使用術語。關鍵詞語豐富了,答題語言會顯得更為規范,得分率也會相對提升。積累作文素材,關注當下時政類素材、熱門素材,并對其進行主題應用歸類整理,這也是高考立德樹人命題立意的要求。除了日常訓練,還要對本學期考試情況進行整理總結,分析題目與題目之間、題型與題型之間的關聯,總結答題思路與作答要求,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精選同類題目進行鞏固訓練。
5. 心態不能崩,自信面對是秘訣。要取得高考的勝利,除了有計劃地復習、精準地訓練,必勝的信念和強大的自制力也是不可缺失的。同學們要充分相信自己前期的付出、相信老師的復習策略、相信學校的備考安排,相信家長是自己堅實的后盾,避免因比較產生的焦慮和因失誤產生的自我懷疑。在這最后的沖刺階段,同學們只要按照自己既定的生活節奏和復習進展,將復習計劃落實到位,自信輕松笑迎高考就好。
英語
【名師名片】郭文文
長沙外國語學校英語教研組長,長沙市中小學卓越教師,長沙市首批市級骨干教師
政治
【名師名片】陳岸
長沙縣魯飛政治名師工作室名師,長沙縣一中政治老師
2023 年將首次依據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教材命題。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由過去4 個必修模塊變成4 個必修模塊、3 個選擇性必修模塊,教學內容明顯增多,專業性明顯增強??记叭绾胃咝У貜土晜淇迹覐乃膫€方面談一些看法:
1. 胸中要有方向——明確考什么,怎么考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研制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以及2023 年1 月發布的《中國高考2023 藍皮書》為綱要,借助新教材新高考的先行地區如山東、北京等地2022 年高考真題為參考,把握考向,明確新高考對考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要求。
2. 腦中有知識——夯實基礎,重視構建
(1)重構學科主干知識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在進行知識重構的時候,我們可以梳理兩條線,一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邏輯,社會主義傳入我國后產生的一系列理論成果以及這些成果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第二可以馬克思傳入以后,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為主線進行構建,兩者統一,我們就很容易構建其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統一。
(2)把握模塊知識之間的關聯
關注必修一與其他六本教材之間的關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本書統攬整個教材體系,總括性知識,通過各個模塊的具體知識,學生得以具化、細化和深化。同時還要關注模塊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比如《經濟與社會》與《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都需要融入世界經濟這個大舞臺,大背景去考慮;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制度展示了中國的治理智慧和治理成果,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3. 眼中有熱點——關注社會與生活
考生要關注2022~2023 年度內的重大現實話題,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及相關決議、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法治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科技最新成就、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體美勞教育、生態文明建設等,通過時政熱點的關注,聯系教材,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把握高考考查要求,達到學與考的有機融合。
4. 心中有信心——合理疏導與調控
高考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考查,考試心態對于考試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信心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希望廣大考生能夠調整心態,將平時的自習作業當成考試,把各種模擬考試當成高考,把高考當成平時的普通訓練,擺平心態,滿懷信心迎接高考的到來。
英語
【名師名片】郭文文
長沙外國語學校英語教研組長,長沙市中小學卓越教師,長沙市首批市級骨干教師
一般來講,最后一個月的英語復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保證詞塊的熟練度。閱讀詞塊僅要求快速識別,寫作詞塊則要求精準運用;
第二、仿真聽力訓練,保持耳朵的靈敏度;
第三、套題限時訓練,保持每種題型解題的流暢度;
第四、背誦寫作素材,用仿真作文答題卡進行寫作訓練。書寫規范美觀,版面視覺舒適。
第五、有效刷題,查漏補缺。
以上這些考前復習策略都是經典常談,能讓考生保持良好的應試狀態,必須扎扎實實地落實。
但是,面對新高考,考生如果要做到胸有成竹,還必須了解新高考背后的命題邏輯,方能決勝高考。這需要考生跳出考生視角,轉換角色,從命題人的角度來備戰考試。
首先,“無價值,不入題”。高考“為什么考”? 高考的目的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立德樹人”是高考命題的原則??碱}必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拓展國際視野。如涵蓋社會熱點、科技前沿等話題。
其次,“無思維,不命題”。高考“考什么”?關鍵能力,高階思維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忌鷳P注以下幾項重點能力:第一、信息識別、獲取與加工的能力??疾榭忌芊袷炀毜貜拈喿x理解的文本中提取、歸納、概括信息,推斷作者觀點態度等;第二、邏輯推理與論證能力。命題人主要考查考生在七選五等題型中的語篇邏輯推理能力;第三、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應用文寫作要求語言準確,語體得當。讀后續寫還要求注重故事情節的邏輯性和可讀性;第四、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高考一般通過設置推理判斷、主旨大意、觀點態度等試題,調動考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做出回答。
再次,“無情境,不成題”。高考“怎么考”?必然會圍繞創設情境做文章。高考命題傾向于圍繞“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主題,從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探究兩方面,創設情境,學用結合,解決現實問題。因此,考生要盡可能多關注“三大主題”的文本,觀察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場景,留心如何用英語服務生活,如何用英語對話世界,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等重要命題。
考生在整個高考備考的過程中,如果既能夯實基礎,突破難點,掌握好解題技巧,調整好應試狀態,又能轉換角色,從命題人的視角來備戰高考,理解命題邏輯,緊扣命題原則,熟悉命題內容,習慣命題方式,就一定能胸有成竹,決勝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