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




【摘要】通過講解極限法的應用,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文章就此結合實例詳細詳解了極限法的應用技巧,著重從運動學、杠桿、功、電路學四個模塊入手,解析了極限法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解題;極限法
極限法是一種使變量無限逼近極大值或極小值的解題方法,其反映的是極限思維.但從實際來看,大部分學生并不具備這種思維,在實際解題中既不找到能夠極限的變量,也無法根據情境選擇合適的極限值.基于此,若想學生熟練掌握極限法,教師就應先詳細講解極限法的本質,并結合例題教會學生如何選擇變量或構思變量,準確列出關系式進行計算.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講解例題,啟發學生思維,實現思維進階.
1運動學中的極限法
初中物理運動學涉及到的知識不多,但是部分習題的解題難度非常大,需要用到極限法.
例如如圖1所示,其中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沿著兩條不同方向的路線運動,從A點運動B點.水平面需要時間t1,沿光滑圓弧槽需要時間t2,則兩個時間的大小關系是.針對這道題目來說,如果采用常規方法,需要假定路程、速度,然后根據計算公式,得到有關于時間的計算式,最后再進行計算式的大小對比.相對來說,這種方式雖然更符合學生的常規思維模式,但是并不利于這道題目的解答.所以,教師要嘗試引導學生應用極限法進行解題,具體解題步驟如下:
假設初速度為零,則在水平面上的小球處于靜止狀態,永遠達不到B點,而光滑圓弧槽可以到達,所以得出t1>t2.
2杠桿問題中的極限法
杠桿動態平衡問題的解決方法賦值法、力臂分析法、極限法三種.其中極限法的應用對學生思維的要求最高.所以,教師要認真講解極限法的應用步驟及注意事項,保證學生能綜合應用極限法知識快速解決杠桿問題.
例如一把均勻直尺繞重點O自由轉動,直尺上有三只垂直而立的蠟燭A、B、C,它們粗細和材料都相同.但它們長度不相同.LA=LB=12LC.如圖2所示,那么點燃過程中直尺將()
解根據題意可知,直尺作為杠桿,中點O是支點,A、B、C的粗細和材料相同,但是長度不同,LA=LB=12LC,在點燃之后,燃燒的速度相同,點燃后,A、B蠟燭先燃燒完,此時C在杠桿的左側,所以左側的力與力臂的乘機大,杠桿逆時轉動.
極限法更方便、簡潔,且不需要復雜的計算過程,非常有利于學生推導、判斷.
3功問題中的極限法
初中物理功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功、機械效率、勢能、動能等.常規的解題方法根據功的計算公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計算,得到最終的結果.在復雜的題目中則需要受力分析,再進行推導、計算.
例如如圖3所示,用手沿豎直方向勻速拉一個動滑輪,并在下方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使其能夠勻速上升.忽略動滑輪的重力.那么改變物體重力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物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符合如圖3中的哪個圖.
解根據圖可知,動滑輪上繩子的有效股數n=2,物體上升高度為h時,繩子端移動的距離是s=2h,動滑輪提升物體時,所做的有用功是,W有用=Gh,繩子端拉力做的總功是W總=Fs=F×2h=2Fh,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100%=Gh×100%2Fh=G×100%2Fh,根據式子可知,當改變物體重力時,有用功增加,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增加,機械效率增加,摩擦也增加,因此,機械效率和物體重力不成正比關系,所以B圖是正確的.
4電學問題中的極限法
電學問題多種多樣,靈活多變.涉及到知識有電能、電功、歐姆定律等.在應用極限法解決這類問題時要正確分析電路圖,了解電流、電壓的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準確選擇研究對象,使研究對象無限大或無限小.
例如如圖5所示電路圖.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于中點,閉合開關,滑片向左移動時,燈泡的亮度將(變亮、變暗、不變),電流表A1的示數將(變大、變小、不變),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A2示數的比值將(變大、變小、不變).
解根據電路圖可知,燈泡華東變阻器并聯,電流表A1測量燈泡支路電流,電流表A2測量干路電流,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因此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不影響,因此,閉合開關,滑片向左移動時,燈泡亮度不變,電流表A1的示數不變.當滑片向左移動時,電壓表測量的阻值增加,根據歐姆定律變形公式U=IR得知,電壓表的示數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得出,滑動變阻器所在支流的電流變小,電流表A2測量干路電流,則電流表A2的示數變小,所以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A2的示數比值將變大.
5結語
應用極限法解決各種物理難題的前提是要了解極限法本質.在此基礎上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物理難題,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并將某個值推向極大或極小的極限,以便建立關系式進行計算,最終得到正確結果.
參考文獻:
[1]姜軍政.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理科愛好者,2022(05):122-124.
[2]周掛加.淺議高中數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巧妙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2(23):7-8.
[3]謝蕾. 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2.DOI:10.27699/d.cnki.ghbmt.2022.0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