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真真 鄭立柱 侯滔



摘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逐步進入新時代鄉村振興階段,這也為農村小微企業發展迎來了新起點。在共同富裕目標下,政府對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扶持,但由于農村小微企業以個體、家庭式經營為主,較為突出的特點是規模小、資金不足、抵御風險的能力低,加之經營理念、經營方法缺乏可持續性,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進而在融資中面臨高門檻、高成本的困境。隨著國家層面鼓勵金融業支持鄉村產業振興,金融社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成為推進鄉村振興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由此,通過對江西省D鄉農村小微企業進行調研,針對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進行分析,闡述金融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從發揮資源整合橋梁紐帶作用、促進融資需求與資源對接、筑牢融資基礎以及培養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金融社會工作助力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的介入路徑,以更好地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 金融社會工作;鄉村振興;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介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4-0210-03
作者簡介 ?聶真真(1988—),女,湖南衡陽人,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婦女發展與基層治理、宏觀實務研究。*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婦女發展、鄉村振興。
新時期,為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我國農村小微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其以個體或家庭的模式進行靈活的經營,不僅為創業者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機會,也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給農村的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和創收的機會。但農村小微企業也與眾多企業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融資難,相較于城市企業發展的路徑不同,農村企業在人才、資本、技術等方面往往處于更加劣勢的地位,銀行、投資者等對于農村小微企業利潤、風險等方面的擔憂也進一步加大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這是我國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困境之一[1]。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獨列為一項重要內容[2],并明確提出金融社會工作發揮積極利用農村通過走訪、調研、評價考核等方法開展工作,發揮準確地識別了解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情況,進而促進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而充分釋放農村小微企業在鄉村建設的潛能的作用。這為金融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依據、行動指南。金融社會工作本義是關注和促進人與社會互動過程出現的各類問題的解決,其終極目標是解決個人、組織金融能力與金融化社會的關系,實現個人和家庭在經濟上的福祉[3]。金融社會工作可結合金融服務方法與社工專業知識,以服務于經濟弱勢群體[4]。在已有實踐中,金融社會工作可為發展提供了金融及理財領域相關服務,鏈接融資資源,也發揮協助農村小微企業完善企業規范管理和促進當前政府部門在服務理念的轉變的作用,其以一種軟性措施應對農村復雜的環境,起到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農村小微企業抱怨銀行貸款門檻高、政策要求高,而銀行則認為農村小微企業自身條件差、信譽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客觀對待。積極探索金融社會工作解決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可行路徑,助力農村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將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引擎。
1 江西省D鄉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在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中,江西省于2018年2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強調,要從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搭建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網絡的統籌安排,給予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5];《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創新金融服務,為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鼓勵銀行業向鄉村企業貸款[6];《江西省“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特色種養業與旅游業是發展重點[7]。由此,構成了發展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但現階段,鄉村振興中農村小微企業發展仍舊面臨較為突出的發展融資問題。具體有以下4個方面。
1.1 發展規模小,風險抵御能力低
江西省D鄉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主要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紅色資源發展種植、水產、旅游及餐飲業,目前已形成農村小微企業80多戶。具有發展規模小的特點,一是從業人員主要是夫妻二人或家庭親戚成員,較少有正式員工;二是其面向的市場主要集中在鄉鎮范圍內,而從鄉鎮特有的“趕場”傳統,其市場形成的時間又主要集中在每月逢“3、6、9”的單數日。另一方面則是農村小微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爭取融資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多數小微企業主說:“現在基本上很難在農村融資,就是合伙或向親戚朋友借錢經營,他們都十分謹慎,因為風險太大了”。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就已經有超過1/3的農村小微企業因無法經營轉手或注銷。可見,小微企業在農村尋求融資的渠道基本上處于空白。
1.2 企業經營不完善,融資信用意識缺失
從實際調研來看,江西省D鄉農村小微企業治理過程中更多憑借的是企業主做事業的熱情,缺少合理的經營策略。如多數企業經營內容重合性較高,過于注重他人已有經驗的運用,不重視技術研發與積累,對打造市場品牌意識淡薄等。由此導致企業長期處于創業探索階段而缺少核心競爭力,融資不被看好。當前,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尚未在農村發展起來,江西省D鄉農村小微企業企業管理較為落后,往往以企業主個人決策為主,如部分被訪企業主說道:“我們農民文化有限,家人也很少能幫到忙,平時都是自己決定,自己干,出了問題也自己擔著”。基本財務、法律等知識較為欠缺。其次,部分農村小微企業信用意識普遍較為淡薄,當出現運營困難,資金鏈緊張時,不乏出現對親戚朋友借錢還不上、拖欠銀行貸款不還等現象,更有部分為企業主對失信問題持無所謂的消極態度。
1.3 融資結構單一,銀行融資門檻高
目前,企業融資方式包括銀行貸款、增資擴股、股權質押、網絡借貸、上市融資、產業基金等多元化渠道。然而仍受到城鄉二元制發展帶來的影響,向城市聚集的資源很難下沉到農村,銀行仍舊是江西省D鄉能夠獲得融資的主要渠道。農村小微企業面臨銀行的抵押貸款尚無多余的選擇,且因銀行在最大限度保持自身不損失,實施抵押資產往往高于貸款額度也讓農村小微企業主獲得融資金額較少。從江西省D鄉成功貸款的小微企業看,貸款額度多在5萬~10萬元,50萬元以上尤其少,而多數小微企業主認為他們的抵押資產是銀行貸款的2倍,甚至更多。除此之外,從貸款程序上看,銀行貸款的資格審核不僅較為復雜,尤其在貸款擔保人背書、企業資產背景審查方面等進一步增加了農村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難度。
1.4 政府支持重基建,直接實惠性不足
雖然國家、省市層面現在對農村小微企業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和配套資金支持,但是仍然沒有真正解決和改變農村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問題,也無法滿足所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8],如《江西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中要求,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更多給了地方政府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9]。這導致政府部門在鄉村振興建設中主要以項目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然而農村小微企業為追求差異化發展,多數未能夠融合進政府部門項目建設中去,既難以得到有效的支持,也難以獲得發展機會。而能夠直接獲得的政府資金幫扶不僅少,且資金扶持措施存在一定不足,如創業資助需要短期內達到帶動一定的就業率、創業貸款償還與企業能夠具備償還能力的年限不協調等。
2 金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路徑
2.1 筑牢融資基礎:增強風險抵御與增信能力建設
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也體現在自身發展方面,例如發展規模小、沒有市場、品牌知名度低、與本地區鼓勵發展的項目不統一等。金融社會工作可在企業管理方面,做好管理制度設計,強化制度落實,培育職業經理人等轉變農村小微企業管理隨意、不規范的狀態;在協助開闊市場方面加強產品精品化發展,整合當前電子商務、直播等渠道培訓;在融合發展方面,金融社會工作可積極促進企業融合進政府部門的規劃項目,獲取技術指導及政策支持。針對銀行因中小企業發展不穩定,資金安全系數低的現狀,通過法律及商業管理資源加強風險意識培訓,進而為融資打造良好企業形象與融資實力。同時,加強對農村小微企業誠信經營能力建設,金融社會工作不僅可就聯合信用管理部門就相關法律法規舉行宣傳教育活動,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及時提醒小微企業主的貸款失信風險,及早規避。在融資過程中也應促進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好甄別各類貸款農村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大量的中農村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堪[10]的問題。
2.2 資源整合平臺:充分整合與促進融資有效對接
金融社會工作可進一步整合各方面的金融資源的平臺,提供各類金融資源供農村企業進行自主選擇。緊密圍繞政府部門的產業發展動態,對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資源,進行充分的分析,及時傳達給廣大農村小微企業主,做好政策的宣傳與解讀;針對資金資源可整合銀行、社會投資、產業基金、網絡銀行等,協助企業需求者做好對接;同時,圍繞在融資過程容易出現的風險防范,還需要整合法律資源,保障各方合法合規權利。在具體實踐中,一是需要金融社會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做好農村小微企業的實際困難與真實需求調研分析,例如對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未來規劃、資金需求、政府政策、現有可利用發展資源以及融資用途與可行性等做好扎實的辨識。二是在金融資源供給端,充分調動現有金融資源,協調各方資源促進企業進行融資,可積極聯合舉辦融資會議、申請政府部門協助等促進融資效率。
2.3 橋梁渠道紐帶:協調企業、政府、金融機構關系
金融社會工作者需要充分發揮作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維護各方的利益關切。首先,金融社會工作要基于政府的職能做好營商環境建設、樹立良好的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環境,促使社會各界幫助農村小微企業開展實際幫扶工作,使農村小微企業能更好地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提升社會地位。其次,對于小微企業則需要強化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清晰認識,合理合規地使用各類金融資源,并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最后,金融社會工作可做好金融機構及社會投資人對鄉村產業振興以及意義宣傳,進一步運用第三次分配帶來的效應,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及社會投資人回報鄉村建設,起到先富帶后富的作用。
2.4 促進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村企業金融能力
目前,我國農村小微企業更多的是個人經營控制型企業或者是個體家族式微型企業,農村小微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經營者(即企業的所有者),依賴于企業所有者的個人意志,受限于企業所有者的個人知識、能力水平以及眼界。金融社會工作者可參與到企業發展建設中去,通過促進小微企業主內在金融素養、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從而完善他們的金融能力[11];外在金融機會方面,加強獲取國家政策規定的公積金制度、農村小微企業年金制度或者金融扶貧中的小額貸款和保險制度,增加個人接受金融服務的機會[12]。進而促進企業在融資方式、融資渠道、融資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和自決能力;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小微企業主對企業經管理的能力與發展格局。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在金融社會工作理論的框架下,結合目前江西省D鄉農村小微企業發展和融資現狀,深入分析了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因素,從而進一步分析金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金融社會工作在資源整合平臺、橋梁紐帶作用、融資需求與資源對接、筑牢融資基礎以及金融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介入是不斷提高農村小微企業融資的基礎與能力的重要途徑[13]。但因其服務領域的特殊性,金融社工深入參與的過程中也應注意發揮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倫理思考,需要在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訴求基礎上開展工作,同時應保持獨立性,避免成為企業或金融機構的利益代言人。
參考文獻
[1]劉少京.江西省小微企業融資難因素的統計分析[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6.
[2] 張皓禎, 楊書勝.鄉村振興背景下金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脫貧人口返貧問題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1(10):82-83.
[3] 丁小倩.金融社會工作當重點聚焦哪些領域[J].中國商界,2022(4):76-78.
[4] 黃可妮.金融社會工作介入扶貧問題研究[J].文化產業,2021(15):102-103.
[5] 江西省人民政府金融辦.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18〕8號[EB/OL].[2022-05-24].http://www.jiangxi.gov.cn/art/2018/3/7/art_5498_365158.html.
[6] 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EB/OL].(2022-05-23)[2022-05-2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95035.htm.
[7] 葉建春.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7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報,2022(Z3):4-17.
[8] 徐小霞,曹艦.基于P2B的安徽省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15,43(19):318-319,323.
[9] 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21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預算(第二批)的通知:贛財扶指〔2021〕9號[EB/OL].(2021-10-14)[2022-05-24].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21/10/18/art_15843_3691263.html.
[10] 王鶴曉.社會工作視角下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路徑研究:以遼寧省大連市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1(5):10-11.
[11] 李耀芹, 曾曉琴.后脫貧時代農村社會工作介入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以馬邊縣柏林村為例[J].鄉村科技,2021,12(21):32-33.
[12] 周曉春.中國金融社會工作發展的背景、作為與挑戰[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0,20(2):41-48.
[13] 黃靜.村鎮銀行經營模式研究:以江西省為例[C]//2016年第一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呼和浩特:《今日財富》雜志社,2016:473-474.